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感因素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0-06-18吴淑莲
吴淑莲
所谓情感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心理课堂认知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调节,提高数学成绩、培养学习兴趣呢?经过多年的心理课堂教改实践,体验如下。
一、用以情育情策略的教学方式发展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教学有情感策略的牵动、维系,会变得更富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能得到有效地培养;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惭懂得了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数学教师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做的奠基工作,是微妙而长期的,也是美好的。数学教学中儿童数字思维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得很好地掌握教材。可以说,我们的数学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学术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一个个数学关系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只要老师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二、用教师的激励策略去播撒学习的自信的种子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激励。师爱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缺乏激励的师爱,同样缺乏智慧。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切忌对学生随意地批评、侮辱,甚至体罚、变相体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育。
三、用表情传递策略优化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是说“情”的萌生。数学课堂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表现。课堂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关心、体贴、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不随意批评、指责学生的过失,一直保持好师生间建立教与学基础上的友谊,这种友谊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注意情感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用爱心去播种自信的种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果。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