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激趣教学新探
2010-06-18竺晓莲
竺晓莲
摘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采取激趣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存在的弊端,探讨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激趣教学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激趣教学的必要性
1. 对历史与社会失去兴趣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初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据有关调查,课堂上对历史与社会不感兴趣的学生约占30%以上,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更为严重的是,对历史与社会课堂上不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对学习的态度也不认真,这样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
2. 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从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其心理特点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与兴趣基础上的。
3. 兴趣是教师创新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的重要切入点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孩子。要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因此要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和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激趣教学的原则
1. 先声夺人原则——抓住学生的心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傍水而居》时,我把搜集到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太湖风景图,太湖流域的城镇西塘、周庄、同里等民居,舟山渔民海洋渔牧的风光图)与学生搜集的素材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此导入新课;讲授《山川秀美》一课时,以几句诗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出中黄河、长江的知识点……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先声夺人。
2. 注重直观原则——让学生体味所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插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是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对于初二下册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当我讲到如何面对日本侵华历史这一段时,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资料,结果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起来发言,甚至学生之间有过几次比较精彩的交锋……可以看出,这些图片资料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
3. 走进社会原则——让历史与现实社会对接
学生对现实的热点问题十分感兴趣,对他们自身所经历的事更能产生感情共鸣,当然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小调查。例如,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教学中,课前我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讨论中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教师首先设计一份调查表,共有16项内容,然后逐项展开调查。通过调查讨论,学生真正感到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激趣教学的策略
1. 创设优化情境来触发兴趣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准确、全面、深刻地了解、理解和把握历史,教师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根据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并优化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我在执教《最后的盛世》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优美的背景音乐、美丽的北京现代风光。轻声问:这是哪个城市?你对它了解多少?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时空隧道,回到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情境的创设,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显得鲜活而生动,仿佛历史再现,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 通过提问诱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教学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和伴奏者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和宽松的对话氛围,与学生进行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借用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一向都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历史事件离我们一般都很久远,学起来很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一些历史故事,从而使抽象、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饶有趣味,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在给学生讲“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不是按照“背景、时间、经过、意义”这一传统模式一一讲述,而是给学生讲了个《张学良抓蒋》的故事。我将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经过、意义”全部容纳进了这个故事中,讲完故事后我再让学生说一下自己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哪些内容。这样,由于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对于相关的内容也就记得比较牢了,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4. 利用社会热点透视诱发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政治热情高,对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时事广泛关注。这便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供了良好契机。因为,今天发生的许多时政事件都渊源于过去的历史因素,是过去的历史因素发展到今天的一种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因素中找到今天发生的时政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实质
当把大量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恰当地引进历史课堂后,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寂、远古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富有时代感。让热点走进课堂,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真正让历史与现实相连,使历史学习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窘境,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更有魅力。
5. 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而事实也证明了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平时多做“有心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多寻找和积累有关历史图片,以便备用。例如,隋唐时期“宗教的发展”,书中介绍乐山大佛时,只说它“高近71米,脚背上可坐100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而没配有图片。71米到底有多高?脚背又有多大?学生无法直观感知。上课时展示照片,乐山大佛之形貌一目了然。这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深深地感知了乐山大佛为世界之“最大”。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起来。同时,坚持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种桂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激趣艺术[J].艺术教育,2007(9).
[2]陈涛.新课标下的历史激趣策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
(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