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方法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0-06-13刘之渊

山西建筑 2010年13期
关键词:质监建设工程监督管理

刘之渊

1 概述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成为国际贸易成员国,建筑业作为首批开放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任务的变化,工程对象的变化,宏观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方式、方法、内容、重点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质监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应体现宏观控制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抽查相结合的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思想。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方法。PDCA是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1,2]。PDCA循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本文将对PDCA方法在政府质监机构的质量监管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

2 政府质监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3]: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对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以及检测报告等有关工程质量文件和资料的监督检查;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取证和核实、提出处罚建议或按委托权限实施行政处罚;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当前政府质监机构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还是局限在施工阶段,仍存在重实体质量监督轻质量行为监督的现象,忽视行为过程监督和体系保证监督,对质量行为的检查重形式轻内容;对数据资料的检查光看结果,不注重形成过程;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也大都局限于事后的监督检查把关,缺少事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监督工作不能在总结后改善,在改善中提高,就很难跟上新的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步伐,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和持续发展[4,5]。

3 PDCA管理方法在政府质监机构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3.1 制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计划和措施(P)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目标是:站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整体立场上,确保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确保使用功能。从宏观控制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抽查相结合的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角度出发,找出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质监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施工前质监机构质量监管的重点应是对建设各方(建设、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等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可通过对建设单位申报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时按规定提交资料的审查监督,实现对施工前建设活动的质量控制监督。在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办理完成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后,质监机构应确定工程项目监督组和监督负责人,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和类别,投资形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信誉以及质量保证能力制定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向建设、监理及施工等单位进行监督交底活动。监督工作方案应明确监督内容、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监督频率和监督控制点,并以书面形式发至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施工准备阶段监管工作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的高效运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施工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有效预防建设实体质量形成中可能造成的质量问题。

对施工中的工程质量行为监督管理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抽查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执行法律法规及工程技术标准的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签发《工程质量监督整改通知书》,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权限对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处罚建议或按委托权限实施行政处罚。对施工中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可采用定点检查和随机巡回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监督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情况。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环境质量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应设置质量监督控制点,工程施工至质量监督控制点时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实体质量检查要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由监督人员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进行随机抽检。对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监督审核,重点抽查施工、监理等单位关于保证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技术资料,如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等。检查资料的同步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关注资料的形成过程和结果的相符性,促进质量体系的健全。施工阶段质量监管的目的就是促进质量保证体系良性运作,提高建设主体的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整体提高,确保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

工程完工后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质监机构在竣工验收时应对工程实物质量和工程资料进行监督抽查,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人员资格、验收程序、执行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具体说就是:竣工验收程序应规范;竣工验收的组成人员要合理,且具备相应的资质;竣工验收资料内容应齐全;竣工验收的依据、竣工验收具备的条件、验收标准应符合规定;竣工验收评定结论应客观公正,符合工程质量实际[6]。

3.2 组织实施(D)

当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与方法制定后,这些计划、措施的落实是实施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工程项目监督组的监督负责人及监督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发现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责令整改,及时纠正,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发现工程实体质量存在问题时,签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发现存在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严重质量缺陷的、工程质量管理失控的,采取责令暂停施工或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措施,以便立即改正;对发现结构质量隐患的工程责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要求整改;需要行政处罚的,报委托的政府部门查处。

3.3 效果检查(C)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检查每一阶段计划措施执行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把检查的结果与每一阶段计划相对照,看是否达到计划预期的目的。将检查发现的问题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对监督工作目标控制状况做出科学判断。

3.4 处理总结(A)

监督方法是否科学,监督手段运用是否得当,监督过程是否做到有法可依,监督管理结果是否有效,监督工作中哪些内容还需要改善提高等等问题都应该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PDCA循环结束时予以思考。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改进,以免重现。

3.5 PDCA运用的综合说明

综上所述,整个质量监督工作过程是一个大而完整的PDCA循环,大循环当中包含的阶段监督管理工作(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监督管理)也可以当作一个小的PDCA循环运行,这样就形成了PDCA理论中的大环套小环系统。各个小循环形成一个渐进式的不断改善和互为基础的循环流程链条,上一级循环的有效执行是下一级循环实施的基础。每一个小循环自身目标的良好实现确保了整体大循环的良好运作和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见图2。

4 结语

PDCA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溶入PDCA思想方法,可以将过去事后控制把关为主的监督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监督管理;把过去分散监管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管理的方式;把过去管结果的方法转变为管因素的科学管理方法。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系统、全面和整体优化的观点。

[1]宋 磊.PDCA循环法在高速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8(sup):14-15.

[2]王达兴,严国龙.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166.

[3]建设部建质[2003]162号,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S].

[4]郭汉丁,郭汉刚,崔子丰.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8(1):13-17.

[5]汪 洋,赵阿宝,何光明.对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9(16):80.

[6]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73-274.

猜你喜欢

质监建设工程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