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东部11个省份的考察

2010-06-01李洪英胡求光

财经论丛 2010年3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李洪英,胡求光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一、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较小。当前,由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引起诸多社会问题,突显了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的必要性。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对农村消费进行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农村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消费模式等单一层面,而把消费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研究的较少。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消费整体概念,将涉及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等问题视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消费城市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卢嘉瑞教授提出来的,它是指高收入省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不断向城市居民看齐,这些地区的农民在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和文化、娱乐、教育等精神生活方面以及服务消费方面同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与低收入省区一般城镇的居民水平不相上下。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消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但多是对消费城市化现象、特征、原因、存在问题及对策、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定性分析[1][2][3][4][5][6],至今还没有学者对消费城市化的水平进行过定量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置了消费城市化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11个省份农村的消费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

二、东部地区农村消费城市化的现状

1.消费水平方面。东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2008年为6598.24元,同比增长了12.69%。人均消费支出方面,东部地区农民总支出2008年为7123.05元,同比增长了13.0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802.15元,同比增长了12.17%。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呈加快趋势。例如,上海农村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962.24元,比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最低的青海省高出近800元。

2.消费结构方面。从恩格尔系数来看,东部地区农村呈较快下降的趋势,2008年为41.21。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注重文化、服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各项消费支出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等三项支出的序列位次逐年提高。同时,自给性消费比重大幅降低,商品性消费比重达到93.83%以上。东部地区农村逐步形成以个人消费为主、社会公共消费为辅的城镇型消费方式。

3.消费观念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已树立了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的新型消费观念。东部地区农村信贷消费发展较快,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等地区,信贷消费都在万元以上。2008年,东部地区农村每百人电脑拥有量为12.15台,上海地区则达到46.83,而西部很多省份目前城镇居民每百人电脑拥有量仅在40台以下,如西藏城镇每百人电脑拥有量只有29.95台。

三、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一)指标评价体系设置

为全面反映消费城市化的内涵及真实水平,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能直观反映消费城市化状况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三项作为一级指标,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二级指标,以15项二级指标构建农村消费城市化的评价体系 (见表1)。

表1 指标评价体系

(二)评价方法介绍

1.评价方法的选取。主成分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优点在于它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到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反映消费城市化水平的1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分析得出的各省份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和分类。

2.数据来源及其无量纲化处理。本文数据均来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东部各省份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网站。其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用 “县级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据代替,“消费品的商品化率”用 “农村人均消费现金支出”/“农村人均消费总支出”计算得出。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采取标准化方法,求解各指标样本数据的均值Xi、均方差Si,标准化后的数据Xij′=(Xij-Xi)/Si(Xij为样本的原始数据)。

3.综合评价值计算。关于三个准则层的评价值的计算,本文主要参考薛薇的观点[7],即各个主成分的权重Wi=λi/Σ λi(λi是相应主成分的方差特征值),各个主成分的得分Fi=Σ fi*Xij′(fi是各个主成分的得分系数,Xij′是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各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Yi=Σ Fi*Wi(Fi表示各个系统内某个主成分的得分)。

四、东部地区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一)评价过程分析

对12个样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得出相关系数,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各变量间呈较强的线性关系,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按照主成分总体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8],本文选取了两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886%。也就是说,这两个主成分代替原来所有指标来描述消费城市化水平,代表了原始数据90.886%的信息,可以显著地反映东部各省份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

表2 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

将F1代表第一主成分,F2代表第二主成分,利用各个主成分的载荷系数求出前两个主成分的得分及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综合得分及排名

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对表3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整理后的结果如表4所示。本文结合各个省份的发展特点,选择把12个样本分成四类来分析。

(二)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各省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及排名情况基本上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如果消费城市化水平层次分为消费城市化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一般水平区和较低水平区等4类,则第一类的高水平区只有上海,第二类包括北京和浙江,第三类有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其余的省份均为第四类。

在东部各省中,上海的消费城市化水平得分最高 (达到24.956),这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的。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007年人均GDP达到66110元,排名全国第一,是东部各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国的3.5倍。位列较高水平区的是北京和浙江。浙江省排在第三位,这与浙江经济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以及浙江的支农政策是分不开的。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取消农业税的省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浙江的农村社保制度也是全国覆盖率最高的,民间金融运行机制也较好,使人们敢花钱,知道怎么花。河北和海南两省是东部地区消费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区域,得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个省份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河北省农村人均收入刚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支出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6%;而海南省农村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还要低近400元,人均消费支出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比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要低近400元,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其余省份均属于消费城市化一般水平区,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基本一致。

(三)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及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11个省份各子系统的排名与整体水平的排名并不完全吻合。在消费水平方面,辽宁排在山东前面,河北的消费水平也比全国的要高。在消费观念方面,排名变化较大 (尤其是天津),虽然天津的总体水平排名在第6位,但该省的消费观念得分比较高,仅排在北京之后,列于第3位。这是因为天津的每百人汽车拥有量和商品化率比其他省份要高 (仅位于上海和北京之后)。浙江省排在第4位,主要是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比天津低。江苏省消费观念排在第6位,这与江苏省人均信贷消费支出、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和商品化率都较低有关。在消费结构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浙江,排在北京的前面,主要是北京的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得分比浙江、上海低,这可能与南北的生活习惯有关,南方对饮食方面比较重视。但北京的医疗保健支出得分比上海高,说明北京的消费结构是向更高层次的消费发展的。天津的消费结构得分较低,排在了第9位,主要是食品支出、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和其他消费支出等方面得分较低,严重影响了其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纵向来看,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农村消费城市化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发展都比较协调,只有天津的农村消费城市化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排名差异较大。

表4 各个子系统的得分及排名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东部地区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测定及分析可知,消费水平对消费城市化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效应。但消费城市化是一个复合系统概念,消费水平这一个因素并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整体消费情况,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对消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此,我们提出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消费观念

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增加对农村宣传教育的投入;引导产业投向,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向和领域[9];调整信贷政策,适度增加信贷消费的范围,增加信贷消费额;加强城乡消费信息的交流,转变农村消费观念方面的宣传,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保健消费观、享受消费观和知识消费观[10]。

(二)改善消费结构

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丰富消费市场的产品种类,尤其是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消费权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增加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民对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使农民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三)提高消费水平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增加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实行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钱可花;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对消费的预期,使有钱的农民敢花;发展农村金融,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增加现期消费倾向;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减少农民消费的障碍,降低消费成本,促使农民消费行为的实现。

[1]卢嘉瑞,马丽斌.中国农村消费城市化现象研究[J].中州学刊,2004,(5):23-27.

[2]丁华.高收入省区农村消费城市化的特征 [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9):110-111.

[3]王延武,周晓三,杨波.农村消费城市化的原因探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1):29-32.

[4]郭广辉,戎素云.中国农村消费城市化: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7):32-34.

[5]周晓三,王延武,杨波.推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的几点措施 [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3):13-16.

[6]杨波,王延武,周晓三.制约农村消费城市化发展势头的主要因素[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5):42-44.

[7]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47-348.

[8]章义,赵惠芳等.基于主成分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4):48-53.

[9]李义平.内需劳动经济应成为一种常态[J].经济研究信息,2009,(3):32-33.

[10]刘艺容.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持久动力 [J].消费经济,2005,(4):31-36.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