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墙上走出一条路
2010-05-30大地弦歌
从墙上走出一条路
大地弦歌
随着电影《阿凡达》在全球迅速走红的,不仅有炫目的特技、唯美的画面和恢弘的场景,还有一位澳大利亚籍演员萨姆·沃辛顿。
他声音低沉,带着浓重的澳洲口音,个性直爽,口无遮拦。他曾被称为“浑身带刺的斗士”,在演戏时常跟导演叫板。当他受到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邀请,到洛杉矶为《阿凡达》正式试镜时,并没有为这个重要角色紧张不已。而是反问导演:“这份工作能让我学到什么?”他一点儿都没在乎能否成为主演。
沃辛顿的生硬和直率,并没有影响卡梅隆的选择,倒是制片方施加了很大压力。显然,他们对于一部投资接近2亿的电影,启用一位无名之卒当主演这件事并不放心。他们把试镜延长至6个月,不断地拿沃辛顿和一个又一个大牌演员比较。有人问沃辛顿:“你知道有谁在和你争这个角色吗?”沃辛顿回答说:“我才不管呢!我只管做自己的事。我会让他们担心我,而不是我担心他们。”
萨姆·沃辛顿的轻狂源于他的自信。关于他的过去,江湖上有个桥段正在流传。
高中毕业后的一天,他对在发电站当工人的父亲说:“我想出去闯闯。”于是,父亲借给他100美元和一张去往澳洲大陆另一端的机票,并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送你过去,但你自己想办法回来。”之后的几年,他打各种短工谋生,最终稳定下来时,他成了一名砌砖工人。有一天。女友说想去国立戏剧艺术学院面试,这是澳洲最享有声誉的戏剧学校。沃辛顿瞎她一起去,结果自己却意外地被录取了。
从戏剧学校毕业后,沃辛顿列出了当时国内所有知名男演员的名字,找出他们演的每一部电影,全部看了一遍。他在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列表、饼状图、曲线图,还有一串串名字。有些名字加了附注,有些圈了起来,有些画了大叉。他就这样把所有的澳洲男演员摸了个透。没有人认识他,但他却熟知每个人。
后来的10年里,沃辛顿就在各种国内电影和电视剧中出演角色。一开始,他并没花太多心思,因为他当时的理论是“宿醉后演戏,反而更真诚”。但即便如此。导演还经常称赞他表演得很热烈。如果仅此而已,那他的名气也许只能游荡在澳大利亚了。随着电影《生命翻筋斗》的成功上演,沃辛顿真正认真起来了。这部电影席卷了2004年澳大利亚电影协会13项大奖,成为澳洲电影协会有史以来最大的赢家。
此时,29岁的沃辛顿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所有东西,除了一包衣服和一包书。他又开始在墙上列各种图表,在去好莱坞之前,他已经把好莱坞的男影星和导演在墙上演示了一遍。有一次,他对丹麦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说:“我看过你演的所有片子。”米科尔森不解地问:“这不太可能吧,为什么呢?”沃辛顿回答道:“这样我就知道你擅长演什么了。”
从砌砖工人到好莱坞当红巨星,抛开虚无缥缈的所谓天赋,是墙上那些杂七杂八的图表和画得密密麻麻的演员清单成就了他。从某种意义上说,萨姆·沃辛顿的星路是从墙上走出来的。
只需干好一件事
董刚
30年前,布里格姆大学毕业,对前途憧憬无限,能在学术味儿浓厚的剑桥市成为一名老师,是他当时最大的梦想。
但是,初次求职就让他遭受打击。那天,他带着个人简历来到一所学校,接待他的人面无表情地接过他的简历,看也没看就丢在一边,只用一句“回去等通知”就把他打发了。最后,当所有学校的大门都向他关闭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自己和这座城市是那么格格不入。
工作没找到,布里格姆不得不另谋出路。正好,市政部门需要招一批清洁工,任务是保持剑桥市的干净,给游客留一个好印象,布里格姆去报名并马上被录取了。当他扛着大大的扫把站在剑桥市的大街上时,心情异常沮丧。
不过,他很快就爱上了自己的新职业。他觉得做一名清道夫可以让他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休息时,他常听街边的老人闲聊,聊城市的历史以及许多闻所未闻的秘闻,而这些鲜有人知道的秘闻正是游客想知道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布里格姆随口向问路的游客介绍了剑桥市的历史。虽然他讲解得有些结结巴巴,而且手里还举着一把大扫把。但是他的介绍提高了游客的兴致,游客强烈要求他带着自己到剑桥市的著名蒂点去看看。于是,清道夫布里格姆第一次客串了导游。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有个清道夫可以带他们走进剑桥市的灵魂,布里格姆这个名字也成為旅游者心目中的名人。最终,清道夫身份的布里榕姆,获得了“蓝章导游”的资格,这是这座城市授予最优秀导游的荣誉;同时,他还成为民俗博物馆主席。后来,因为“对剑桥市及其历史、建筑和人民充满坦率的热爱和感情”,布里格姆被剑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硕士,与他一同获得这项殊荣的,还有微软的创办人盖茨。
理想和现实可以重合的概率本来很小,但站在现实中,努力做好一件看得见的事,多半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