APP下载

茄子新品种闽茄3号的选育

2010-06-19陈继兵林峰

长江蔬菜 2010年6期
关键词:商品性露地栽培黄萎病

陈继兵,林峰

(福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2)

1 选育过程

闽茄3号是以自交系W-2-1-6为母本,以自交系H-1-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红长茄一代杂种。母本W-2-1-6是从广西地方品种紫红茄中经过多年自交单株选择而成的自交系,具有早熟、果实膨大速度快,果皮深紫红,果肉白,尾部钝,果长26~28 cm,横径 5.5~6.0 cm。 H-1-2-1 是从杭茄一号中经过多年自交分离纯化的优良自交系,具有早熟性好,生长势和分枝性强,结果多,株高105 cm,果长40~50 cm,横径2.5 cm,尾部尖,果肉白,较抗青枯病、黄萎病。

2003年秋季配制80个组合,2004年春季经过田间试种测定,选出8个较好组合,2005年春季进行对比试验,W-2-1-6×H-1-2-1组合表现最好,与对照闽茄2号比较,具有早熟、丰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等优点,该组合被命名为闽茄3号。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06年春至2007年春在福州新店、南屿、南通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露地栽培,小区面积13.3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闽茄2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1和表2),闽茄3号前期产量比对照闽茄2号增产9.3%~13.6%,总产量增长11.7%~14.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闽茄3号具有长势强、果形直长不易弯、商品性好等优点。

2.2 生产试验和示范

2008-2009年分别在福建的福州市、泉州市、南平市3个点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小区面积19.8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闽茄2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3),闽茄3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 059.5 kg,比对照闽茄2号增长14.3%,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商品性。

2.3 抗病性

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表4),闽茄3号比闽茄2号更抗黄萎病、褐纹病和绵疫病。

表1 闽茄3号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 闽茄3号品种性状比较试验结果

表3 闽茄3号生产试验和示范产量结果

表4 闽茄3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闽茄3号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2 cm,开展度71 cm×71 cm,分枝性强,门茄位于第8节,早熟性好,果长条形,长 30~35 cm,横径 4~5 cm,果柄和萼片均为紫色,果皮紫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嫩,单果质量160 g,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适合早春保护地和春季露地栽培。

4 栽培要点

在福建省春季露地栽培闽茄3号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5 g,采用小拱棚或大棚保温育苗,3月上旬定植,株距50 cm,行距70 cm。秋季栽培7月上旬播种,采用遮阳网育苗,8月上旬定植,株距45~50 cm,行距70 cm。春秋季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采收期每7 d左右施1次肥,当门茄坐果后,将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生长过程中及时修剪老叶、病叶,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斜纹夜蛾,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等。

猜你喜欢

商品性露地栽培黄萎病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独山县茄子引种比较试验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