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接苗木质量的影响1)
2010-06-02李德玉龙作义李雪逄宏扬杨燕超
李德玉,龙作义,李雪,逄宏扬,杨燕超
(1.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黑龙江 海林 157100;2.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红松(Pinus koraiensis)属松科、松属,亦称果松,为常绿大乔木,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目前对红松果林的培育在各地都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采用的苗木按起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实生苗,二是嫁接苗[1-8]。实生苗分为裸根苗和容器苗,嫁接苗分为同砧嫁接苗[4]和异砧嫁接苗[1-8],一般异砧嫁接苗的砧木主要以为樟子松(Pinus sylvesstrisvar.mongolica)[1-8]。在建立果林之前,如何培育供果林建设的优质苗木就成为当务之急。培育红松果林中优质壮苗是果林建设的基础,国内在这方面有过很多的研究[7],如髓心形成层贴接法[3,7]、和劈接法嫁接[1,7]等,我们在培育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时,对不同嫁接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便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 试验地点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峰自然保护区内,地理位置 E129°38′50″~ 129°54′,N44°19′50″~ 44°31′25″,年平均气温 2.5℃,最高气温 36℃,最低气温-35.5℃,无霜期 120d。试验时间为2008年春季 4月。
1.2 优良接穗的选择
在林内按照前一年秋季结实的观察,选择单株结实球果数量大于10个以上的挂号,与次年2~3月采集接穗后,放入冷窖内,用冰块镇后储藏待用。
1.3 嫁接技术的研究
采用舌接、劈接、插皮接、座接、贴接、针叶束丁字形和针叶束长方形等7种嫁接方法,进行异砧嫁接技术的研究,以便选择最佳的嫁接方法,为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 结果与讨论
2.1 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苗成活率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嫁接方法与技术的出现,使得嫁接苗木的培育出现了新的趋势,嫁接苗起源的多元化,这有利于提高红松果林建设的水平,也给人们应用嫁接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获得最佳的嫁接方法,开展了舌接、劈接、插皮接、座接、贴接、针叶束丁字形和针叶束长方形等7种嫁接方法的研究。试验结果见表1和图1。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7种嫁接方法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活率和生长量上,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42.5%,其中针叶束的两种方法成活率不超过5%;插皮接与舌接的成活率分别为44%和49%,略高于平均数;比较好的有,劈接的成活率为52.5%,座接的成活率为60.5%;最好的是贴接,成活率达到82.5%。
表1 嫁接方法与苗木成活率与生长量的关系
图1 不同嫁接方法对的成活率的影响
图2 不同嫁接方法的年生长进程
2.2 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接苗生长进程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7种嫁接方法之间在生长进程中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劈接为最好,其次是座接和舌接,然后是插皮接和贴接。表明,接穗的当年生长进程是有区别的,这与图2中年生长进程的描述相一致。
表2 不同嫁接方法的年生长进程
2.3 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接苗接穗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7种嫁接方法之间对异砧嫁接苗接穗生长量影响有明显的差异,经方差检验证明这种差异极显著(见表4),这证明接穗的当年生长差异极显著,这与表2的不同嫁接方法年生长进程和图2的描述相一致。主要表现在生长量中,平均生长量达到8.44cm,其中劈接的生长量最好,为12.1cm;其次是座接和舌接,分别为8.70cm和8.50cm;然后是插皮接和贴接,分别为6.75cm和6.10cm;最后是两种针叶束嫁接为零。
表3 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苗接穗生长量的影响
表4 嫁接方法与红松异砧嫁苗接穗当年生长量的方差分析
3 小结
由于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嫁接方法与技术的出现,使得嫁接苗木的培育出现了新的趋势,嫁接苗起源的多元化,这有利于提高红松果林建设,也给人们应用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7种嫁接方法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最好的成活率是贴接达到82.5%,座接的成活率为60.5%,劈接的成活率为52.5%。从生长进程和接穗当年生长量上以劈接为最好达到12.1cm。通过综合考虑成活率,我们认为嫁接方法应以成活率为优先,其次是生长量的原则来看,我们建议采用贴接的方法是适宜的,然后是劈接,这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1]胡振全,张宝艳.红松顶芽劈接法嫁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2):61-62.
[2]李希才,王志军.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繁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3):46.
[3]张利民.红松嫁接苗培育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3):48-50.
[4]刘颖,张海军.红松嫁接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9(1):117-119.
[5]齐立明.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2.
[6]李玉生,红松嫁接苗栽植后的经营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22.
[7]宋德利,姬少玲.红松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及生长势初探[J].吉林林业科技,2007(3):11-13.
[8]温宝阳,王红梅.红松异砧嫁接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