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地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2010-06-01

中国药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罗哌下腔卡因

俞 良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为比较地卡因、罗哌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效果,笔者观察了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地卡因对150例剖宫产手术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剖宫产的足月临产妇,年龄25~35岁,身高155~170 cm,术前无特殊妊娠合并症、血液系统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均采用横切口剖宫产术,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置管。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孕妇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同时进行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半小时内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 mL进行扩容。孕妇取左侧卧位,以L3-L4为穿刺点,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针内针法),见脑脊液溢出通畅后给药。A组注入0.7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含罗哌卡因15 mg),B组注入0.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含罗哌卡因15 mg),C组注入0.33%地卡因等比重液(含地卡因7.5 mg),注射完毕后取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后改平卧位,测定麻醉平面。手术过程中,当患者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5%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当心率慢于60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其他不良反应对症处理。

1.3 监测及观察指标

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由椎管内注药完毕到无痛平面出现)、运动恢复时间、感觉阻滞平面、术中麻醉效果(优为患者无不适,肌肉松弛,安静、无牵拉反应;良为开腹后产妇无切口疼痛,但有牵拉感,术者感肌肉较紧;差为牵拉反应明显,有牵拉痛,腹肌紧张,需要硬膜外追加局部麻醉药后方能完成手术)、术中低血压(收缩压下降低于基础值的25%或低于90 mm Hg)或恶心发生率、术后头痛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A组与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麻醉阻滞平面无显著性差异;A组、C组的麻醉效果较B组好(P<0.05)。3组术中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血压发生率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所有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为10分,术后随访无头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表1 3组麻醉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硬膜外置管便于术中、术后镇痛给药,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10就可满足子宫下端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的需要,但要求有较好的腹肌松弛度,以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地卡因溶液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常用浓度为0.33%,因其起效快、亲脂性强、阻滞完善、肌松效果佳而在下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用于剖宫产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术后产妇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尽管使用麻黄碱后能得到有效纠正,仍可引起不适,出现较多的恶心、呕吐。罗哌卡因作为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很小[1],已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其用量一般为8~22.5 mg[2]。有剂量过小,易导致麻醉阻滞平面过低、阻滞不完善;剂量过大,麻醉效果虽好,但对软脑膜血管的收缩作用太强,可造成脊髓缺血损伤[2]。有研究指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地卡因三者之间的麻醉强度之比约为5∶8∶10[3-4]。本研究发现,等效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地卡因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中均能达到足够的阻滞平面,但高浓度罗哌卡因和地卡因的肌松效果明显好于低浓度罗哌卡因。其中0.75%罗哌卡因与0.33%地卡因效能基本接近,均能起到完善的运动阻滞作用,这与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有关。与地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虽然起效稍慢,但不耽误手术进行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可能是因为罗哌卡因脂溶性较小,脊神经前后根及脊髓吸收缓慢,对神经纤维的阻滞起效慢[5],完善的麻醉作用较地卡因出现迟,从而有利于循环系统代偿。因此,在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可以使麻醉更平稳、术后恢复更快,0.75%的罗哌卡因镇痛、肌松充分,且神经毒性大大低于地卡因,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高素清,尹世平,刘 芬,等.罗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8):439.

[2]郭艳辉,王俊科,许国忠,等.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42-45.

[3]McDonald SB,Liu SS,Kopacz DJ,et al.Hyperbark spinal ropivacaine:a comparison to bupivacaine in volun[J].Anesthesiology,1999,90(4):971-977.

[4]盛卓人,况 铣,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69-236.

[5]Mazoit JX,Decaux A,Bouaziz H,et al.Comparative ventricular electrophysiologic effect of racemic bu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on the isolated rabbit heart[J].Anesthesiology,2000,93(3):784-792.

猜你喜欢

罗哌下腔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