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2010-06-15冯连贵丁贤彬孙江平
周 爽,冯连贵,丁贤彬,孙江平
(1.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性接触传播,尤其是男男性传播,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显示[1],在估计的70万HIV感染者中,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1.0%,2007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a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估计数比2005年增加近3万人。近年来,几个城市相继报道MSM人群HIV感染呈上升趋势[2-3]。重庆市MSM人群HIV感染率由2006年的10.4%上升到2007年的12.5%[4-6]。MSM人群中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高性病感染率是促使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因素。了解HIV感染者的行为特征,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男男性行为人群和HIV感染者的界定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指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包括男同性恋者(gay)、男双性恋者(bisexuality,Bi)、男男性服务工作者(money boy)和大量偶尔或长期参与男男性活动的男异性爱者(male heterosexual)。HIV感染者是指在健康体检、自愿咨询检测、出入境检查、献血检查、专项调查和哨点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HIV抗体阳性者,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非HIV感染者指参加了2006年与2007年MSM专题调查判定HIV抗体为阴性者。
1.2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重庆市2006年与2007年开展的男男性行为人群专题调查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和吸毒史、接受干预服务情况等。
1.3 实验室检测 梅毒检测初筛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剂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梅毒确诊实验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艾滋病检测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艾滋病确认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
1.4 指标定义与统计分析方法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计算方法:按照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艾滋病相关知识设计8个问题,回答其中6个正确,评价为对艾滋病知识知晓[7]。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的定义:最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发放、润滑剂发放、同伴教育、性病检查或治疗、艾滋病咨询或检测、艾滋病宣传材料6项中任何1项者就纳入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指标。无保护性性行为: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时不是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保护性性行为指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HIV(+)与HIV(-)都相关行为特征用χ2检验。
2 结 果
2006年与2007年共计调查了男男性行为人群2044人,其中HIV感染者234人,HIV抗体阴性者1 810人。比较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一般情况结果(表1)提示,HIV感染者与非 HIV感染者相比年龄较大(40岁以上年龄组,26.0%vs 11.8%),已婚所占比例较大(46.2%vs 23.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高(35.1%vs 14.9%),自我认同性取向以非同性性取向所占比例较大(47.4%vs 38.8%),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85.5%vs 90.3%),过去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的也较低(66.2%vs 72.7%)。
比较分析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性行为、吸毒史、自报性病感染史和梅毒感染率等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发现(表2),HIV感染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HIV感染者(53.4%vs 41.5%)、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的男性性伴数多于非HIV感染者(79.0%vs 65.1%),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73.4%vs 64.9%),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36.8%vs 23.1%),最近1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18.4%vs 35.6%)、自报性病感染史高于非感染者(21.1%vs 15.4%)、梅毒感染率HIV感染者高于非感染者(19.2%vs 7.6%)。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吸毒史均很低(3.9%vs 4.8%)。
表1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一般情况比较〔n(%)〕
续表1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一般情况比较〔n(%)〕
表2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比较〔n(%)〕
续表2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几个城市报告的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率均呈上升的趋势[5-6,8-10],MSM人群中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梅毒感染率也较高,这些因素促进了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本研究通过对比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结果表明,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中女性占较大的比例,80%左右的人性伴数均在1个以上,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低,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非HIV感染者高,自我报告性病感染率也较高,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非HIV感染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这部分人群感染HIV的高危因素。
同时,在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年龄较非HIV感染者大,文化程度低,已婚的比例较高,最近6个月与女性有性行为史的比例也远高于非HIV感染者,并且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非HIV感染者低,提示这部分人群作为重要的传染源与桥梁人群将艾滋病由MSM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由于MSM人群隐匿,难以接触,感染HIV后更担心自己的阳性身份被暴露,不愿接受咨询服务、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服务,感染HIV后并不愿将其阳性身份告诉其性伴,从而导致其性伴感染HIV,加速了HIV在MSM 人群中的传播,也促进了艾滋病由MSM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因此,加强对MSM人群的干预工作,特别是针对HIV感染者及时检测发现,告之阳性结果,提供阳性咨询,采取适宜的方式告之其性伴,从而避免艾滋病再继续传播。
研究还发现,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也较低,这提示在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时应扩大干预覆盖面,尽可能覆盖年龄较大、已婚、难以接触的MSM 人群,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从而预防艾滋病的继续传播蔓延。但MSM人群中无论是HIV感染者还是非HIV感染者有吸毒史的比例均很低,提示吸毒并不是促进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影响因素。
[1]中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EB/OL].[2008-01-11].http://www.chinaids.org.cn/n443289/n443292/6438.html.
[2]He N,Wong FY,Huang ZJ,et al.Substance use and HIV risks among male heterosexual and money boy migrants in Shanghai,China[J].AIDS Care,2007,19(1):109.
[3]Ma X,Zhang Q,He X,et al.Trends in prevalence of HIV,syphilis,hepatitis C,hepatitis B,and sexual risk behavior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Results of 3 consecutive 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 surveys in Beijing,2004 through 2006[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07,45(5):581.
[4]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等.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高危行为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7,5(7):483.
[5]冯连贵,丁贤彬,吕繁,等.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初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80.
[6]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等.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12):870.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B].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8]Ma X,Zhang Q,He X,et al.Trends in prevalence of HIV,syphilis,hepatitis C,hepatitis B and sexual risk behavior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results of 3 consecutive 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 surveys in Beijing,2004 through 2006[J].J AIDS,2007,45(5):581.
[9]He Q,Wang Y,Lin P,et al.Potential bridges for HIV infection to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Guangzhou[J],China AIDS Behav,2006,10(4 Suppl):S17.
[10]Choi KH,Ning Z,Gregorich SE,et al.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sexual networks in the spread of HIV and syphili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Shanghai,China[J].J AIDS,2007,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