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政府决策能力建设

2010-06-04康志平

改革与开放 2010年6期
关键词:和为贵决策者决策

摘要: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双刃剑”,其中的“民本”思想、“和为贵”思想等对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有积极的影响;而“集权制”观念、轻视科学技术的思想对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又有消极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应与革新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努力抛弃或革新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传统文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人民树立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以促进我国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Abstract: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building is the basic prerequisit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double-edged sword," in which "people" thinking, "and for your" thought and othe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building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 and "totalitarian system" concept of looking down on the id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pacity-building for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have a negative effect, so,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capacity-build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abandon or innovation on a negativ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ing democratic and legal construction, so that the people establish a sense of participation, self-awarenes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ou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關键词:政府决策能力传统文化革新

Key word: Government decision power Traditional cultureInnovation

作者简介:康志平(1977-),女,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旅游与文秘专业教研室助教,硕士。

一、传统文化与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政府的决策能力是指政府的各级机构有效制定具体政策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能力。政府的决策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来支撑,文化是政府的决策的路径依赖:文化的形式、内容和特点决定了政府的决策的具体方式、内容和价值取向。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内在复合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个综合体,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成分。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既要继承、发扬其适应现代决策的积极因素,又要批判、剔除其阻碍现代决策的消极因素,不断促进政府的决策能力的提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政府决策能力建设的消极因素

1.传统文化中的“人治”观念阻碍着政府依法决策的推进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提升政府的依法决策能力。 “人治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人治”的本质是“礼治”、“德治”,强调通过人自身道德的修养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制度。“人治”的另一个生动体现是“法自君出”、“朕即法律”,法是“帝王之具”,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欺骗老百姓的,君主和某些特权阶级成员是法律的制定者,同时也可置身于法外,形成了“法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权法合一”、“权大于法”等理念。衍射到现代政府的决策中来,往往会出现以下的行为:在有关政府的决策立法的问题上,由于决策者和立法者没有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致使立法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在决策过程中,有些政府组织进行决策时不是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而是“唯上是从”,把上级的命令或领导的批示当作决策的依据,导致了决策的随意性。

2.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制”、“集权制”观念阻碍着政府的民主决策的进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平等的概念几乎不存在。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作为一个非神的神,其权力至高无上,国家高层次的重大决策由他亲自掌握,而民众向来是“顺民”,从来没有任何政治权力,这种“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在官民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谓“官有九品,人有九等”,官是社会精英,是高高在上的社会上层,而民则始终摆脱不了“牧民”的境地。这种歪曲的政治价值取向,给政府的民主决策设立了主观上的阻碍。如,由于受“唯我独尊”思想的影响,有些决策者认为自己比别人尊贵、高人一等,人民是“愚民”,是不可信赖的,在决策过程中不是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进行决策,他们既不去搞调查研究、又根本不接受群众的建议,而是喜欢“闭门造车”;有些领导人干脆进行“封闭式决策”,使人们既不可能参与到决策中去,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决策进行监督;有些决策者对决策的实施后果不进行评估和论证,也不重视群众的反馈信息。这使“决策时拍脑袋,执行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屁股”的“三拍”现象在政策过程中时有发生。

3.传统文化中轻视科学技术的思想阻碍着政府的决策的科学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各级政府面对的决策环境也是瞬息万变,古人云“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政府的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政府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高低。我国传统文化一向重人不重物,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位置,而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因所做的事与道德关系不大,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落得“不与士齿”的下场。《礼记·王制》中就有“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的论说。这种人文本位传统导致了中国古人科技意识非常淡薄,“过去的读书人,对于科学的学术,向来便抱有不堪重视的陋习。”这种经过几千年的演化的轻视科学的传统文化在一些领导者心中扎下了根,对政府的决策起着潜在的影响。如,虽然近年来“科技兴国”、“科学发展观”已慢慢深入人心,但是有些掌握决策大权的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三、传统文化对政府的决策的积极因素

1.“民本思想”促使政府的决策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要做到科学决策,要求决策者除了有科学思维、民主意识和法治思想以外,还要有群众观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心中有群众,决策者才会努力对决策的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的利益依法进行民主公正地决策。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贵君轻。荀子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将民与君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二是安民利民。西周的周公就曾采取“崇德,尚礼,利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实行“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三是平政爱民。我国政府一向把人民看作国家的主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在决策过程中能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点。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论断,要求政府的各级决策者以人民的利益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决策行为,尽最大可能使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的要求,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思想使决策者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央政府副校长李君如教授认为要做到科学决策,至少要具备以下五个因素:一是对决策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二是决策者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三是决策者的知识结构;四是决策者的心理因素;五是决策的体制问题。”前面四个因素都涉及到决策者自身的素质问题。大部分为官决策者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当作自己当好领导者的前提条件,使我政府的決策群体形成了较浓厚的学习氛围,决策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者型官员不断出现。

3.“和为贵”思想有利于政府在集体决策中提高决策效率

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和为贵” 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来化解管理中的各种矛盾,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和文化”、“ 和为贵”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根本的表现。这种思想对我国现代的决策产生的极大的影响,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虽然其落脚点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到了现代,它已经成为我国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条准则。政府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就是“和为贵”思想的生动体现。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和谐”而言,当代中国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领导阶层在进行决策时就应当本着“和而不同”的指导方针,尽量做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领导的整体功能和决策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政府的决策者大体上都能在决策中实行共同协商、群策群力,以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提高决策的质量;二是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提高决策效率。詹姆斯·E·安德森把决策通过的形式分为若干种,其中之一是通过交易,即“在政策形成过程中,各方让渡自己在非核心利益的提案上的发言权,以巩固其在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方案上按自己意见行事。”当然,交易的实现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多元化,出现多元的利益主体,二是民主决策体制的成长。虽然我国的民主决策体制不够健全,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使人们形成了“与人为善”、“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价值观,在不涉及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大家比较容易作出一定的让步而使政策较快地通过,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

四、革新传统文化,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

政府的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创新决策体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者的综合素质、更新决策者的决策观念,其中,决策者观念的更新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决策者决策观念的最根本原因是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管理思想的总结,因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而必然会存在某些糟粕,它同时也是我们祖先几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多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继承。因此,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又要果断抛弃其糟粕。在目前政府的决策条件日益复杂化、决策任务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在宏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的积极方面如“民本”思想、“学而优则仕”思想、“和为贵”等思想的同时,努力抛弃或革新那些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传统文化。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革新传统的“人治”思想;发展竞争形、参与形文化,以革新 “集权”“家长制”等文化,使人民树立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以促进我国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爱德华 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第1页

[2]中国共产政府执政能力研究刘炳香著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第10页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4月

[4]南怀瑾:《禅宗与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98页

[5]程贯平 马斌 《关于科学决策、专家咨询的研究综述》, 《领导科学》, 2006,第2期

[6] [美] 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1990,第51页

猜你喜欢

和为贵决策者决策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和为贵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好好先生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充耳不闻与从谏如流:建议采择研究述评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