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成就
2010-06-04朱立新
摘要:辛弃疾描写农村的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和他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Abstract: Xin Qiji describes the countryside the word, although quantity are not many, but it reflected that the life the depth and the breadth, are in the Song Dynasty more than 700 excellent poets nobody may compare. These words, the theme is richly colorful, style fresh sprightly, this and he cannot separate to th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deep love.
关键词:辛弃疾
Key word: Xin Qiji
作者简介:朱立新:女,(1967-)河北邢台学院继续教育部,讲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辛弃疾南归之后,生活和创作的每个阶段,他都写了农村词,特别是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以及自己生活在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弛神往。
一、“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忙碌淳朴自得的农民群象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在辛弃疾笔下,青年农民、浣纱少妇、采桑姑娘、顽皮小鬼,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悠闲、他们的乐趣,都成为稼轩词卷中精彩纷呈的画页。
在《清平乐·柳边飞鞚》里:“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上片写天地一片宁静,和动物的各种姿态,淡雅疏朗,了了几笔就勾划出乡村美好的夜色景象。下片集中写了一个浣纱少妇的勤劳、羞涩、朴实与乡村静夜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图画。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美的诱惑。《清平乐·茅檐低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则纯粹是一幅农家欢乐图:老两口喝了点酒,互相问答,情深意长。大儿子身强力壮忙农活,二儿子心灵手巧织鸡笼,只有小儿子人未长大。偏偏生来一张贪吃嘴,悠然自得地爬在溪头剥莲蓬。一家人和和睦睦,情趣横生,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全篇风格恬淡,笔触清新,画面鲜活生动。溪边农家老少五人各具面目,形象逼真,使人读了觉得情景历历如在眼前,是辛弃疾农村词的代表作之一。辛弃疾写农民,是带着感情去写的,带着羡慕和赞赏去写的。在劳动中去刻划他们,在乡村诗意画面里去塑造他们。这些农民的形象真切、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清朗秀丽恬静的农村风光
辛弃疾的农村词写人与写景其实是揉合在一起的。他写农民群象的词都写了农村风光,并且都是些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正是这种美景才衬托了人物形象美、情性美。这里所探讨的农村风光词是就其偏重方面而言的。辛弃疾用重笔浓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朗秀丽、幽雅恬静的农村夜景、农村雨景、农村丰收之景,更是一幅幅令人一洗尘杂、心驰神往之景。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进苑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这是一首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写景词。在辽阔而晴朗的夜空中,乌鹊惊飞,蝉鸣蛙噪,稻花飘洒着清新的香气,预告着一个丰年的到来。以蛙声报说丰年,别具情韵,是辛词的独特创造。
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豁达自由愉悦的农村生活感受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将领,一直主张抗金复国,但由于投降派不断加害,几起几落,贬居乡村几十年。虽是迫不得已,虽然怨愤满腹,但几十年的磨砺,乡村诱人风光的熏陶,特别是居地乡民对他的尊重、关爱以及乡民的淳朴厚道感动了他,使他由衷地爱上了这片沃土、这片滋养着他的山水。他也将自己的命运与村民联在了一起,与他们一起快乐、一起痛苦、一起欢欣、一起享受。只要是面对大自然、面对乡情、面对农民,他的心就能脱离苦怨,自由起来,轻松起来,豁达起来。这在他的农村词中,体现明显。我们先看《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阳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图景:柔桑、幼蚕、细草、黄犊,都是因春而起,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生气象。远近峰峦起伏,田野阡陌纵横,路旁青旗招展,樽前美酒飘香,都在逗人驻步流连。末两句是一篇主旨所在,将城中桃李和乡野荠菜对照描写议论,表现出作者顽强的个性和清新朴素的美学思想。城中的桃李。一到春天,花色娇艳,表面看来,春风似因它生辉,因它热闹,实际上却经不起风吹雨打,惨绿愁红,易开易落,很快化为尘泥。只有那溪头的荠菜,开着白色小花,生机旺盛,充满活力,它才是春天真正的拥有者,春天不在城中桃李那里,而在乡野荠菜花丛之中。这就彰显出农村风光的野性美、自由美和灵动美。而城市生活繁华难久,不如乡村常得春意。这是作者屡遭打击,被贬乡居,虽有千般无奈,但置身乡村终被美景陶醉、被乡情感染而悟出的人生真谛。
辛弃疾农村词数量不多,艺术成就却很高。他总是用一种欣赏羡慕的心情去塑造农民形象、描绘农村生活,寄托了他对当时朝庭昏慵、官场腐败的憎恨和厌恶,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淳朴性格的歌颂,同时也寄寓他无法实现“金戈铁马”报效祖国的志向,只能终日纵情田园、纵情诗酒的自怡心态。这并不是一种孤芳自赏,也不是要做超尘名士。而是词人家国英雄与乡村居士双重身份的矛盾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