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T服务首都 “三农”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0-06-08丹,黄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协调员三农北京

叶 丹,黄 景

(1.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1 ICT的内涵与农村信息化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早在21世纪初,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其中提到“信息通讯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并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ICT的进步推动了工业制造业的演进,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说,ICT更多的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在农业信息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ICT在农村领域的应用,即农村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管理服务及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对于农村信息化的定义,许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熊范纶研究员从信息化应用的地域角度做出了解释:农村信息化是对应于城市信息化,是信息化面向广大农村的实际应用。它包括了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方面面。李道亮教授综合了许多学者的观点,体系化和系统化地提出了: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及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农村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依据农村信息化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ICT在农村的应用。

2 ICT服务首都“三农”的概况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了各项农村信息化工程,优化北京农村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发挥首善之区的模范带头作用。

2.1 北京农村信息化的社会运行环境

农村信息化是北京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北京对农村信息化的开展也日益重视。近年来,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北京市农村信息化2008~2010年实施规划》中明确了近3 年来北京农村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规划目标及保障措施,规划中提到力争在2010年基本实现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农民信息能力有较大提高。

2009年6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及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出了将北京建设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城市、移动互联的网络城市、信息新技术新业务的先行城市、信息安全水平一流的可信城市”的总体目标。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实施推进了郊区信息化的专项工程“燎原行动计划”、北京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爱农信息驿站”、信息平台建设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专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2.2 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进展较快

2.2.1 基础信息设施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郊区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北京市政务专网已覆盖郊区县所有乡镇,农民信息终端拥有率逐年提高,网络建设进展较快。

2.2.2 农村各种应用系统建设 2008年之前,北京市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通过政务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因此,面向行政审批、事业服务职能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发展较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也逐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应用走向深入。

(1)农村信息化的决策系统。2003年,北京市实施了“221行动计划”,主要是“摸清资源和市场两张底牌,加强资金和科技两个支撑,建设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在“22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设的契机中,农村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其中,以3S应用为基础的农业资源管理决策系统整合了15个市属委办局、13个郊区县的105类、490项数据,初步具备了可查询、可分析、可决策等功能。涉农工作的市属委办局在政务信息化工程中每天采集发布大量的农村政策、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农事气象信息等相关信息,为农村信息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农村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北京农村信息化主要是以农村经营管理为核心,实现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人、财、物和社会事务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农村管理信息化一共包括经营管理、人口管理、资源管理、党群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档案管理、村务财务公开等8个功能模块。基于功能模块,各区县政府将这些基层基础的动态数据信息传输到上级部门,为其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目前,郊区4 0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92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全面实现农村管理信息化,建成三级数据处理中心,达到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数据传输和共享。

(3)农村信息化的服务系统。除了上述2个系统外,北京市政府及涉农部门相继建立了一些服务“三农”的应用系统。2007年开始,与北京移动公司合作,以市、区县、乡镇、村4级为运行主体,搭建北京移动农网信息平台,共安装信息机220台、农信机3 785台,发展手机终端用户39万,年发布信息1 000万条以上。其他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12316农业服务热线、北京新农村商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等。

(4)拓展网站的信息服务。目前,北京具有独立域名的市级各类涉农信息网站100个以上,年点击量达数千万人次。经过不断的建设和积累,北京市农业网站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涉农信息服务资源已由早期的工作动态信息,逐步扩充为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科技专家、农业企业、市场以及涉农政策、质量安全等多种信息资源门类,网站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比较典型的有平谷大桃网、大兴西瓜网和部分民俗旅游专业户,这些网站信息不仅覆盖了观光农业园、民俗旅游村及接待户的交通路线、民俗特点、参考价格、周边景区等情况,还实现了网上预订产品、住宿、餐饮等业务。

2.3 信息传播方式

据调查,当地农民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随着农村信息化工作不断的深入,据市信息办、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研究报告,截止2008年12月底,北京农村的网民175万,占全市网民的17.9%。农村网民比例比2007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网络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传播渠道所占比例也日益增多。另外,农村科技协调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科技协调员来自于当地的农民,对农村的科技需求明确,能将学到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农民易接受的形式,有利于农村信息的传播。

3 首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3.1 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属于弱质经济,存在低水平、见效慢等特点,在城市化不断发展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农村信息化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风险,甚至是多重风险。不仅如此,还存在着数据标准、数据保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物质投入不足和缺乏相应政策法规等问题,使农村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农村信息化缺乏统筹规划

北京农村信息化整体上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金浪费,也加剧了城乡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尽管北京涉农信息服务众多,但是符合农事和市场规律,满足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实际需求的实用信息不足,并且涉农信息缺乏解释、分析和中转传输的权威环节,多个部门的交错管理,使得农村这个综合体的发展被分割成了不同部门的管理范围。因此,农村信息化的专业化和统一性还是存在必要性的。

3.3 农村信息化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虽然北京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农村网民不断增加,但是农村家庭电脑拥有率和家庭上网率还是偏低,农民上网浏览农业信息的比率并不大,对自身信息化的投入积极性也不高。针对农民的信息培训和适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信息产品与应用系统还是无法解决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业信息供给与农业需求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对接,这点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分割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联系。

3.4 农村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农村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硬件设施的建设仅能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并不能解决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全部问题。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着眼点还是在于提高农村科技需求主体的素质,只有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农民才能提出有效的需求,完成农业信息供给与农业需求间的有效对接,这也是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4 首都推广ICT应用的建议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和广泛。信息化不仅是引导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北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基础。北京未来的方向是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

4.1 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目前,北京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形式是“示范工程”,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机制存在整合性不高,多头操作也容易造成信息资源采集的连续性与规范化的缺乏,数据信息没有统一标准,信息结构不够规范等问题。建议由政府组建综合办公部门,负责协调统管农村信息化各个方面,统筹规划,实现“多部门合一”、“多部门整合;集中有限资源做好农村信息化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2 建立桥梁,强化农村科技协调员与农民间的联系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而农村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既要有硬支撑,也要有软支持。软支持主要体现在农村科技协调员的队伍建设上,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共有农村科技协调员5 627人(涉及13个区县)。但是目前农村科技协调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北京的高校、科研资源为北京发展农村信息化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农业高校的信息、计算机学院等是培养农村科技协调员的人才基地。农村科技协调员的培训重点应是农村、企业等基层的信息采集、系统操作,加强与农民的信息沟通交流等方面。农村科技协调员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解决农村信息化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3 加大投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

农民是农村信息化的主体。长期以来,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不清楚信息化能为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因此,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调动农民对农村信息化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农民的实际需求着手,充分发挥信息化农村科技协调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的桥梁作用,从生产技术的指导到市场需求的驱动,把信息资源传递到农民手中,加强农民对信息化的认识,解决农村信息化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1] 王 飞.日本:“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而努力——以ICT面向全民的网页可访性为中心[J].信息化建设,2008,(11):44-45.

[2] 熊范纶.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进展与期待[E B/O L].(2 0 0 9-0 7-0 6 )[2010-05-14].http://www.aweb.com.cn.

[3]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J].中国信息界,2009,(1):72-84.

[4]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北京市农村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EB/OL].(2009-10-16)[2010-05-14].http://202.127.45.50/ztzl/xxgzjyjl/dwjzrzth/t20091016_1366762.htm.

[5] 孙素芬,罗长寿.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12-4313.

[6] 李 梅.首都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9,(1):47-49.

[7] 藏春荣,韦志强.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4):10- 13.

[8] 王银芳.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6,(3):24.

猜你喜欢

协调员三农北京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现状与思考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北京,北京
我国器官移植协调员作用发挥受限的原因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