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的语言和讲解
2010-06-18张建浩
张建浩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教师在一堂课内既要讲解,又要示范,还要有套严密的组织教法,才能把课上得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教师的语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确、易懂,并经常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研究,提高讲解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一、 语言讲解要准确、精确、易懂
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比喻适当,字句准确,让人听懂和理解。实践证明,话讲得有分量,学生就愿意听,愈带关键性的话,学生就越认真听,生怕听漏一个字;反之,话的内容空洞、啰嗦、重复,学生就觉得听不听都可以,思想就会“溜号”了。所以讲解时应句句有内容,抓住学生思想,一层深入一层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深处。当然,“精”决不意味着过分的浓缩,应在学生接受的情况下,做到少而精。对学生已知的东西,一言概括之,确切简明,对学生不懂而又必须掌握的东西就讲得细致深刻。有的教师讲解时担心学生听不懂,一个问题反复地讲,结果反而把问题讲糊涂了。有的教师在讲解或回答问题时,喜欢用“差不多”“还行”“大概是这样”等之类的话,这不是讲课的语言,讲解的语言应是句句准确无误。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遵循精讲多练,练中讲,讲中练的原则去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如何达到精讲多练的要求呢?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个透彻的了解,认真探讨教材教法及技术动作各个环节之间内在联系和全过程;接着进行分析归纳和语言设计,编成口诀或顺口溜,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简练易懂,让学生易于记忆和接受。简练的讲解,是人为的以简短的语言,概括了整个技术动作过程,即“深入浅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言运用上,要前后衔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如:跨栏跑不能说跳栏跑;原地跑步走错说成原地踏步踏等。在教技巧动作前滚翻时,讲解要领抓住四个字:蹬、伸、团、抱;在教肩肘倒立时,要抓住四个字:倒、举、伸、撑。在进行铅球教学过程中,假若完整地叙述动作的全过程,则要较长的时间,这在有限的一次课内是不允许的。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解动作的过程中,把铅球的最后用力概括为:撑、跨、转、挺、起、送、伸、拨等短短几个字,既道出了动作的顺序性,又使学生在训练时身体各部分能协调配合。在实际训练时,教师可依据这几个环节,及时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情况,有区别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二、语言讲解要生动,带有启发性
语言形象、具体趣味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的规范和要求均是死的,可教师把“死”话说活,如跨栏比作背越、跳高比作“鲤鱼跳龙门”等等,紧紧吸引住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之感。讲解语言的生动与否,同教师的科学知识面、水平、讲话艺术和技巧等能力有关,教师形象地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先进技术动作,联系学生的实例以及讲述与体育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都会增加讲课的生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缺乏生动、形象,也会把生动有趣的内容讲得索然无味。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注意运用手势,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师在讲述时要注入人们的情感,所谓绘声绘色,动之以情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有如导演,学生好比演员,要息息相通,需要有种情感的和谐,心理上的接近,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和兴奋中,易于产生“联想”。
三、语言要亲切,讲解要注意语调
在语言沟通过程中,某一手势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做动作,能加深语言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动作要领和关键,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语言的表达、口才的锻炼,并非朝夕之功,平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研究,认真备课,同时选择好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因,诱发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调要有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和说话的快慢要适度。平淡而低沉的语调,易使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听不清楚,精神不振;声音过大,易使学生疲倦。在讲授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在解释概念动作要领、技术分析时,教师的语调要提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字字、句句在学生头脑中引起反响,留下印象。对已知的具体易懂的知识,就不妨稍快些,声音低些,当然这种语调变化要自然,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把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只听其头不闻其尾,那就失掉语调的作用和意义了。
四、语言讲解要注意语态和讲话的方式
教师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以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术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特别注意语态和讲话的方式。教师应用文明的语言和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特殊学校教师,对盲生、聋生的讲解语言态度与脸部的表情,如铅球课中推、丢的不同,学生不能领会,教师不可用“你真笨,这样都不懂”或粗鲁的态度对待学生。有的教师以为这些特殊学生,不需要讲话的方式、态度和考虑说话的效果,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教师要言传身教,讲究文明语言和说话的艺术,讲课中要多诱导少责难,多鼓励少贬斥,不要用言辞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信心。
(温州市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