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2010-06-18张建军
张建军
摘要: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后,出现了学生不愿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把思想政治课上成了照本宣科课,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思想政治课没了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和谐;导语;兴趣
一、构建和谐,产生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关注他们,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二、巧设导语,引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我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物实验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之剩下3只。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条件,它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人生当自强》。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生动的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有关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四、巧设课堂结尾,巩固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结尾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巩固学习兴趣。比如,讲授《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课的结尾通过幻灯,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了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而这个“主人”又怎样做呢?使学生疑窦顿生。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课堂结尾的枯燥、平淡,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们努力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