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立交型式的选择及研究
2010-06-06张艳芳
张艳芳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立交型式的选择及研究
张艳芳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如何在有限用地范围内,根据不同地质、地貌特点,对城市立交进行合理的选型和设计,已成为设计、建设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城市立交型式选择及分析的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举例对立交型式选择进行了深入阐述。
城市道路;立交;型式
1 绪 论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了全力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突飞猛进,作为城市干道车辆出入门户的立交工程也开始大量修建。由于城市道路用地限制较多,受各种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较大,并且需要合理解决庞大的自行车流及行人交通,线形选择与线形指标往往相互冲突,很多城市由于用地限制,立交线性指标较低,对交通有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在有限用地范围内,根据不同地质、地貌特点,对城市立交进行合理的选型和设计,已成为设计、建设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2 立交型式选择
城市立交比公路立交更注重美观要求,常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来设计,立交形式复杂、多样,往往做成多层式,城市立交常用型式有:全直连式、环形式、涡轮式。
立交特点:
(1)全直连式:适用于各左转弯交通量均较大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2)环形立交:多用于交通量不是很大的交叉路口,城市环形立交一般设计为三层,比公路立交多一层来处理行人和非机动车。
(3)涡轮式:四个方向的左转匝道均设计成右出右进的半直连匝道。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跨孙水河大桥工程,现状跨孙水河桥断面形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同时现状交通组织混乱,本次设计主要解决南北向交通贯通及沿河路与现状地面交通组织问题。本文根据现场情况及目前限制南北方向交通的主要节点问题,提出三种方案。
3.2 主要节点
(1)现状跨孙水河桥。
由于现状跨孙水河桥桥面较窄,现状为两上两下四车道形式,俩侧各 2.5m人非混行道,并且现状潭邵高速连接线交通量较大,目前潭邵高速连接线改造方案已经提上日程,初步设计文件已经批复(按双向八车道进行设计),现状跨孙水河桥改造势在必行。
(2)现状新星南路与湘中大道相交路口为环岛形式。
由于新星南路与湘中大道相交路口为环岛形式,未设灯控。环岛本身交通运行速度较慢,严重影响市区与潭邵高速之间交通联系,随着潭邵高速连接线交通量日益增大,此环岛改造势在必行。
3.3 主要方案
(1)方案一。
保持环岛及跨孙水河桥现状,采用分离式立交形式,新建一座 18m宽双向四车道跨线桥将孙水河、环岛同时跨过,采用桥上、桥下(现状路面)两层共同组织交通。
(2)方案二。
随着城南新区的发展,城南新区与潭邵高速之间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南新区与潭邵高速之间交通流量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组织城南新区与跨线桥之间交通联系,在方案一基础上,湘中大道采用半互通立交方式实现与孙水河跨线桥沟通,保证湘中大道右转上跨线桥及跨线桥车辆左转交通需求,同时取消地面环岛,改为灯控方式进行控制。
(3)方案三。
维持新星南路、湘中大道环岛现状,在孙水河现状跨河桥两侧各增设 9m宽跨线桥,达到双向八车道标准,车行道外侧各设 4.5m人行步道。
3.4 方案比选
比较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技术指标及交通功能上跨桥线位共设两处平曲线,半径 R=1 200、R=1 600,最大纵坡 2.3%,最小纵坡 0.7%,线形指标较好匝道最小曲线半径 R=60m,最大纵坡 4%,线形指标一般,能满足本项目转向交通量需求交通组织通过桥上交通,直行车流快速跨过孙水河、湘中大道直接与娄底市区连接,其他方向交通通过地面交通解决,转向交通通过环岛自由转向,不受灯控控制,沿河路与主线沟通匝道为单向交通,沿河路匝道交通通过环岛自由转向,掉头平面线位共设两处平曲线,半径 R=1 200、R=1 600,最大纵坡 2.2%,最小纵坡 0.75%,跨河桥位于直线段上,线形指标较好湘中大道通过两条匝道与主线桥沟通,均采用符合国内交通习惯的“右出右进”交通组织方式,行车方向明确定。左转及右转匝道均为“半直接式”匝道,累计转角小,绕行距离短,行车舒适性好,同时对桥下交叉口交通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车流通过环岛自由转向,沿河路匝道与主路相交,采用单向行驶组织交通,通过环岛转向、掉头
续表1
4 结束语
实践表明:立交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路网合理性及服务水平,在城市立交方案选择中,很多立交方案因为不能满足实用要求而出现较大的调整,造成投资浪费。所以为了减少因方案选择失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以“经济实用、布局合理和大方美观”为原则,针对工程实际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依靠科学技术,选择合理实用的立交型式,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刘洪波.互通式立体交叉计算辅助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国雄,李方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范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U 412
C
1008-3383(2010)06-0150-02
2010-04-15
张艳芳(1982-),男,河北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城市道路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