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轮政策,后轮市场
——新能源汽车开跑

2010-05-26_王

河南电力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新能源政策

_王 俊

大而不强,自主品牌在国际上叫不响,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多年来一直躲不掉的尴尬。但中国汽车人最近看到了曙光:由于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较小,且在政策、市场、资源等方面有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或许能带动中国汽车产业追赶发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

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许多人弄不清“新能源汽车”这一概念,将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划等号,其实不然。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二甲醚汽车等,都属于新能源汽车。

在低碳经济大潮中,新能源汽车因其卓越的环保功能而备受中国政府青睐。从2009年开始,短短1年多时间内,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全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保驾护航。下述政策皆择要而列,体现了政府的思路与决心: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安排10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2009年1月23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出台,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进行了规定,并对生产企业的准入做了修订;

2010年4月,工信部推出4项电动汽车“国家标准”;

2010年6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选择在上海、深圳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工作,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可达6万元;

…… ……

不难看出,这些政策仍处在试点摸索阶段。新能源汽车要步入产业化,要做大做强,“小打小闹”难成气候,还需要更明确、更全面、更长远的政策支持。在9月份召开的天津“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央多部委传出消息,三大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头政策即将面世。

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草案已经拟定,将进一步增大对电动汽车科技研发的投入,继续支撑和引领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抓住未来10年的机遇,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

发改委则一边给汽车工业敲产能过剩的警钟,一边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开绿灯。“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在鼓励类产品里新增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介绍,“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或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新能源与节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工信部亦有大动作。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出炉,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做最后的修订。

潜在市场庞大

政策在前,市场在后。空有政策无市场,缺了后轮的新能源汽车想开跑,显然不太现实。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跨入了年产销千万辆的大门,规模位列全球第一。那么,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呢?

近日,安永全球汽车行业中心针对1000名中国车主及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购车的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中国受访者称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与安永在美、日、欧进行的调查结果相比,相关数字高出近5倍。

“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计划于明年向市场规模投放电动汽车的中国以及国际汽车制造商而言,显然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安永全球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迈克·亨利表示。安永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仍有近60%的中国受访者称,愿意出资帮助在其所在社区建设充电站,这一比例远高于别的国家。另有79%的中国受访者称,20年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普通燃油车。

“我认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深入人心。尽管受访者中,只有很少部分称会认真考虑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推出时立刻就购买,但潜在市场之庞大,毋庸置疑。”迈克·亨利强调。

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草案透露,到2020年,中国要争取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较之于中央,地方政府更乐意看得近些,上海制定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12年,全市私人使用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要达到两万辆,产值达到300亿元。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吸引下,已有6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中国摩拳擦掌,准备切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

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新能源汽车热潮席卷全国,中央力挺不说,地方更是看重其中的经济利益,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不过,理想向左,现实向右。相关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成本过高等问题都成了新能源汽车开跑的拦路虎。

前阵子16家央企联手,成立了“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比亚迪、福田汽车等民企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成立了三大地方电动车联盟。几方各立山头,诸侯混战,都想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去统一对手。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缺失,不利于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

由于规划不到位、投资不足等原因,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短缺,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又一大瓶颈,也是打消消费者购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新能源汽车还遭遇了制造成本过高的困境。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跑者,比亚迪曾推出一款电动车,售价比成本低出2万元,只为赔本儿赚吆喝。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新能源政策
政策
政策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助企政策
政策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