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黑猪种质资源及保护利用
2010-06-06符自葵陈四海
符自葵,陈四海
(湖南省泸溪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泸溪416100)
1 概况
1.1 产地和分布
原产地在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中心产区在浦市镇五果溜村、浦溪村、十字街村、毛家滩村、新堡村、麻溪口村、城乡村、银井冲村、黄家桥村和长坪村,主要分布于泸溪县浦市镇、达岚镇、合水镇。
1.2 产区生态环境及品种形成
浦市黑猪产区地处泸溪县东南部,沅水中游西岸,背靠大朝山,境内地势平坦,最高海拔135米,最低海拔115米。土壤多为冲积的沙质壤土,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不仅适于作物及蔬菜生长,对养猪也很有利。浦市历史上为湘西重要商埠。据泸溪县志记载,明朝末年,由于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江经其而过,航运便利,物资交流频繁,浦市成为湘西货物贸易集散地,商业繁荣,加之地势平坦,风景优雅,素有“小南京”之称。1950年前,酒、糖、粉、醋等作坊共64处,客栈、饮食48家,每天加工各种农副产品达4~5万公斤之多。大量的加工副产品和蔬菜脚叶、残羹剩汤、泔米潲水,为发展养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之市镇需求肉食较多,仔猪销路广,更促进了浦市黑猪的形成和发展,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已培育成优良品种。由于当地又有河州、小山丘、大量冬闲田供浦市黑猪放牧,这为浦市黑猪性情温顺、抗逆性强、产仔率高等优良性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选种上,人们喜欢被毛全黑、骨骼结实,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尾粗长,四肢粗壮直立的猪作为种用或肥育。不喜欢麂子脚、萝卜猪,加之当地敬神祭祀,办红白喜事等都喜欢用黑猪作祭品、礼品,而不喜欢用白猪或花猪。因而使得浦市黑猪的体型较大,骨骼粗壮,体格结实。
1.3 群体规模
据《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志》记载,抗日战争前夕,浦市黑猪产区有1 700多头母猪,浦市镇的毛家坪、罗家村、土桥溪、桐木垅、高垄头村一户有一头母猪,小猪主要销往本县各乡镇,外县以辰溪为多,每年成交量15 000余头,是湘西州较大的小猪市场,1963年 5~9月的30次墟场共上市小猪3 801头,成交2 734头,浦市镇交易市场有“百羊千猪万担米”之称。1978年浦市黑猪经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确定为地方品种后,县委极为重视,1979年县委拔粮25万千克,奖励发展浦市黑猪并组建原种场。省局先后拔款8万元兴建了3栋90间2 200m2猪舍,县局安排了3名技术干部专职负责,建立了浦市黑猪原种核心群。1984年中心产区共有浦市黑猪母猪1 251头,公猪25头。随着国外品种公猪的引入与商品瘦肉猪生产的兴起和发展,浦市黑猪饲养量急速下降,据2006年浦市黑猪遗传资源调查组普查,当时产区存栏浦市黑猪156头,其中公猪仅为3头,处于濒危状态。泸溪县畜牧水产局实行抢救性保护,选购优质公母猪进行纯种扩繁,建立了系谱档案和配种登记。目前浦市黑猪产区存栏浦市黑猪1 200头,其中成年母猪386头,公猪10头。
2 品种生物学特性
2.1 体形外貌
浦市黑猪全黑而密,骨骼坚实,头较宽长,头颈结合良好,后躯较发达,耳较大,下垂遮眼。分八卦头(又称狮子头)和鲤鱼头。前者嘴筒较大、稍短而微翘,额面较宽,皱多而深,体躯稍短,背微凹而宽,腹稍大,下垂而不拖地;后者嘴筒较尖、体躯稍长而平直,额面稍窄,皱少且浅。四肢粗壮,前、后肢均较直,无卧系,管围粗,蹄壳为黑色。尾较长,尾端呈扫帚状。乳头粗长且排列匀称,乳头一般为12~18枚。
2.2 体尺、体重
2006年10月对浦市镇50户农户,用当地的青饲料+米糠+玉米或青饲料+配合饲料的50头成年母猪,和浦市动物防疫站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养的3头公猪(1头成年公猪、2头后备公猪)进行了体重、体尺测定,公猪最大139.12kg,最小为96.96kg(6月龄);母猪(8胎以上)最大为233.36kg,最小为64.72kg。该调查所获浦市黑猪体尺、体重的数据与1978~1981年期间(简称1980)的数据见表1。
?
2.3 繁殖性能
浦市黑猪性成熟较早,体重40公斤左右时配种。母猪的发情周期18~21天,平均19.65天。发情持续期为3~5天。妊娠期为101~120天,平均110.7天。母猪利用年限一般为8~12年,少数利用到15~18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3.45头,仔猪初生重平均0.733kg。双月断奶重平均为18.10kg。繁殖性能见表2。
2.4 育肥性能
浦市黑猪生长速度不快,过去当地饲养肥猪多采用“吊架子”的肥育方式,日增重不高,在农家以青、粗饲料为主的饲养水平下,平均日增重为280~300克。据1981年桃源县畜禽良种场对浦市黑猪进行育肥试验,肥育190天,日增重为374g,每增重1kg消耗的消化能为13.2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404.1g。现在当地饲养肥猪多采取“一条龙”直线肥育方式,在适当饲喂青饲料基础上,主要是用肥育猪用浓缩饲料,其生长速度、日增重均较20世纪80年代有明显提高。
?
2006年11月12日屠宰测定调查,5头来自泸溪县五果溜村,农户用“玉米+米糠+肥猪用浓缩饲料”饲喂的160~240日龄肥育猪的测定成绩与1980的数据如表3。
结合上述屠宰测定,分别对该5头屠宰猪左侧胴体10~12肋间背最长肌和前肢骨取样,低温冰箱冻存,进行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骨强度、骨密度等测定。检测结果:肌分别见表4和表5。
3 品种保护利用与研究
?
浦市黑猪的杂交利用研究资料尚少,在本次调查中也未进行杂交试验。引据1980年的浦市黑猪与中约克夏猪和新金猪进行的正反杂交肥育试验,其效果以浦约F1杂种一代最好,无论日增重或饲料报酬均较其他组合高。其次,则为新浦F1杂种一代的效果较好,见表6。对该实验群进行的屠宰测定表明,浦市黑猪的杂种一代在胴体品质上,仅屠宰率较浦市黑猪有所提高,皮的厚度有所降低,其他方面较浦市黑猪无明显变化。
4 评价及展望
?
?
浦市铁骨猪骨质紧密,坚硬如铁,又称“浦市铁骨猪”,骨强度达3.26kn,列我省地方猪之最,比宁乡猪(1.79 kn)高82%,比桃源黑猪(2.16 kn)高50.9%,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状,可解决现代化养猪中常见的猪肢蹄病、软骨病的发生。浦市铁骨猪繁殖性能强,窝产仔数13.45头,比宁乡猪(12头)高12%,比桃源黑猪(11.9头)高13%,断奶活仔数12.5头,利用此特性改良外来品种相对较低的繁殖力,也是切实可行的。此外,浦市铁骨猪瘦肉率高,达48.23%,较宁乡猪(38.5%)高25%,比桃源黑猪(38.69)高24.7%,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解决地方猪脂肪偏高的问题。
浦市铁骨猪饲养过程中,多采用青饲料,很少使用甚至不用添加剂和抗生素,是优质的无公害的食品,且肉质优良,加工成腌、腊制品具有特殊风味,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理念,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潜力。浦市铁骨猪是最适于山区饲养的优良地方猪种,在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和培育新品种、新品系时,种用价值高,是现代育种不可多得的素材,是湖南省沅水中、下游域和湘西地区较好的亲本品种。
?
[1]湖南省畜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编委会.湖南省畜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2~37.
[2]湖南省泸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泸溪县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湘西州畜牧水产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17~18.
[4]朱吉,杨仕柳,等.部分湖南地方猪种的肉质分析[J].养猪,2007,(5):65~67.
[5]许振英主编.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0~164.
[6]杨金波,张惠云,等.浦市黑猪资源与种质研究[J].湖南畜牧兽医,2008,(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