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0-06-18王丽敏

成才之路 2009年20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人格

王丽敏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少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变为自动化动作。因此可以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良好人格的基础,是我们学习、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中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注重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熏陶和培养。生物课涵盖着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多个方面知识。生物教育应春风化雨般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身心卫生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和模仿欲很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些特点,自觉地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塑造自我,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待人接物、语言文明、尊重他人等),使学生从教师的高尚行为中感受到人格的魅力。另外,要让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建设者的光辉业绩,学习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各行各业德才兼备的先进模范人物,注意培养先进学生典型,用学生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

二、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学生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为了加强学生基本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制定的。然而,现在的学生有的对《规范》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行为规范一共有多少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工作的一大误区!教师在用《规范》教育学生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文内容,而应是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认真讲解这些要求,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这些要求,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进行培养和训练,如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校园生态调查、生物实验的规定等,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要求学生将《规范》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应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准确而严格地执行,否则,就会使学生养成不遵守要求或降低要求的不良后果。

三、开展比学习、赛成绩、遵规范、赛行为等系列活动

中学生好胜心强,一说竞赛他们就来了精神,会以百分之百的干劲和浓厚的兴趣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养成平等的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比如:开展生物标本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根据队员们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收集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信息;读科普书籍,开展种植、养殖、果树和花卉嫁接等活动,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身体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

在授课中,教师加强身心卫生习惯、生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饮食习惯,掌握一些基础医疗卫生知识,为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另外,教师传授学生心理卫生常识,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具有善良、乐观、大度的品格,学会与周围人和社会和谐相处,茁壮成长。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上午一下课就去小卖部买吃的,而且买的多数是油炸的或膨化的小食品,我通过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买小食品主要是因为不爱吃早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小食品的味道!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在讲授《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时,重点给学生讲授了三餐的营养及早餐对青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劣质小食品对学生健康的严重危害。课后学生都说他们以后一定吃好早餐,再也不吃那些有害健康的小食品了。

有人说,习惯造就性格;有人说,习惯是成功的秘诀……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

(瓦房店市)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