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对比研究

2010-06-08裴明祥邱福轩田银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9期
关键词:肠粘连透明质肠管

郭 迅* 裴明祥 邱福轩 田银海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454000)

外科开腹术后肠粘连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术后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几丁糖[1]和透明质酸钠[2]均有预防肠粘连的作用,但预防效果的比较少见有临床报导。因此,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在腹部手术术毕关腹时分别使用透明质酸钠或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观察术后的肠管通气时间和术后1年的肠粘连发生率,以比较二者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需行腹部手术的病例1864例,根据患者选择抗粘连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几丁糖组809例和透明质酸钠组1055例,分别采用几丁糖或透明质酸钠抗粘连。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疾病种类分布情况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手术完成后关腹前,在充分止血前提下,拭尽腹腔内残留血液及积液并保证腹肌松弛后,将15mL无菌医用几丁糖(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或透明质酸酶均匀涂布于手术创面表面、腹腔、盆腔肠管受损的浆膜粗糙面及切口周围腹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肠管通气时间和发生腹痛、腹胀 、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气过水音,液气平面等反映胃肠功能的相关指标。随访1年,观察其肠粘连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若总例数n≥40,理论频数T≥5,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若总例数n≤40,理论频数T≤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方式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手术方式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肠管通气时间的比较 几丁糖组为(38±4)h,透明质酸钠组为(46±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指标的比较,见表2。

表2 腹腔粘连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粘连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性反应。影响粘连的因素较复杂,同腹内脏器糙面形成、局部缺血损伤、局部炎性反应、免疫减退、免疫过度或免疫缺失等等有密切关系[3]。腹部手术对肠管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包括手术操作、局部缺血、肠管长时间暴露和干燥刺激、腹腔内血液、脓液、渗出液及异物刺激等均可造成浆膜损伤而引起炎性反应,破坏了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之间的平衡,使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分泌增多引起。局部缺血后造成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机化后形成纤维粘连[4],进而会引发胃肠道梗阻。预防腹腔手术后的肠粘连是临床工作者多年来探索的课题,诸多制剂如液体石蜡、低分子右旋糖酐、人体脂肪、抗凝血酶、肝素、右旋糖苷等腹内注入,医用材料如数字纱布,止血纱布贴敷创面用于预防肠粘连。

关腹使用几丁糖凝胶和透明质酸钠预防肠粘连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次研究观察了术后肠管通气及反映术后肠粘连梗阻的指标。几丁糖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明显短于透明质酸钠组,其他指标除腹胀和腹部压痛外,几丁糖组均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说来,几丁糖的预防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检索文献有关二者作用机制发现,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选择性促进腹膜上皮、 肠浆膜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生长,从而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抑制瘢痕形成,减少组织粘连;都具有高分子纤维网络结构,有润滑及生物屏障作用;都能抑制出血和纤维蛋白沉着;都能抑制胶原沉积。但是,几丁糖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阳性菌尤为明显;几丁糖具有明显的诱导局部巨噬细胞增多、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伤口收缩及愈合的作用;几丁糖可促使肠管水肿迅速缓解,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及早恢复。另外,几丁糖的有效作用时间是3周而透明质酸钠的作用时间只有3d。以上几点不同之处可能是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较好的机制。这为研发更好的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新药提供了较新的药理学靶点。至于二者合用协同还是拮抗尚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此次研究表明几丁糖较透明质酸钠预防腹腔术后肠粘连的更有优势。

[1]郭健,余亮,余生元,等.几丁糖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8):682.

[2]张伟健,王辉,李镇伟,等.医用透明质酸钠防止腹部手术肠粘连的效果[J].广东医学,2007,28(6):990.

[3]Alpay Z,Saed GM,Diamond MP. Postoperative adhesions: from formation to prevention[J]. Semin Reprod Med,2008,26(4):313.

[4]田易军,胡森. 腹腔粘连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J]. 感染、炎症、修复,2008,9(2):126-128.

猜你喜欢

肠粘连透明质肠管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透明质酸酶在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