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专题复习
2010-06-04康开胜
康开胜
一、 趋势分析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对人文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自然要素。气候类型历来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以2009年高考各地专题统计为例:
重庆: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气候的影响(12分)
浙江: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0分)
四川:气候要素的变化、成因(8分)
海南:气候要素差异原因、气温变化、对植被影响(9分)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气候知识在多地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帮助考生迅速的攻克气候类型试题,下面我们将通过解答几组典型案例来演习这一类型试题的解答技巧。
例1 读下图,完成1~2题。
1.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 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思路解析】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第1题①是温带季风气候,②是热带草原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B选项正确。
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仅分布在亚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到2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到40°之间的大陆西部。故A选项正确。
例2 读图2,回答下面两题。
3. 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 德干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伊朗高原
4. 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 咖啡、甜菜 B. 花生、咖啡
C. 甜菜、亚麻 D. 亚麻、花生
【思路解析】 第3题甲地的气候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符合。B选项正确。
第4题甲地是热带草原气候,乙地是温带海洋气候,其经济作物分别为咖啡和甜菜。A选项正确。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高考对气候的考查趋势是微观化、隐性化,如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背景信息,重点考查气候对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提供多幅区域地图分析同一种气候类型存在的差异、成因等,以区域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为载体,考查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因素等。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既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注意分析气候的影响,例如气候对地形的外力作用的方式(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的影响、对河流特征的影响、对灾害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等等。
二、 知识构建
(一) 构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密切相关,其成因与大气环流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密切相关,因此学习过程中首先是知识的铺垫,先理清大气环流的分布、成因、特点、移动,再细化气候类型的分布,建立模式图(图3):
说明:1. 大陆东岸考虑季风环流的影响,但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在亚洲才有分布。
2. =>A表示除亚洲以外的其它地区,温带大陆气候东移占据此位置。
=>B表示除亚洲以外的其它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东移占据此位置。
3. 大陆西部的三圈环流要注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4.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使湿润的气候向高纬延伸,寒流降温减湿,使干旱的气候向低纬延伸。
5. 该模式图强化了大气环流的地位,对亚洲以外大洲也有指导作用。
(二) 从大气环流的性质入手,认识气候类型的普遍性规律
大气环流的性质是指气压带和风带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赤道低压带的性质是高温多雨,那么常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气候的特点就是终年高温多雨,如热带雨林气候;信风带的性质是高温少雨,副热带高压带的性质是高温少雨,那么常年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气候的特点就是高温少雨,如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的性质是温和多雨,那么常年在西风带带控制下气候的特点就是终年温和多雨,如温带海洋气候;夏季风的性质是高温多雨,冬季风的性质是低温少雨,那么季风气候的特点就随季节变化。再加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就会出现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这样对照着记忆、理解就能解决对气候分布、成因、特点的记不牢、想不通的问题。
(三) 从气候特点反推特殊地区的气候成因
气候分地带性气候和非地带性气候,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成因往往与正常的、一般的气候分布模式、成因不一致,在分析特殊地区的气候成因时,可从气候特点的本身去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