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达化:当好中国石化的漂亮名片
2010-05-31王宾
□本刊记者 王宾
开工成功,齐鲁达化员工终于迎来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薛彦松 摄
晚上9点,四川达州市西外的街道上仍然人潮涌动。在灯火璀璨的高望都大酒店门外,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孟师傅把头探出车外,向记者挥着左手做了一个“OK”的手势:“现在比3年前,每天至少要多挣30块。”路边,行人不时传来朗朗笑声,这座新兴的能源城市显得生机勃勃、魅力迷人。
从达州市区驱车向南不到20分钟,即可抵达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川气东送工程达州化肥项目就坐落于此。这片3年前还沟壑交错的荒山野岭,如今已变成了银塔高耸、管廊飞架的化工生产厂区。在秀丽的巴山蜀水间,新开工的中国石化齐鲁达州化肥装置银装素裹,显得气势非凡。
齐鲁“孔雀”西南飞
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2006年,因为中国石化宣布在此发现了普光气田而备受关注。巧合的是,孟师傅说的3年前,正是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拉开帷幕的时候。也差不多那段时间——2006年10月,川气东送工程达州化肥项目开始破土动工。
据有关人员介绍,达州化肥项目是利用齐鲁石化两套因气源不足而停产的装置,经过长途搬迁,重新在达州市建成投用,利旧率达到70%,一举盘活了数亿闲置资产。在长达170天的搬迁过程中,两套具有成熟工艺技术的30万吨/年合成氨、48万吨/年尿素装置,从位于山东鲁中地区的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途经8省市,辗转5000公里,跋山涉水来到达州“安家落户”。
在随后的3年里,达州化肥的建设者们在这片2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齐整整地平掉5座山头,安装各类设备上万台(件),让曾经沟壑交错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银塔耸立、管廊纵横的现代化生产装置厂区。285名来自齐鲁石化的员工,抢时间赶进度,让达州化肥在最短的时间里具备了开工条件,并于今年1月20日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尿素。
对于整个川气东送工程来说,达州化肥的投产等于让其多了一个“调节阀”:气源富足时,可消耗天然气制化肥,满足当地化肥市场的需要;气源紧张时,可降低产量保证下游省市天然气供应。而一般说来,华东地区闹“气荒”往往都在冬季,正好和农业生产高峰错开,互不影响。
3年过去,中国石化齐鲁达州化肥分公司已经成为达州天然气化工能源产业区首家建成投产的企业,被一位达州市领导评价为:“第一个在达州点燃火炬的企业,第一个在达州天然气化工能源产业区产出产品的企业,给达州带来了全新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一个顶俩”的员工比比皆是
在当地民众看来,齐鲁达化“是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对齐鲁达化来说,则“必须体现出中国石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样子来”。该公司党群人事部部长王德贵说:“为了这个目标,3年来,我们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尤其是这次投料开车,全力保证一次成功,大伙儿真是玩了命地干,好多员工的表现让人感动。”他随口点出几个人的名字:魏涛、白江、霍爱明、李文义……
见到李文义是在达州市人民医院,他正陪护着因开车累倒住院的生产计划部部长霍爱明。李文义这位来达州第一年就被评为“川气东送建设功臣”的汉子,尽管穿着一身普通的工作服,仍掩盖不住一身英武之气。
说起投料开车,李文义挺激动,手指着霍爱明:“看看这一米七五的壮汉,40多天连轴转,没在宿舍睡过一晚上,没白没黑泡在现场,现在直接累进医院了……”
开工关键时刻,齐鲁达化员工精心操作。 薛彦松 摄
霍爱明一脸疲倦之色,声音低沉,连连摆手打断李文义:“不都这样吗?这么多人哪个轻松?引气调整操作那4天,魏涛、白江他们几乎没合眼。有员工跟我说,魏涛在办公室睡觉定的闹钟都只有半小时。还有你,除了回家换换衣服,这一个多月在家呆多长时间?”
李文义眼圈有点红:“我们这次开车确实挺艰苦,开车周期本身就长,再加上这两套装置停的时间有点长,开车难度大是肯定的。但这次我们活干得不赖,尿素产出来了。好多员工都说,在齐鲁达化,一个人顶俩就是不称职。以前这两套装置得千儿八百人,现在满打满算不到300人,好多人都是连轴转,大伙儿都豁出去了。”
“一个顶俩”的员工,在齐鲁达化比比皆是。运行一部的宗建国、杜以良,两个人都是工人出身,开工前双双被“火线提拔”为技术员,一个主抓工艺,一个负责安全。开车初期装置上事多,但由于岗位人手太少,好多时候,哥俩只能单兵作战。一天上午,为处理一条堵塞的管线,宗建国被污水浇了一身,安全帽上都是泥。在阴冷的休息区,宗建国高兴地给杜以良打电话;“行了,老杜,管线通了。挺好弄,就是……积的污水有点多。”一会儿,杜以良进来,身上也是斑斑点点……
当天晚上,老哥俩凑了几个朋友喝了场“投产庆功酒”。“都喝多了,开车这一个多月,第一次这么放松。”
与宗建国他们不一样,开车期间,综合管理部孙良斌、张文涛的“主战场”在后勤保障上。“让生产一线员工休息好、伙食好,就是我们的最大幸福。”张文涛半开玩笑,“大伙儿吃不惯四川菜,那就做山东菜,吃不了菜子油,就多买山东人爱吃的花生油。”
开车期间,碰巧孙良斌媳妇来探亲,18天的假期,孙良斌在家只呆了一个半晚上。走的时候,孙良斌不好意思,哄媳妇说:“下次来的时候一定多陪陪你。”媳妇不信:“算了吧,我还是等你休假回齐鲁吧。”
1月20日晚上9点半,达州化肥尿素造粒装置顺利产出合格尿素,圆满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厂区里一片欢腾,好多人激动地等在产品出口处,抓起一把尿素就往口袋里塞,“留个纪念。”更多人大声喊着让宣传干事给自己留个影,“背景一定要照上尿素产品啊!”
在这欢庆的人群里,运行一部部长魏涛抽身而去。这位曾发誓“要把在齐鲁自己亲手停的装置,再在达州开起来”的“老化肥”,忽然感觉,根本没有以前曾无数次想象的那么激动,只感到累、困。他偷偷回到办公室,好好地补了一觉。“这是他4天来第一个超过半小时的觉。”宗建国说。
中国石化撒向川东北的一张名片
现在走入中国石化齐鲁达化分公司的大门,最为醒目的是8个新刷在塔罐上的红色大字:“发展石化、振兴达州”。显然,这是石化人对企地双赢的期盼。实际上,齐鲁达化在当地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只要报出单位名字,随便一位出租车司机,都能把人准确送到办公楼前。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当地的确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我们在这里,就是中国石化撒在达州的一张名片。”王德贵说,“我们要天天努力、天天向上,争取让这张名片越来越亮丽。”
从2007年开始,齐鲁达化就成为达州市“两会”代表的定点参观单位。今年2月初召开的市“两会”上,市委领导再次要求部分企业代表,春节后到齐鲁达化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地方有关方面看重的是,从齐鲁达化身上感受中国石化的规范管理,而齐鲁达化也通过与地方的多层次交流,为自己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据了解,去年底,由中国石化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一个塑编厂,已无偿送给地方经营管理,并且,达州化肥每年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包装袋,将由其负责生产。
与此同时,齐鲁达化的开工,还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当地招用劳务工150多人,主要从事餐饮、保卫、搬运等工作,经过相关培训后均已上岗。
“这3年变化好大呀,楼越来越高,人越来越多,四周的饭店商铺新开了好多,不少人都说,是中国石化来这里后才这样的。”倚在自家“朋朋超市”的门前,年轻的小老板郭丽笑着说。在她看来,“这里的一切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