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府衙深处留清名

2010-05-26曾庆磊杨海涛

河南电力 2010年10期
关键词:衙门大堂知府

_曾庆磊 _杨海涛

在中国,如果要研究古代衙门文化,最好的去处便是南阳,这里拥有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府、县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

虽然两处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内乡县衙开发较早,名气远远超过了南阳府衙。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阳来说,如果没有府衙的存在,想必要逊色许多。

图:仪门侧面

南阳府衙位于南阳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人民路与民主街交叉口向东,这里是南阳城区的一块高地,城中即使暴雨成河,这里依然高高在上,南阳府衙就建在这样的高地上。西去100多米是古老的护城河,正北500米是文庙,如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大成殿,与府衙遥相呼应。古人建房讲究风水,何况是衙门这样重要的地方。

初秋的一个黄昏,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又一次走进了府衙。

华灯初上,夜幕下的府衙多了几分神秘。府衙大门敞开,游人早已散尽。行人匆匆从门前穿过,偶尔瞥一眼门楣上“南阳府署”四个端庄的大字,两尊石狮兀自守在门外,守着数千年来官衙的威严。

战国时期,南阳最初为楚国领地,后被秦国攻占,秦昭襄王设置南阳郡。直至隋代以前,南阳皆有郡守(东汉时称太守)治所,即郡署。早期的郡署衙门早被历史的烽烟所淹没,现存南阳府衙的历史是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开始的。自元至清,南阳历经199任知府,府衙也经过多次修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最后一次整修完工,距今已有110年了。

南阳府衙的主体建筑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解放后一直作为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从而躲过了一次次的政治劫难,还有一个因素是当时建筑质量相当不错,要不老早就被当做危房拆掉了。府衙的存在,不仅为南阳的历史增添了亮色,也为当年在这里勤政为民的官吏树立了鲜明的形象。

来到府衙,无论遇上哪一个导游,都会为你讲解“父母官”的来历的。

清代,南阳府衙门前曾建有“召父坊”和“杜母坊”,分立东西,警示官吏,相当于今天的先进典型宣传栏。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汉元帝时为南阳郡的郡守。他在任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组织郡中百姓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工程数十处,并亲自察看水源,筹划开通渠道,扩大灌溉面积3万多顷,为避免用水发生纠纷,召信臣还制定了分水公约,刻石立于田畔。在召信臣的治理之下,南阳郡“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百姓尊他为“召父”。

召信臣去世后30年,东汉初立,卫辉人杜诗调任南阳郡郡守。杜诗一贯秉性节俭、为政清廉。南阳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皇室权贵、豪门望族比比皆是,一些人骄奢淫逸,横行霸道,祸害黎民。杜诗到任后,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打黑反霸,除暴安良,端正民风。

在生产方面,杜诗继承了召信臣的事业,修治水利,开荒垦田。他还发明了水力鼓风机,用于冶铁,铸造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南阳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南阳经济快速发展,郡内百姓安居乐业。当时南阳人把杜诗和西汉的召信臣相比,称赞道:“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后来,民间把清廉能干的官吏称作“父母官”,一直沿用到现在。或许正是有了“召父杜母”这样的楷模,两千多年来,在南阳任职的近400位郡守和知府,大都能够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一段业绩。这些人当中,有一半以上在正史中都有传记,这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绝对是个奇迹。

“自古衙门朝南开”,南阳府衙也是坐北朝南,宏伟端庄。整座建筑分为三个层次,以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两侧房舍、院落分布有序,布局严谨。

进入大门,是一个宽阔的庭院,院内摆满了精致的盆景,院子左侧,停放着两门锈迹斑斑的大炮,这是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在任时铸造的。在南阳,顾嘉蘅可以算得上一位名人。顾嘉蘅在南阳主政期间,不仅注重生产和军事,而且颇为重视文化事业,数次整修卧龙岗武侯祠,这位精于书法的知府在武侯祠内留下了不少对联,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解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古人尚且有如此胸怀,我们今人实在没必要再去浪费口水了。

像许多官署衙门一样,南阳府衙院内的第一道门也是仪门,据说仪门的中门平时都是关闭的,只有上级官员前来视察或者新任知府到任时才打开。平时进出衙门都是从两边的侧门通过的。

穿过仪门,两旁是“吏、户、礼、兵、刑、工”与朝廷六部相对应的办公机构。走过石铺的正道,便来到了威严的大堂前。大堂是府衙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全府百姓关注的焦点,重大活动的举办、重大案件的审理、朝廷政策的颁布,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而知府的人格与智慧,也是通过这里传递给黎民的。大堂匾额书写“公廉”两个大字,这是为官的基本要求,也是民众的最高期盼。大堂内桌案端正,仪仗齐全,正中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两旁廊柱上也挂满了对联,无怪乎勤政爱民、廉洁自律的内容。知府桌案高高在上,案前是两块青石,分别是原告和被告跪诉的地方。桌案后面,是一幅巨大的屏风,上面绘制着仙鹤红日图,表明南阳知府的官阶是从四品。按照明代的规矩,大堂前均竖戒石坊,正面书“公生明”,两侧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坐在大堂之上,一抬眼便能望见,这是朝廷给臣子的诫勉,也是无形中的一种监督。

其实,真正的廉者是不用监督的。在东汉最后的动荡岁月里,一位名叫羊续的人来到了南阳,为后世留下了一段足以彪炳千秋的廉政佳话。据《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东汉泰山平阳人,为官清廉奉法。羊续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一天下班后,府丞悄悄来到内宅,给羊续带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坚决不收,推让再三,府丞以为新来的太守假装清高,干脆留下鱼转身走了。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鲤鱼挂在厨房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半月之后,那位府丞认为太守已经接受了他的礼物,就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厨房的柱子前,指着上面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在这里,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赶紧把鱼取走了。此事传开,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悬鱼太守”的名字也不胫而走。从此之后,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曾为此事赋诗:“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后来在南阳任职的历任官员,都要在府衙内宅门上悬挂一条木雕大鲤鱼,向上级和下属标榜自己的清廉。如今的南阳府衙,仍旧悬着一条木鱼。初来乍到的游客不明就里,都要仰头研究一番。走过木鱼,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南阳府衙不仅可以作为珍贵的文物建筑来保护,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廉政教育基地来警示今人和后人。其实想来,道德防线的决口,正是从这一条鱼开始的。有了第一次的伸手,欲望会越来越多,胆子也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会东窗事发,身陷囹圄,追悔莫及,很多人应该早些来看看这条木鱼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有了羊续这样的典范,来南阳做官的后继者有了压力和动力,他们努力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完善着自己的人格,也教化了百姓。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让南阳盆地孕育了无数的英雄俊杰,走出了张衡、张仲景这样出类拔萃的名人。时至今日,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每一个人从府衙出来,都会对封建社会的官场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一座南阳府衙,包罗了两千年的官场文化。揭去两千年的面纱,人们在这里感受最多的是“清廉”二字,这不能不说是府衙之幸,南阳之幸!

猜你喜欢

衙门大堂知府
东宇物流办公大堂空间设计
我读封面
济公传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旧衙门
酒店大堂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