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误传动开关事件的分析与对策
2010-05-31刘红利贾润芳
刘红利,贾润芳
(河北省送变电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51)
1 事件经过
某变电站500 kV系统采用3/2接线方式,使用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的HGIS设备。母线接地隔离开关采用西门子(杭州)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的BR5-1M63型隔离开关。
事故发生当日设备运行状态为:500 kV所有开关汇控柜交直流电源均处于停电状态,设备转检修状态。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下:在汇控柜断开所有电流二次回路ABCN联片;断开断路器控制、信号的电源。
施工单位工作负责人胡某持第一种工作票进行500 kVCT刀闸更换、汇控柜更换面板及相关试验工作。运行单位则利用这次停电机会安排工作人员马某持第二种工作票进行XX线(5052、5053)保护预试工作。开工前这2位工作人员分别向各自的工作班成员进行了安全交底,但由于隶属单位不同,2位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相互间的交底。
09:00,胡某带领施工人员和开关厂家人员开始进行500kVCT刀闸更换、汇控柜更换面板及试验工作,其中施工单位试验人员齐某负责刀闸更换后的电机伏安特性试验。同时,运行单位马某也开始进行XX线(5052、5053)保护预试工作。CT刀闸更换工作需要打开HGIS设备本体,为防止因气隔两侧压力不一致而损坏设备,需将开关气室处SF6压力保持在正压(约0.1 MPa)状态,而正常状态下SF6压力应为0.4 MPa~0.6 MPa。
13:00,马某要进行5052、5053开关传动工作,要求齐某给予配合。由于私人关系不错,齐某答应配合。2人共同询问厂家人员何时更换面板完毕、是否具备传动条件,厂家答复“马上换好,可以传动”。
14:00,厂家更换面板完毕,2人送5052、5053控制信号电源,发现开关SF6闭锁。经查阅图纸,同时结合厂家之前的答复,认为拆除SF6闭锁回路即可开始传动。SF6闭锁回路关系如图1、图2所示。
在图1中,52YA、52b、63GLX1分别代表电气防跳接点、开关辅助接点和SF6闭锁继电器。图2中的63GL1表示开关气室SF6压力接点,当压力低于闭锁值时导通。即,任意一相开关气室压力低于闭锁值时,图2中63GLX1继电器线圈励磁导致图1中的63GLX1继电器接点断开,从而实现闭锁功能。经过研究,2人决定断开5M1和5N1处二次线,从而解除SF6闭锁回路。
拆除5M1、5N1后,2人开始进行5052、5053开关传动。当2组开关各动作3~4次后,第一种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听到开关动作声音,赶到现场告知此状态不能进行开关传动,现场传动工作停止。
2 事件分析
对这起事件可以从技术和管理2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从技术上分析,2人误以为SF6气体在HGIS开关中仅起到灭弧的作用,当时5052、5053开关均在检修状态,且开关本身没有工作,从开关处抽出SF6气体只是为配合刀闸更换。因此,2人认为此种状态可以通过解除二次回路闭锁来进行开关传动工作。然而,通过对SF6开关灭弧室的结构分析可知,HGIS开关气室中的SF6气体不仅起到灭弧作用,还对开关动作速度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① 表示静触头,② 表示动触头。在密闭的气室中,气体对于动作速度很快的动触头的阻力较大。变电站使用的隔离开关正常状态下开关气室内SF6气体压力最小应为0.4MPa,而误传动时的压力仅为0.1 MPa。这2种状态下,动触头的动作速度是不一样的。即误传动时的动作速度要大于正常状态时的速度,此时很有可能对开关造成损害。
事件发生后,这2组开关已经被解体后运回厂家修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比较恶劣的影响。
从管理角度看,在这起事件里有3点事项需要引起注意。
(1) 现场交叉作业较多,一次专业负责人没有尽到监督协调的义务。现场共有4组人在同一地点工作,包括安装人员、试验人员、运维人员和厂家人员,各工作小组之间缺乏总体协调,导致在2人传动开关多次后,第一种工作票负责人才赶到现场制止,说明现场监护不到位。
(2) 存在擅自扩大作业范围的问题。在这次事件中,对于齐某而言,本身的工作是进行刀闸更换后的电机伏安特性试验,不包括5052、5053开关传动工作。而他帮助马某进行开关传动乃至拆除SF6闭锁回路均系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属于违章作业。
(3) 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要求“传动开关等一次设备必须征得工作负责人同意”,但是2人仅询问开关厂家人员就开始传动,没有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
3 防范措施
目前,HGIS、AGIS等半封闭、全封闭成套高压开关的使用越来越多,绝大多数灭弧介质为SF6气体,因此对类似事件的预防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必须要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
(1) 尽量避免多重交叉作业,如无法避免,则应指派能够胜任的人员担任现场总负责人进行总体协调,防止出现作业小组各自为战的情况。保护专业人员在传动一次设备时,必须征得总负责人的同意,并派专人在一次设备处监护。
(2)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防止由于好心帮忙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票外作业,甚至无票作业的事情。
(3) 加强技术培训及交流,促进各专业人员相互学习,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如本次事件中,如果保护人员能够对灭弧室的结构和SF6气体的作用有更透彻的理解,应该就能够避免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