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的“时间银行”

2010-05-30张达明

读者 2010年19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玛丽亚婚礼

张达明

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时间银行”的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兑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可以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

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一个“时间币”。

“时间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

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于今年5月举行了婚礼。就在筹备婚礼时,玛丽亚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换取自己婚礼所需。

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取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为玛丽亚精心化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不仅要花费我不少金钱,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

79岁的琼·史蒂文森女士,退休前是一位大学教授。当看到小区的许多人因工作压力大而生病时,她主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将自家的后院腾出来教大家打太极拳,帮助其中的个别人修改简历,给小区的“时间银行”刊物撰写专栏,并为失业者寻找工作机会等。她以这种方式赚取了“时间币”,为自己换来了免费的家庭看护服务。对此,老人感触颇深:“‘时间银行不仅让我丰富了晚年生活,还认识了更多邻居。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我也以自己的能力为别人做了贡献,这些都要归功于‘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的创立者埃德加说:“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得到回馈,而受到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

(乔真摘自《知识窗》201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玛丽亚婚礼
瑞士的“时间银行”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玛丽亚·蒙台梭利:学医的贵族少女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
寂寞的玛丽亚
痴痴地守着呆呆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