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明RCT的中医药治疗癌痛文献94篇质量分析
2010-05-22刘静,王文萍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难以解决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及精神折磨,如何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癌痛是临床工作中十分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提示中医药治疗癌痛确有疗效,且其临床试验报道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有关癌痛的研究报告质量却参差不齐,如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临床研究文献较少,缺乏安全性评价等。由于临床试验文献的不规范性,导致不能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严重影响治疗药物疗效的评价。本研究收集1989~2009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研究在科研方案设计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研究文献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范围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CQVIP)1989~2009年的相关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癌痛”为第一检索词,以“中医”或“中药”或“中医药”为第二检索词,在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共检索到与中医药治疗癌痛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234篇。通过全文阅读,将文中提到“随机”、“随机对照”、“随机分配”字样的临床试验文献纳入,最终符合标准的RCT文献94篇。
1.3 排除标准
文献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个案报道排除;重复报道文献和重复数据。
1.4 文献质量评估内容
参考《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 for TCM)清单项目[1],确定本研究对RCT文献质量的评估内容,包括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配方法、盲法、对照、基线资料、样本含量、不良反应、统计方法、随访等11个方面。
以百分率表示文献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采用前述检索策略于CNKI中检到660篇,于CQVIP中检到857篇文献,按照上述排除标准进行剔除后,最终获得临床试验研究文献234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94篇,按照评估内容中11项条目进行对比得出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入选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癌痛标明临床RCT的文献在质量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描述不清晰
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是试验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可以使研究对象具有同一性。结果分析可见,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有73篇文献(77.66%)提及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其中仅有4篇参考《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4篇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诊断标准,其余只在文献中简单提及经病理学、细胞学以及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而在疼痛程度判定方面有38篇文献参考Venterffridda介绍的WHO批准的VRS法,8篇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进行判定。阐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为52篇,占55.32%,但仍有16篇文献只是散在的描述,没有具体列出条目。
3.2 研究方案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随机分配方法及盲法应用的缺失
随机是指不受研究者的主观愿望或客观上无意识的影响,使每个受试者对象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对照组或试验组中去。虽然随机对照试验已被公认为干预性试验的金标准[2],也是评价新药最符合需要的研究方式,但不意味着只要文献中提到“随机”、“随机地”、“随机化”等词语就表示该文献为真正的RCT文献。我们检索的94篇RCT文献中仅有12篇文章具体地描述了随机方法(见表1),另有10篇文献是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的,此种方法产生的随机序列因分配顺序不能被充分隐藏故称为“半随机或假随机”[3]。其余文献未能对随机步骤进行详细描述,这样会降低随机化的可信度,因此研究者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应将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描述清楚。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隐藏和盲法是为了克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偏倚和主观偏见。分析结果可见,仅有7篇文献采用了盲法给药。然而考虑到中药给药的特殊性,尤其是口服汤剂,如何采用盲法仍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表1 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RCT文献分析结果
3.2.2 统计方法描述不详细
统计分析错误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应避免这类问题发生。因此在描述和使用统计方法时,应该具体说明统计哪种数值使用何种统计方法,以便增强可重复性。纳入的94篇文献中有58篇文献(61.70%)对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说明,36篇文献没有说明统计方法。
3.2.3 不良反应及随访重视不足
不良反应是试验的效应指标,反映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试验的结论相关。根据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要求,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和观察。从分析结果可知60.64%的文献具体描述了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为化疗后及对照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本项研究中57篇记录了不良事件的具体报告,其中仅有29篇文献记录各组不良事件的症状和例数,并进行统计学检验;28篇文献只提到不良事件的症状但未进行统计学检验。另37篇文献未进行不良事件的观察。此外,94篇文献中有52篇为单纯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文献,其余均为中医药联合西药(阿片类药物)以及西医疗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而癌痛患者长时间应用阿片类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常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癌痛患者在进行临床试验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纳入的所有文献中仅有一篇提及随访及确切的随访时间。
综上所述,国内中医药治疗癌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质量仍有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欠严谨,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缺乏安全性评价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视。中医药学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根据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的要求,清楚、正确、规范地报告中医临床研究设计的方法与结果,力求获得的研究结论真实、客观和具有说服力,以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中医药临床总结报告,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广与应用,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
[1]吴泰相,李幼平,卞兆祥,等.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 7 (8):601-605.
[2]毛兵,王刚,陈小东,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 6 (4):297-304.
[3]刘君玉,张利平,文仁都,等.随机对照试验论文评估[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 21 (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