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美国极少主义艺术
2010-06-18赵华超
赵华超
摘 要: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对抽象表现主义进行的反叛将艺术推向了观念,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观念艺术兴起的始作俑者。
关键词:极少主义;极简;极限
一 、极少主义的产生
1956年,23岁的美国画家弗兰克·斯特拉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16位美国艺术家作品联展”上展出了他创作的“黑色绘画”。这批“黑色绘画”的共同特征是:既没有具体的图像,也看不出画家所流露出的任何主观性的情感,黑色被画家用整体、单一、机械的方式平涂在画布上。事实上,斯特拉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美国艺术中出现的一种被称之为“极少主义”的新的艺术倾向。1965年,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罗斯在她于《十月》杂志上发表的《A·B·C艺术》一文中谈到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将其特征概括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先前浪漫式、记转性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比起来,是一种空洞的、中性的、非个人化的、机械式的艺术风格,观众对它情感与内容的明显缺失,感到非常惊奇”。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极少主义运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并于1966年在犹太人博物馆举办了第一个名为“初级结构”的大型展览。它的影响已扩展到建筑、服装设计、雕塑等各个艺术门类当中。
二 、极少主义的特征
1. 形式上的极简
极少主义艺术在形式上的极简,主要表现在它对材料、造型、构图的运用和组合的极限性,总体特征是追求整体化、单一化、抽象化。
在极少主义画家眼里,绘画在本质上也就是“物的存在”,由形式所承载的精神性、表现性只不过是艺术家和观众主观赋予的,它们和形式、比例、构图和法则等都是多余的东西,都是应该抛弃的。极少主义绘画是对艺术家的主体性、个人性以及绘画的表现性和形式性的否定,所以它在客观上又是对之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颠覆。
极少主义非常重视作品的整体性,认为艺术创作的整体性是通过重复使用完全相同的部件来实现的,这样的作品不存在所谓独立的局部。而在材料的运用上,极少主义尽量不去人为地干涉材料,而是让材料充分显示出自身的特征,使作品本身成为艺术的主角,具有独立的价值。
2. 内涵上的极简
极少主义者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应该包含深刻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极少主义雕塑家贾德曾经说过:“一个三角形就具有普遍性,不想让它说得太多……形意是不可分的,有了形就一定有意,这不是被我们连接起来的两个事物,而是一个事物。”
三、 极少主义的意义和影响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极少主义是产生于美国的一次纯美国式的运动,它符合美国人直截了当的气派,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运动。
极少主义将艺术推向了观念,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观念艺术兴起的始作俑者。同时,极少主义对现成工业材料的使用,对观众—作品—展示空间的强调,恰恰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一道催生了后来的装置艺术,也推动了雕塑艺术向装置艺术的发展。因而极少主义推动了艺术向观念化的发展,所以极少主义成为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芭芭拉·罗斯. A·B·C艺术[J].十月,1965(11).
[2]埃伦·H·约翰逊.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