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快乐学习

2010-06-18王双红

成才之路 2009年20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教学设计兴趣

王双红

摘要:新课标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在想我们也要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青春飞扬。几年的实践我打破了一些传统,在语文课上根据文本特点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新闻发布会的讨论法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课前5分钟的演讲关注大语文、编写手抄报的活动扩展语文知识,我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试图让我们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

关键词:教学设计;兴趣;快乐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对于强调渐进习得的语文素养,更是只有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才能真正学到手。无数的实践表明,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积极而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这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活动课设计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觉得我们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

1. 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和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并有所获,我在教学形式上思考着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来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于是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我设计了模仿新闻发布会的教学形式,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扮演新闻发布官,其他学生则扮演记者就课文内容、说明文知识等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这种焕然一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吸引了每一位学生,他们对本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前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发布会现场”的气氛活跃,无论是“记者”的提问还是“发布官”的解答都非常精彩,甚至使我们产生置身于“新闻发布会”现场的错觉:他们或侃侃而谈,或大胆质疑,甚至还有针锋相对的辩论……请看看他们争论的几个焦点吧:

(1) 什么是克隆,奇妙在哪里?

(2) 为什么说克隆是一把“双刃剑”?

(3) 如何让新技术造福人类?

……

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成功,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更坚定了努力开设“新课程中的新课堂应是智慧互激、亮点频闪、创见迭出的课堂,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学堂”的决心。

2. 编演课本剧,在创造中激发学习兴趣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少慢费差”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于是我想到了编演课本剧,表演之后作好评价:(1)评编演。在会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2) 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几次编演下来,学生感觉很过瘾,还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然,初中学生编演课本剧难度较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欠缺之处还是很多。但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较显著。

3. 自编小报“杂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良好的语文素养必定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编报、出“杂志”是开阔视野,提升境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鉴于此,在初一初二阶段,我就让学生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手抄报。每月定期组织全班展览,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参观,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于编小报,学生们乐此不疲。我调查了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都说对手抄报很感兴趣。

上学期结束时我突发奇想: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根据自己的爱好编一期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并规定每个集子要有自己的杂志名、“前言”和“后记”;主题要鲜明,图文要并茂;内容可摘抄可剪报,自创更好。开学后的头两堂语文课就是“杂志欣赏课”,组织欣赏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分类整理后收入班级的“小图书架”,让同学自由借阅,还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们见面,扩大“知名度”。

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编编小报、出出“杂志”有这样三个好处:一是“逼着”学生去寻找“粮食”。平时很少有学生主动去看一些杂志和报纸,叫他们博览群书也流于空话,课外阅读只是形式,很多学生能偷懒则偷懒,反正老师也查不到,而现在他们不得不广泛地去阅读,埋头书堆,促使他们从废纸堆中发现“金子”。二是“逼着”他们在广泛阅读、细致筛选中提高阅读、筛选能力。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往往是有眼无心或是有口无心,在编手抄报的时候如果不用点心去读,不用点智慧去想,是做不出一份有主题有内容的作品来的,因为手抄报并非只是简单地拼凑,而是要进行精心的筛选、组合、编辑。三是“逼着”学生全面展示才情、尝试成功。因为它不仅串起了阅读、写作、绘画、设计等多种活动,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尝试成功的机会,自然带动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听一听他们自己说的话,你就会感受到这种独特的语文活动所带来的阳光气息:“我觉得自办小报、‘杂志很新鲜、很有趣,搜集名家名作,设计排版插图,这一切都因我有极大的兴趣而成为一种享受,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前,我从来没想过画画好,在语文学习中也有用处。更没想到美术课所学的知识帮助我获得了手抄报创作比赛的一等奖。”“其实,评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这么一次锻炼,获得了一份财富。一期‘杂志的诞生难道不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超越吗?”《星空》的作者王小瑜如是说。确实,让学生自编小报自办“杂志”,不仅仅是一项极有意义的语文课外活动,更是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极好实践。这一活动真正地把语文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它追求的是活动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

康德在历史上曾响亮地提出:“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别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把人当做目的,决不只是当做工具。”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它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切实做一些有利于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的工作,应当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执著追求。事实上,当我们把注意力从“怎样做”转移到“做什么”上面来时,往往就是语文收获的开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钱兰萍.语文教学的激情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2000(5).

(文成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教学设计兴趣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