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岁的顶梁柱

2010-05-30朱学仕赵红娟

37°女人 2010年4期
关键词:张晓政委馒头

朱学仕 赵红娟

4岁,本该是一个孩子躺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年龄,但张晓却无法享受到这种欢乐和幸福。在张晓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车祸离开了人世,母亲随后也瘫痪在床。为了照顾母亲,小小的他毅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给母亲做饭、为母亲洗衣服擦身子,用他稚嫩柔弱的肩膀给母亲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挑起重任的少年

1989年,张晓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岁时,他在母亲曹雪红的启蒙教育下,就能够背诵20多首唐诗。

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也夺去了曹雪红的幸福生活。在丈夫刚去世的那段时间里,曹雪红整日以泪洗面。当时,还不太懂事的张晓。不知道父亲的离去对他和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从此再也看不到疼爱他的父亲了。

没有了生活来源,曹雪红不得不带着张晓过起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好心人借给母子俩一间用来堆放柴火的房子,这个没有窗户漏风又漏雨的屋子,就成了张晓和母亲栖身的场所。因为伤心过度,曹雪红病倒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从此就落在了只有4岁的小张晓身上。

“我不能走路了,这该如何是好呢?”曹雪红绝望地说。“妈妈,我可以照顾你呀。”小张晓的话语,给曹雪红增添了活下去的动力。

当初搬到这个屋子的时候,母子俩没钱去买生活用品,邻居一个好心的老太太將一个废弃的小铁锅给了他们,他们终于有了做饭的工具。

刚开始,张晓煮出的稀饭常常半生不熟,但曹雪红一直鼓励儿子。眼看着其他孩子早都上学了,曹雪红也想把张晓送去读书。但80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不想让妈妈为难的张晓决定自己想办法。于是,平凉街头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小张晓在捡破烂。那时,无论是矿泉水瓶还是破塑料盆,在他的眼里都成了宝物。那段日子,张晓的脸被太阳烤得黝黑黝黑,但整个夏天,张晓捡破烂的收入还不到20元。

张晓决定放弃上学的梦想,但房东老太太的孙子得知情况后,借了50元给张晓。不想再欠人情的曹雪红,想尽快还掉那50元的借款。她最后卖掉了自己结婚时的一床新被子和毛毯,虽然那两样东西,是她和丈夫爱情的见证和纪念。东西仅仅卖了80元,还掉了50元借款后。想想儿子以后读书还要生活费,曹雪红决定带着张晓到西安去碰碰运气。他们觉得,西安是个大都市,在那里即使乞讨捡破烂,挣钱可能也要比在平凉来的容易。

可一切并非张晓和母亲所想的那么容易:想捡破烂,但那是人家原先捡破烂人的“地盘”,根本不让他们捡;想乞讨,可沿着街道走了大半天,就是不好意思开口。

张晓和母亲在西安待了3天,晚上就在路边的椅子或石凳子上凑合着过夜。到西安的头两天,母子俩没舍得买任何东西吃。直到第三天,实在饥饿难耐,他们才到一个小店买了碗面条,推来让去大半天,才一人一半吃下。

西安待不下去了,母子俩又回了老家。

吃馒头是一种奢望

在平凉,张晓和母亲只能靠周围好心人的施舍艰难度日。张晓常常到附近的菜农地里,将菜农不要的白菜捡回来,和母亲一起食用。有时。好心人送来馒头或面条,张晓总是都留给母亲,每次都骗母亲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一次,一个同学来找张晓玩,发现了他们贫穷的秘密。也正是同学的这个意外发现,改变了张晓和母亲的生活。

同学把情况告诉了爷爷,这位热心的爷爷决定帮助张晓和母亲,他说:“你们生活太困难了。我认识咱们这里部队的刘政委,他是个很热心的人。你给他写封求助信。肯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曹雪红感觉这不切实际:“人家一个部队政委。怎么会理我们呢?”但张晓瞒着母亲,给刘政委写了一封求助信。张晓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穿着军装的刘政委就去了自己所在的学校,他给张晓带了两箱子书、一壶油和一袋大米。

几天后,刘政委和妻子又特意去了一趟张晓的家。看到母子俩的生活如此艰辛,刘政委噙着泪说:“你们放心,我会尽能力帮助你们。”临走,刘政委和妻子还将50元钱硬塞到了他们的手中。

从此,只要一有机会,刘政委就会不时地看望张晓和母亲。刘政委的热心帮助,让在黑暗和困境生活中的张晓和母亲看到了一片希望的曙光,张晓也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上初中后,张晓为了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决定每天都回家。

买不起自行车,张晓只能靠两条腿上,下学。于是,在张晓所就读的中学,许多同学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天中午下课后。张晓总是一路跑着向家里赶去,在家里待半个小时,又跑步到学校去上课;遇到下雨天,穿着布鞋的张晓,不仅要被淋成落汤鸡,脚上和裤腿上也全都沾满了泥巴。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个总是跑步上下学的少年,回家的目的是照料母亲。

夏天,对于张晓和母亲来说,日子还好过一些,但冬天就变得度日如年。北方的冬天寒气逼人,漏风的房屋常常让张晓母子冻得瑟瑟发抖,张晓的脚上总是有冻裂的口子。

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张晓从来没有埋怨过,更没有嫌弃母亲拖累了他的生活。在困难面前,张晓越来越坚强,他常笑着对母亲说:“妈妈,只要你能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读了高中后,因为学习紧张,张晓为捡柴火,起得更早了。捡完了,就用背驮着柴火回家,附近的一位菜农实在不忍心看到张晓如此地辛苦,就将自己用来运莱的三轮车借给了张晓。骑着邻居的三轮车,张晓乐开了怀:“妈妈,趁着有三轮车,我要将整个冬天做饭用的柴火全都捡好。”曹雪红流泪了——本该是她照顾儿子,如今却颠倒了过来。

每天早晨5点多,张晓便早早起床,给母亲烧好开水、将馒头放到床头后,便匆匆向学校赶去。中午12点放学后,张晓又急忙往家里赶去。回到家,给母亲喂了馒头和开水后,张晓抓个馒头在上学的路上边跑边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者冒着热气的馒头,对于张晓来说就是奢望。

不离不弃的孝心

雪上加霜的是。张晓读高一时,曹雪红的下体突然失去了知觉,这也就意味着她对大小便失去了知觉。于是,张晓又多了一项“必修课”:收拾母亲身体下的排泄物。每天中午回到家后,张晓便把母亲弄脏了的裤子换下来,再将干净的裤子给母亲换上,然后再把脏衣服洗干净。曹雪红难过地说:“晓儿,都是妈不好,妈拖累了你。”张晓笑着说:“我是您儿子,照顾您是应该的!”每每听到儿子这么说,曹雪红都不由自主地流半天泪,她觉得儿子命苦,这么小的年龄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

因为照顾母亲,张晓会经常迟到,这个张晓唯一的“坏毛病”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

一个周末的傍晚,班主任决定来个“突然袭击”式的家访。在没有通知张晓的情况下,班主任找到了张晓的家,进了院子后,一眼便看到张晓趴在洗衣盆边洗衣服。班主任惊呆了。他哪里想得到,面前的这个少年,从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洗衣服了!

看到躺在床上的张晓的母亲。班主任还以为她是在虐待儿子:“你居然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洗衣服。”听到老师这么说,曹雪红哭了:“老师,我已经瘫痪好多年了,生火、做饭、洗衣服就只能全靠我儿子一个人。”听了曹雪红的述说,班主任也哭了:“张晓,我错怪你了。”

随后,班主任也加入了奉献爱心的行列,他除了送给张晓生活用品外,每到节日还将学校所发放的食品全都让张晓带回家去。

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在读高中后,张晓利用寒暑假到洗车行去打工挣钱。虽然忙活整整一个月,才50元的报酬,但对于张晓来说。那已经够两个月的房租了。

上了高三后。因为要补课,张晓比以前更忙碌了。看到儿子越来越瘦弱的身体,曹雪红心里非常难过,但她又不能为儿子做任何事。

一天,平凉农校的20多名学生到郊区体验农民生活时,“误闯”入张晓的家。同学们从邻居口中听说了张晓家艰难的生活以及张晓照顾母亲的事情后,都被震撼了。大家都想不到。那个看起来很柔弱的少年,居然十几年如一日独自一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且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

随后,这些来自边远山区、家里并不富裕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将他们身上的钱全都掏了出来。他们你一角、我一元地将口袋里的钱全都放在了曹雪红的面前,只短短的几分钟,就捐款将近120元。那一刻,爱的暖流和真情之花就在这个只有3平方米的屋子里绽放。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获悉了张晓的事迹后,破例录取了张晓。学校还特意提供了一间宿舍,让张晓和母亲居住。2009年夏天,已经读大二的张晓趁着放暑假间隙,在一所医院进行勤工俭学。

后来,面对众多采访,曹雪红说:“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有这么一个孝敬又懂事的儿子。”张晓则说:“作为儿子,我其实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孝敬父母本就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

猜你喜欢

张晓政委馒头
Synthesis of ternary compound in H–S–Se system at high pressures∗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Quaternary antiferromagnetic Ba2BiFeS5 with isolated FeS4 tetrahedra
煮饺子
“馒头办”没了吧?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买馒头
半个馒头
THE BEACH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