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响起警号
2010-05-30江迅
江迅
如果香港继续吃老本,依然不思进取,则数年之后,香港综合竞争力还能否继续居全国首位,值得关注。
凌晨时分,风云骤变,雷雨交加。香港天文台在9小时内,录得5811次云对地闪电,3441次云间闪电,共计9252次闪电。闪电是一种警号。如此离奇之多,似乎在向香港人警示什么?这是5月7日的事。
同一天,在希腊债务危机笼罩下,美股再现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恐慌大波动,道指一度暴跌1000点,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是历来单日内最大点数跌幅,而后却又戏剧性极速反弹收复大部分失地,经历惊愕20分钟。
这场史无前例的跌市,令恐慌情绪波及香港。近期已转弱势的港股,是日一开市便下跌433点,全日收市时,苦守4天的2万点关口终于失守。香港有专业美股投资者说,美股剧烈波动,令他忙得手忙脚乱,真是少生5只手,4台计算机屏幕也不够。这是金融世界的龙卷风。当下,欧洲的情况会否演变成新一波金融风暴,警号响起,尚有待观察,但金融海啸不到两年,气还未完全喘定,又嗅到难安气息。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指香港的综合竞争力指数虽然继续排名第一,但与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差距日渐缩小,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这一报告是对全国294个城市作总体比较后,列出竞争力最强的的前10名,香港居首,深圳、上海、北京、台北依次位列前5名。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香港在综合竞争力方面虽继续占据全国首位,但优势愈来愈不明显。报告指出,香港人才济济,人力优势明显,人力财富水平、人才技术水准都在全国第三,但居住条件和教育环境则仅列第42和13。香港社会响起警号。
报告还点出,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经济基础、人才与科技信息等,都是香港的优势。但劣势则表现在生产成本、环境门坎较高;与内地软件接轨遥远,硬件联通狭窄;科技投入不足,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等方面。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8个分项竞争力作比较发现,香港的企业竞争力排在10名之外,主要产业竞争力排第5,公共部门竞争力及创新环境竞争力都排第4。从这些分项排名看,如果香港继续吃老本,依然不思进取,则数年之后,香港综合竞争力还能否继续居全国首位,值得关注。
回归13年来,香港对于内地城市仍然有优势,但不能只靠吃老本。香港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中,虽仍独占鳌头,但并不值得欣喜,因为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中,不进则退。内地城市正急速冒起,新加坡也虎视耽耽,香港如果再停滞不前,龟兔赛跑寓言的结局,就会在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上演。
当下,一大堆忧虑言论再度登场。居安思危,当然不错,但每逢类似香港竞争力下跌的信号,就会有不少例牌的意见:香港人自满了,香港人缺少拼搏精神了,政府缺乏产业政策,政府没有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社会内耗越来越大……这些意见在香港已经说了10多年了。有趣的是,多数香港人对这种竞争力排行榜没有太大反应。在市民百姓眼中,这类排行榜對他们的福祉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需要概念和数字,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素。
对普通香港人而言,香港的落后之处,并非在于什么竞争力下滑、产业档次不高、产业结构偏差、创新科技不足,诸如此类抽象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香港有几个明显的落后环节,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经济高速增长。比如居住问题和环境问题。衣食住行是民生大事,多数市民对衣、食、行的怨气不大,而对住的怨气则颇大。人们花了相当一部分收入在“住”上。蜗居,嘈杂,面积小,景观不佳,密度过高。即使日后香港竞争力大幅上升,住的问题没有处理好,百姓的怨气始终存在。市民的实质生活质素问题一旦改善,社会矛盾会消弭泰半。以香港人的智慧,他们自会摸索出提升香港竞争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