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2010-06-01文/李

传媒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公民公众政府

文/李 娜 李 游

作者李娜单位为海口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李游单位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文/李 娜 李 游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影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了诸多重大公共决策。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网络政治参与已逐渐趋于常态化。网络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网络政治参与,即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它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技术之所以能对政治参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第二,网络技术能提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第三,网络技术能保证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而这种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动力则来自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网民对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追求,来自于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

网络开拓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从宏观层面来说,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强大的平台载体。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呈现出低端化变动的

趋势。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我国整体网民的27.5%和9.2%,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普通大众正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度较高,政治参与热情强,社会影响力大,已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军,网络参与主体已具备了“大众群体,主动参与”的特点。这些都说明网络媒体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主动进行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赋予了公民更多的权利

网络基于其开放性强、自由度大、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使公民的关注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为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赋予了公民更多的权利。

网络使得公民政治参与互动化。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将各终端用户都发展成为潜在的行政决策信息源。他们的意愿、要求可以随时向网络发送,从而牵发网上信息的聚集,逐步实现在恰当的时候,把恰当的信息,提供给恰当的决策者,避免信息不完全产生的有限理性。同时,网络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参与的结构与模式。例如,公民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网络论坛(BBS)、网上聊天(QQ)、网络博客(Blog)等途径参与政治生活,运用电子投票、电子民意调查等形式,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政府有关部门,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相关信息满足公众的查询。而且,政府还可以通过网络产生一些新的行政程序。例如允许公民参与电子听证会,借助电子民意调查了解大众观点,来赢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同等等。此外,在网络的帮助下,人们还可以通过更多新颖的媒体形式来加强公众与公众、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政治沟通,增强实效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改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使之成为政治对话的一种途径,公民与政府之间实现了没有中间环节的沟通,公民可以直接与政府官员对话或向政权机关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网络使得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多样化。当前,我国政府通常采取信访、社会协商、对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政府适当运用网络技术将使得这一体制的效用得到强化,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目前,各级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将使得公民获得更加接近信息的条件和可能性,政府将是信息的“中转站”,政府通过准确、及时地发布这些信息,为公民随时查询和访问提供了方便。这使得组织信息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权力结构由控制型向分权型发展。决策结构由垂直式向交互式发展,这种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使得行政组织体系与外部环境没有了明显的界限,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同时网络的特性还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联结成不同的群体,兴趣爱好相投、价值取向一致的网民在网络上组织活动也会相当容易。因此多渠道的政治参与方式,无论在深度或是广度上都赋予了自身新的内涵,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政治参与的质量,提高政治参与的有效程度。

网络参政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监督。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政治环境的监督向纵深发展。传统的社会监督是一种间接监督,它总是依赖于一定的中介组织和渠道来完成。在这种间接的监督过程中,时间的拖延和信息量的损耗不可避免,加之中间环节可能产生的许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原本就缺乏强制力的社会监督效力则有可能化为乌有。随着网络技术的介入, 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互动化,提供了公民政治监督的可能性,提供了真实、公开的信息环境,使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产生质和量上的改变。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公民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政府活动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助于公民在网上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

网络政治参与的应对机制亟须完善

公民对网络政治参与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但热情的背后,我们也应当看到公众参与在我国政治评价制度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机制。

强化公民参与意识。公众的权利意识与参与的主动性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公众权利意识的加强可以促进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关注;另一方面,公众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强公民对自身合法权利的要求。在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都普遍提高的同时,公众对其他权利也有了新的认识,即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对公民进行更广泛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让更多的公民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权利,又享有哪些具体的参与权,在确立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参政、议政环境中去。

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网络素质。互联网虽然为公民参与政府事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把互联网作为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提供有效沟通渠道的政府机构还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已经建成政府网站并已开始有效运行的政府机关还占少数;另一方面,那些已经开通政府网站的部门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等条件的限制,能利用互联网与广大公众沟通的也不多。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资源更新、发展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不断发展网络思维能力。网络时代的干部队伍,必然是人、网络和政治高度融合的队伍,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使人在网络时代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广大干部网络素质的迫切性。加强网络知识教育,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网络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参与奠定基础。

重视并回应公民的反馈信息。网络参政、议政机制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的反应能力以及社会回应力。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对此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从互联网中得到的群众意见没有通过传统方式取得的重要。我们必须意识到,通过互联网向政府部门反映各种问题非常便捷,而且费用低廉,所以对调动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应该理解,政府运用网络的初期,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及时处理,必然会走上正轨。相反,如果政府部门片面地认为来自网络的意见不可信,或者认为网络会对政府的权威构成挑战,这样最终会堵塞网络渠道,从而影响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逐步建立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使之在提高政府效率、信息公开透明、信息互动与共享等方面成为推动政府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公民与网络的这种社会链接将有助于公民将政治参与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这对我国加强民众参与政府管理,发挥社会各界在政府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娜单位为海口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李游单位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公民公众政府
论公民美育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十二公民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