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八大传奇故事

2010-06-09晨晖

党史博览 2010年10期
关键词:美机沧海敌机

○晨晖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战场对手是以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十七国部队。在这样巨大的反差下,志愿军中涌现出一个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传奇故事,书写出一个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战场神话。

狙击手张桃芳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纪录

1952年11月,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刚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接替第十五军,保卫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得的战役成果。张桃芳的神枪功夫,正是在上甘岭保卫战中显露锋芒的。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1931年出生。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四团八连当士兵,1952年9月随部队入朝,当时21岁。

张桃芳立志当个神枪手,在战场上苦练射击硬功。在入朝作战的40多天里,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军长皮定均听了一级级反映上来的张桃芳的神枪功夫,半信半疑,特别对71人的数字不大相信。他从床下拿出一双志愿军总部发给高级干部的皮靴,对作战参谋说:“你把它带上,去八连看看那个张桃芳。要是真的,把靴子送给他;要是假的,把靴子拿回来,处分他的连长、营长、团长。”

参谋找到刚从射击培训班回到连队的张桃芳,并说明了来意。次日拂晓,他俩来到伏击潜伏点。张桃芳把参谋安置在一个隐蔽位置,然后提着一支苏制水连珠半自动步枪,纵身上了狙击台,调整好姿势守株待兔。东方刚发白,对面300米处出现了一个人影。张桃芳一扣扳机,那家伙一头栽了下去。

片刻,另一个敌哨兵在180米左右被张桃芳的一发子弹穿透胸部。几乎同时,一梭子弹落在了张桃芳的狙击台上。敌人也盯上了他。这时天已大亮,胆大心细的张桃芳决定冒险引蛇出洞。他猛地穿过一片空地,刚跳进另一个掩体,一梭子弹就追了过来。这下他看清楚了,一挺机枪架在两块大石头缝中,后面晃着一个脑袋。张桃芳屏气凝神,瞄准后射击,对方的脑袋被打开了花。参谋服了。皮定均听了参谋的汇报后,专门召见了张桃芳,对他大加夸奖。

张桃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此后,张桃芳更是连连得手。正赶上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接替第十五军守卫上甘岭,他每天出战均有斩获,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美军发现在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为此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1953年初夏的一天,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沿着交通沟刚走进狙击潜伏点,一梭子弹就贴着头皮飞了过去。张桃芳警觉地意识到对面敌人在等着他。

张桃芳用步枪顶起一个破钢盔迷惑敌人。以前,他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效果良好。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射手。

张桃芳改变了战术。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蹿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他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的摔进了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也许蒙骗了对手,射击停止了。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中,他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对手也发现了他。敌人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

有防备的张桃芳又躲过一劫,但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张桃芳的厉害,枪口始终对着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一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心急。他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待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张桃芳在沙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沙袋伸了出去。

张桃芳足足等了10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对手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左侧打了一个点射,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果断击发。几乎与此同时,对他早有防备的对手也在瞬间转动枪口并扣动了扳机。

张桃芳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名狙击手的生与死。张桃芳的子弹穿过了对手的头颅,对手的子弹却贴着他的身体飞过。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正好与二一四团的数字相符。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当时称“神枪手”)单人战绩的最高纪录。他因此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张桃芳回国后调入空军,进入徐州第五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五航校一团学习,在空军高密第一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退役后进入潍坊空军某师担任政治教导员。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因病医治无效在潍坊逝世,享年76岁。

刘光子在战场上只身擒获63名英军,令斯大林惊叹不已

1953年,世界青年联欢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活捉63名英军的志愿军英雄刘光子参加了这次大会。当斯大林得知刘光子的事迹后,好奇地要求接见这位传奇式的中国英雄。

斯大林用俄语兴致勃勃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个人俘虏那么多英军?”翻译后,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就乖乖地听我的指挥了!”斯大林听了翻译后,爽朗地大笑。

刘光子活捉63名英军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沙器幕战斗中。

1951年4月24日,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八七师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英军享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的格洛斯特营的包围。为了保证主力全歼格洛斯特营,一八七师指挥五六一团一营猛插沙器幕,准备抗击增援雪马里之敌。

五六一团一营突然出现在雪马里之敌的侧后,使敌人惊恐万状,连忙调集飞机和大炮向我穿插部队狂轰滥炸,妄图阻止志愿军前进。五六一团一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沙器幕,一举攻占了295.4高地,切断了格洛斯特营的退路,取得击溃敌人1个营,俘敌130人、毙敌50余人的战果。

战场刚刚稳定下来,一营二连六班战斗小组组长刘光子打扫战场。他只身一人沿沙器幕山梁搜索前进,突然发现一群英军畏缩在山坳里。他想抓几个活口,在悄悄接近了这几个英军后,猛然大声喊了一声。那几个英军还没回过头来,一块大石头后面突然站起来几十个英军。原来,刘光子发现的并不是英军的全部逃兵。

几十张凶狠的面孔和几十个黑洞洞的枪口向刘光子逼来,几支枪同时顶住了他的胸膛,另有一个英国军官用手枪对准他的额头。面对群敌,刘光子非常冷静。他乘敌不备,果断地拉下了手雷的保险。眼前的英军被吓傻了。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一瞬间,刘光子向后一缩身,把手雷扔向敌群,顺势滚下山坡。

滚下山坡的刘光子被摔昏了过去。醒来后,他继续追赶英军逃兵,很快追上了一群。这一回,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毫不犹豫地用冲锋枪扫射,用手雷炸,打得英军晕头转向,纷纷举手投降。

刘光子将子弹压满,一手扣着冲锋枪扳机,一手高举手雷押送俘虏。途中遭敌机轰炸,炸死、逃散了一部分,最后到了后方一清点,还剩63名俘虏。就这样,刘光子以大智大勇创造了一人活捉63名英军的战场奇迹。事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

刘光子于1948年入伍,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战士、战斗小组组长、班长。1958年复员后,回到了家乡内蒙古临河。回乡后,刘光子曾担任过乡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97年,刘光子去世,享年76岁。1999年,他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由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刘光子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支冲锋枪,如今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

志愿军空三师九团三大队僚机飞行员罗沧海,一分钟连续击落3架美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1951年12月5日,志愿军空军第三师全师出征。九团攻击,七团掩护,与美军百余架F-86和F-84混合机群进行空中大战。九团三大队四号僚机飞行员罗沧海,创造人类空战奇迹的战斗开始了:

“3号、3号!清川江口有敌机,消灭它!”接到指挥员的命令后,艾华驾驶的3号长机带领罗沧海驾驶的4号僚机向目标区飞去。果然,他们在清川江口发现了4架F-84敌机。艾华猛按炮钮,遗憾的是并没有击中。由于艾华收油门减速,僚机一下子冲到长机前方。

罗沧海迅速审视了一下眼前的态势:4架敌机排着纵梯队正向着太阳左转弯;而自己和敌机基本上处在同一高度,距离敌长机不到800米;自己的前进方向正好拦腰封住敌机的去路。自己背对太阳,位置有利,只要大胆切半径,稳住机头,敌机通过一架就能打掉一架。

转眼的工夫,罗沧海已做好射击准备。他双眼盯着前方,右手紧握着驾驶杆,拇指和食指分别搭在大炮和小炮的电钮上,左手把住油门,调节速度,守株待兔。

第一架敌机飞过来了,可是光环里却没有敌机的影子,怎么回事?原来罗沧海与敌机有80米的高度差。他敏捷地调整了高度,果断地来了个空中刹车,飞机随即和敌机处在一条水平线上。第一架敌机侥幸逃脱。

瞬间,第二架敌机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正好进入罗沧海的光环。罗沧海手指轻点电钮,一串炮弹擦着敌机头飞了过去,提前量大了,没有击中。他又一按电钮,敌机表演起“空中杂技”,翻滚着坠落了下来。

罗沧海顾不上欣赏美军的“杂技”表演,光环中又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投影。这一回他接受了欲速则不达的教训,沉着应战,待敌机进入“十”字中心才开炮,弹无虚发,连珠般的炮弹全部打在敌机身上。

转眼间,第四架敌机飞了过来。很显然,驾驶员看到前边的同伙接连被击落,猜想一定是中了埋伏。但由于罗沧海隐蔽在刺眼的阳光之中,这家伙一时搞不清炮弹是从哪里打来的。待看清楚罗沧海时,已近在咫尺。由于惯性作用,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要改变动作躲避射击根本来不及了,敌机随即被击落。

短短一分钟时间内,罗沧海像点名一样击落了美军3架F-84飞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事后,人们取出罗沧海击落3架敌机的射击胶卷,最后一架被击落敌机的投影格外引人注意。通常,敌机被击中以前一般只在胶卷上留下一个黑影,而这架敌机在毁灭前却留下了清晰的影像:左边机翼端的副油箱和美国空军的徽标依稀可辨;右边机翼清楚地显现“USA”字样。米格-15飞机的瞄准具的最近极限刻度为200米,而罗沧海创造了145米的奇迹!战后,罗沧海胸前挂上了特等功臣证章,获得“空中神炮手”的美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罗沧海共击落美军战斗机4架。虽然他击落敌机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一分钟内击落3架敌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世界空战史上至今无人能够刷新这一纪录。

志愿军215号坦克在一次战斗中击毁美军5辆坦克,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在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人民英雄坦克”在战场上脱颖而出。

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的215号坦克。

7月6日,志愿军第二师四团二连的215号坦克,随所在连加强第二十三军步兵一九九团主攻美军第七师第十七团固守的石岘洞北山。

为了达成战斗的突然性,215号坦克提前一天隐蔽地开赴前沿阵地,任务是消灭346.6高地上的美军坦克,支援步兵夺取石岘洞北山。

乘着夜幕的掩护,215号坦克冒雨开进前沿阵地。天亮前,战士们已用稀泥和树枝把坦克伪装得像小土丘一样,炮管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地上所有的坦克履带痕迹都被抹去了。

天亮后,车长杨阿如发现坦克离射击阵地约100米,离346.6高地主峰约2400米。通过坦克潜望镜,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峰上美军3辆M46重型坦克正对着其他高地的志愿军阵地开炮。

此时,指挥所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在翌日晚9时9分前,一定要消灭主峰上的3辆美军坦克,配合步兵夺取敌阵地。因为这3辆美军坦克可以直接射击志愿军前沿阵地,对进攻部队威胁很大。杨阿如代表大家保证:在步兵发起进攻前,把美军坦克消灭掉!

7月7日傍晚,总攻发起前的几分钟,215号坦克开始行动。按照车长杨阿如的命令,炮长徐志强根据白天的观察和计算,瞄准了第一辆美军坦克。

215号坦克一连打出3发炮弹,美军的一辆坦克冒起一团浓烟。其他两辆美军坦克醒过神来,慌忙掉转炮塔,向215号坦克射击。美军阵地的纵深火炮也开始还击,但由于没找到目标,只能瞎打一气。

炮长徐志强控制住喜悦的心情,使劲揉揉被熏得流泪的双眼,迅速把炮口指向美军坦克炮口的火光。又是几个连发,第二辆美军坦克中弹起火,火光把旁边的第三辆坦克照得清清楚楚。徐志强稍移炮塔,又是一连3发炮弹,敌第三辆坦克顿时被打哑了。

志愿军步兵在215号坦克的掩护下,仅15分钟就攻占了石岘洞北山,全歼美军守敌一个连。

然而,在机动转移中,215号坦克陷在泥里,过了一整天仍没开出来。大家只好对坦克再次进行了伪装。

第三天早上,坦克电台又收到指挥所的命令:今晚部队反击敌人的进攻,你们在21点前必须把坦克开出,配合反击作战,消灭敌346.6高地的两辆美军坦克。指挥所派出4名工兵配合你们排障。

白天,美军炮火始终封锁着这条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3架美军F-80飞机也不停地轮番轰炸。万幸的是坦克伪装得好,美军枉费心机。

排障的关键是找木头,只有用木头把路垫好,才能让坦克开出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215号的坦克兵们把身上裹一层泥、捆上草,爬到几百米外的山上把被敌炮火炸断的树干、树枝用绳子拴在腰上往回拖。就这么一遍遍地拖呀、拉呀,终于在傍晚聚集了70多根木头,在工兵的帮助下填平了道路。215号坦克终于在战斗打响前半小时开出泥潭躲在暗处,悄悄地瞄准了346.6高地上新来的两辆美军坦克。

晚上9时,夜幕笼罩大地,美军向石岘洞北山发起了猛烈的反攻。346.6高地上新来的两辆坦克疯狂地向志愿军阵地轰击。215号坦克瞅准时机,一连几个急速射,两辆美军坦克中弹起火。

消灭美军坦克后,215号坦克的勇士们又继续寻找敌阵地的明暗火力点,把它们一个个消灭掉,一共打掉敌20多个地堡、3门火炮,配合志愿军步兵一九九团夺取了美军占领的石岘北山阵地,并最终控制了阵地。

这一仗,215号坦克共击毁美军5辆坦克,摧毁敌火炮5门、地堡26个。

志愿军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机智灵活,英勇善战,共击毁、击伤敌人重型坦克6辆,击毁敌迫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敌地堡30多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七次出色完成了配合步兵作战的任务。为此,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荣称号,全体乘员记集体一等功一次,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

志愿军第三十八军“郭忠田英雄排”,以零伤亡消灭215名美军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郭忠田,奉命带领全排31名战士从三所里强行军赶往龙源里。

此前,一一三师以三三八团为前卫,经过强行军72.5公里,按时插到三所里,与逃跑的美军骑一师五团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十余次猛烈冲击,并击退南援之敌一个营,死死关上了三所里敌军逃路的“闸门”。

一一三师领导刚想喘口气,侦察参谋报告:“发现美军有往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逃窜的迹象,龙源里很可能成为美军的又一条逃路。”这一消息,使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一旦敌人从龙源里跑了,那么就将前功尽弃,影响整个第二次战役。“把二梯队三三七团拉上去,拼死赶到龙源里,死死守住龙源里!”师长江潮下达了死令。

三三七团兵分两路,以三营八连为右路前卫,一营一连为左路前卫。一连把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郭忠田领导的二排。

龙源里地处价川以南的丘陵地区,在三所里的西面。它北通价川、军隅里,南通顺川、平壤,北面有公路与三所里相连,两地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不仅在三所里碰壁的敌人会转道龙源里,而且从清川江南撤的美军也可以从这里逃跑。

向龙源里进发时,战士们已经五天五夜没合眼了,加上中间两天两夜的激战,个个都疲惫不堪,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强行军。经过12个小时的跑步前进,28日凌晨,郭忠田排这把锋利的尖刀终于插进了“联合国军”的心脏——龙源里。

早上8点多钟,郭忠田突然发现公路上出现了许多小黑点。果然,美军在三所里碰壁后,向龙源里逃来。郭忠田翘首远望,逐渐看清了是4辆汽车、3辆十轮大卡车和1辆小吉普,后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了。后来得知,这是美二师向平壤撤退的残兵败将。

汽车的黑点越来越大,轰鸣声越来越近。郭忠田全排发起攻击,机枪吐出了一道火舌,全部打在了油箱上。汽车燃起了火焰,吞并了车头。重机枪、轻机枪、步枪一起向后面的卡车倾泻着弹雨。首批溃逃的美军三下五除二就给报销了。

正在此时,从北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如同夏天的闷雷一样。敌人的坦克开过来了。

“把敌人坦克统统放过去,谁也不准开枪!”郭忠田命令道。他清楚,仅靠他们一个排的兵力,没有火箭筒,没有炸药包,没有反坦克雷,仅靠枪支和每人仅有的4枚手榴弹对付几十辆美军坦克,纯属白白送死,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也就彻底泡了汤。

一辆、两辆、三辆……50多辆美军坦克终于过完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敌人的运兵车、弹药车、炮车,车头接车尾,一辆接一辆,一眼望不到头。

“给我狠狠地打!”郭忠田终于发出了命令。全排的所有轻重武器像狂风暴雨一样吼叫起来。敌人的运兵车着火了,炮车翻了。美军血肉横飞,拥挤着、嚎叫着、呻吟着,四处逃生。后续车队被前面爆炸的车辆挡住,大量逃窜部队被阻击住了。

已经开过阻击线的美军坦克,被剧烈的爆炸声和熊熊大火所惊醒。发现上了志愿军的当后,有3辆坦克回过头来报复。一名指挥官从其中一辆坦克里钻出,打着一面小旗来回摇着,后边的敌人纷纷集结起来,足有200人,看样子要向二排发动进攻。不一会儿,天空飞来了30余架飞机,轮番往葛岘岭山顶扫射,扔汽油弹、炸弹,把整个山头变成了火焰山。

半个钟头以后,美军占领了对面的高山,以火力向二排猛烈还击。敌人的50多辆坦克也回过头来,以机关枪和坦克炮向二排倾泻弹雨。被堵塞的道路很快就被疏通了,后面汽车、炮车上的美军欣喜若狂,潮水一般向二排的阻击线涌来。

眼看美军的汽车、炮车就要通过封锁线,郭忠田急了,命令全排狠狠地打,不准放走一辆美军车辆。班长张祥忠一梭子子弹,将一辆美军炮车的油箱打着了。榴弹炮在山沟里连续爆炸,吓得美军车队不敢再前进,顺着原路退回了很远。

下午2点,敌机飞来100多架次,朝着葛岘岭轰炸了半个多小时,山头又一次成为火海。

美军的飞机一飞走,坦克炮、榴弹炮又是一阵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接着,200多个敌人又在二排的阵地前集合起来,嗷嗷叫着,分三路朝山上冲来。

郭忠田命令战士们等敌人靠近再打。100米、90米、80米……距离仅有50多米了,郭忠田一声令下,所有火器一齐开火。特等射手阎镇章11枪打死9个敌人。战士朱高品勇敢地冲出阵地前沿30多米,占领了最有利地形。敌人离他不到20米,他才把手榴弹甩出去,美国兵倒下了好几个。不到两个小时,美军的轮番冲锋被打垮了,200多名美军死伤过半,夹着尾巴跑了。

下午5点多钟,美军的攻势明显减弱,敌人的车队始终没有跨过二排的阻击线。天黑以后,志愿军大部队赶到,对美军逃兵进行了合围。郭忠田带领战友跳出工事,冲下山去……

打扫战场后,在二排的阵地面前躺着215具美军尸体。郭忠田把全排集合起来,发现一个也没少。除了五班长的耳朵有些震聋,袁绍文头部受点轻伤外,没有一个阵亡。他又清查了一下弹药消耗,共打了1305发子弹和14枚手榴弹。而他们的战果是除了消灭215名美军外,还缴获和击毁美军各种火炮6门、汽车58辆。

战后,三十八军和志愿军总部授予二排“郭忠田英雄排”光荣称号,志愿军总部给郭忠田记特等功,并授予其“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从未参加过空战的张积慧一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造成巨大政治影响

美国空军将击落5架飞机的飞行员称为“王牌飞行员”,这一标准被世界空军所公认。美军航空兵第四联队第三三四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少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击落德军飞机50余架,被称为 “双料王牌”。然而,这个“双料王牌”,在朝鲜战争中却栽在了志愿军年轻飞行员张积慧的手中。

1952年2月10日上午,美机数批先后侵入平壤、沙里院和价川地区,其中F-80战斗轰炸机两批16架,在18架F-86战斗机掩护下,轰炸军隅里附近的铁路线。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命令志愿军空军第四师起飞两个团34架米格-15歼击机,以第十团的16架飞机为攻击队,第十二团的18架飞机为掩护队,由第十团团长阮济舟率领,采取“品”字队形,急速飞往战区。

在前进中,第十二团第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发现远方海面上空有一道道白烟,表明有美机在活动。他立刻报告了带队长机,并继续观察美机的动向。

与此同时,美机正利用云层隐蔽地接近志愿军机群。带队长机阮济舟果断地发出“投掉副油箱,准备战斗”的命令。张积慧和僚机单志玉投掉副油箱后,即猛拉驾驶杆,爬高占位,准备攻击。但当他们抢占到高度优势时,却失去了目标,自己又脱离了编队。一时找不到美机,他们就加大油门,追赶编队。

张积慧和单志玉一边向前追赶编队,一边搜索目标。突然,张积慧从右后方云层间隙中发现8架美机直窜下来,气势汹汹地向他们逼近。为首的两架已经扑到他们飞机的尾后,距离越来越近。

张积慧提醒僚机单志玉:“注意保持编队!”然后猛地做了一个右转上升的动作。美机下滑增速性能本来就好,加之偷袭心切速度过快,冷不防扑了空,一下便冲了过去。张积慧、单志玉协调一致地来了个左扣下滑动作,顺势咬住了美机编队中的长机。美长机见势不妙,拼命摆脱,先是做急脱动作,后又向太阳方向摆脱,动作之急使他的僚机都掉了队。但是,张积慧、单志玉的飞机却始终紧追不放,步步逼近。

张积慧明显地感觉到,前面的敌人飞行技术十分高超,断定这不是个一般的飞行员。他担心夜长梦多让敌逃脱,便决定及早下手,连续攻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很快开炮了,第一次开炮因角度不佳,距离过远,未击中。

张积慧紧追到600米距离,迅速将美机再次套进瞄准具光环,第二次开炮,三炮齐发,将其击中。这架美军当年最新式的F-86型战斗截击机,连同它的飞行员一起,一头栽到博川郡青龙面三光里北面的山坡上。

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

张积慧击落美机的长机后,迅速拉起,又攻击另一架美机。该机飞行员惊慌地做着不规则的飞行动作,极力摆脱。当张积慧逼近到开炮距离时,敌机又突然做上升转变动作,企图弯起身子掉头回咬。但是,F-86战斗机的向上机动性能远不如米格飞机。当它扬起身子还未来得及掉头,张积慧已做出更敏捷的上升转弯动作,并从内圈切半径靠了上去。在400米距离,张积慧稳稳地瞄准了敌机的发动机和油箱的接合部,一次开炮,就把这架美机打得凌空解体。

空战结束后,志愿军地面部队在青龙面三光里从美机残骸中找到一枚驾驶员的不锈钢证章,上面刻着:第四联队第三三四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少校。这个戴维斯就是美空军所称“百战不倦”、“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

击落戴维斯,使这次空战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1952年2月13日,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一项特别声明中承认: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尤其对我们的飞行员带来一次巨大的冲击”。

志愿军空军首长致电各部队,表彰张积慧、单志玉长僚机密切协同的战斗精神,号召全体指战员向他们学习,并给他们记特等功一次。在抗美援朝期间,张积慧先后击落4架美军F-86战斗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一八八师用步枪打空战,一日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8架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依仗绝对的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狂轰滥炸,如入无人之境,有时竟有意超低空飞行,戏弄志愿军地面部队。

1951年4月18日8时,8架美军飞机得意地超低空飞临志愿军一八八师五六二团和五六三团阵地上空。突然信号弹腾空而起,两个团的3000多支步枪、冲锋枪、机枪一起向敌机开火,美机被这瞬间发生的步枪空战吓蒙了。一架敌机尚未弄明白志愿军用的是什么新式武器,便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快,保了条活命,但成为五六三团战士的俘虏。当美军飞行员得知自己是被志愿军落后的步枪打落时,目瞪口呆。

10时,美军又出动16架飞机前来报复。敌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飞行员的得意劲都清晰可见。在敌机俯冲扫射之时,一声号令,两个团的3000多支枪像鞭炮一样响了起来。顿时,4架美机当场来了个倒栽葱。两次步枪空战,5架美机坠毁,一八八师却无一伤亡。

两个小时后,第三批美机又来报复。然而,这24架敌机,一个比一个飞得高,跑得快,毫无目标地扔下一些炸弹后,便落荒而逃。

一日之战,一八八师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13架,开创了朝鲜战场步兵用轻武器打下飞机的最高纪录。战后,一八八师受到第十九兵团政治部的通令嘉奖。志愿军总部首长也发来贺电,并号召全体志愿军学习六十三军步枪打飞机的经验。从此,朝鲜战场上敌机再也不敢超低空飞行了,空中打击力量明显减弱,我地面部队的损失也相对减少了。

彭良义用86发迫击炮弹击毙、击伤150个敌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的当天,彭良义把迫击炮架在阵地最前沿,巧妙地躲避敌炮的轰击,毙敌7名,击伤敌人14名。旗开得胜,彭良义喜出望外,信心大增。

在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活动中,一般都要预先设置三个炮兵发射阵地,以便战斗打响后不断地变换阵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进行反击。一次,美军正向前沿阵地忙碌地运送着炮弹,彭良义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果断地向敌人开炮。

彭良义的第一发炮弹刚打出去,敌人的排炮也向他袭来。他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工事,继续炮击敌人。当敌人炮弹跟踪击来时,他已经转移到了第三个工事继续炮击敌人。但此时,他已无路可退,因为第三个工事已经是最后一个射击阵地了。敌炮雨点般向他袭来。不一会儿,彭良义立足的阵地即被敌人的炮火摧毁,他同迫击炮一起被泥土淹埋。

彭良义明白,如果这时停止射击,敌人就会知道击中了目标,就会招致对手更多的炮弹。于是,他忍受着浑身的酸痛,拱出泥土,架炮迅速打了三发炮弹。敌人果然中计,以为先前没有打中彭良义所在的工事,便向他四周的阵地用排炮盲目猛轰。

为了迷惑和消耗敌人的弹药,彭良义急中生智,将手榴弹放在附近一个废弃工事前并盖上杂草掩饰,将手榴弹上面盖上厚厚的草灰,弹弦拴根长长的绳子,在发射炮弹的同时,让助手拉响手榴弹。随着炮弹的声响,那废弃的工事前扬起了一团烟土。敌人误以为彭良义的炮弹是从废弃的工事发出的,遂将成百发的炮弹倾泻于废弃工事。而此时,彭良义却在另一边安全地炮击着敌人。这一天,他打死了18名敌人,消耗了敌人400发炮弹。

彭良义的功劳簿上是这样记录的:“4发炮弹打中敌人1辆满载粮食的汽车、击毁敌1挺高射机枪;两分钟内发射50发炮弹,配合步兵歼灭了200多名敌人;用游动炮火打死20个敌人,配合步兵打退了敌人一个营的三次进攻。”彭良义运用自己精确的射击技术,机智巧妙地打击敌人,在上甘岭前沿阵地上创造了用86发炮弹击毙和击伤150名敌人的纪录,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百名狙击手”。

10月16日,敌人用2个营的兵力,向彭良义所在的537.9高地发起新一轮猛攻。彭良义与弹药手王修成一道,在一块平地上炮击敌人时,不幸被敌炮击中,壮烈牺牲。彭良义牺牲后,朝鲜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并将他安葬在横范道烈士公墓,坟前的石碑上刻着“百名狙击手”五个大字。

猜你喜欢

美机沧海敌机
沧海点兵 挑战深蓝
冲着敌机,开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亮剑! 云端反杀美机
39米!绝杀入侵美机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浮萍
新中国建国后击落入侵敌机大盘点
“小阳春”派送
云与水映照,月光与沧海相拥
海盐经销商携服装厂代表考察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