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船业发展的再思考
2010-05-18张伟伟
赛江两岸被称为老天赐给福安的礼物,那么业已形成规模的福安船业如何善待老天的惠赐,谋求新一轮发展呢?
福安与浙江舟山、江苏江阴并称为国内三大民间船舶基地,那么福安在国内船业梯队里究竟位于怎样的位置?有着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呢?产业前行的驱动之源又从何而来?为此,本刊记者特别对话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原名誉会长汪锦章和秘书长林瑞金。
(W=汪锦章,L=林瑞金,Z=张伟伟)
福安船业缘何能够成长为国内三大民营船舶基地?
w:首先得益于福安独特的岸线资源。福安共有岸线104公里,其中赛江两岸岸线资源60公里,其中适合用于船舶工业的赛江岸线达21.4公里。整个赛江内部风平浪静,适合船舶避风停靠。同时,赛江潮差落差大,投资建厂不用挖太深的船屋,地质又是以风化的花岗岩为主,非常适合建设船坞。更为奇特的是,赛江的人海口有着天然滩涂断层,不用人工挖掘航道。这些客观因素降低了船厂投资成本,也是老天爷赐给福安的礼物。在历史上,福安也拥有悠久的船舶制作历史和传统,有着浓厚的造船文化。
作为白马船厂的老厂长,我也可以不避亲地说句,白马船厂这个国有船厂落户福安,也在人员、观念、专业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带动了福安船业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通过发展船舶工业尝到甜头的企业家和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船舶的投入和支持,从而促使船舶工业在福安扎根生长,在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上不断做大。
福安船业目前在业界处于怎样的梯队?
w:目前,福安船业占据省内船舶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偏弱,是福建省内民营船企的集中地。与马尾造船厂、厦门船舶重工、东南造船厂等企业相比,福安船业的弱项在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特别是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但福安船舶修理和改装能力则肯定要强于这三家企业。
与江浙等地民营船舶集中区相比,福安船企在个头上还是偏小,有着一定的差距。客观得说浙江不如江苏,而我们不如浙江。基础设施来看,福安强于浙江乐清和台州,但次于舟山。福安船业在国内民营船业里基本扮演榜眼的角色。
如何判断船企的实力?
L:我经常遇到朋友问我,福安哪几家船企最大。其实这是个不太专业的提法,判断船企实力不能光看产值,或者看企业占地面积。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主要用五个指标衡量船企的实力,分别是完工量、产值和税收、新增订单量、装备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福安目前有43家船企,都各具特色。从综合实力而言,白马船厂最强;从总量上看,丛贸船厂应该是目前省内最大的民营船企。
w:很多人关注到福安船企不断进军新的船型,从原有的三大主力船型起步,到现在能够建造工程船、特种船,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散货轮就是低附加值产品,也并意味着特种船就一定是高附加值产品。船内的设施配备、制作的技术要求、通过的船籍社认定、船舶的船籍和船东背景都是考察因素。当然,更直观的就是载重吨的单价和毛利,只有不断提高订单的含金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企业进步的表现。
福安船业的发展目前有哪些掣肘?
L:我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福安船企的规模还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其次,是融资这个老大难问题,福安船企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民间借贷,对产业做大制约较大。再次,由于福安船业单体小,对上下游产业的集聚效应就显得不足,导致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本地化程度有待提升。特别是船舶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和船舶交易上,福安比较薄弱,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第四,就是企业家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很多企业家经营企业比较踏实,但在管理能力上偏弱,内部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w:关键还是大家的观念问题。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福安船企老板都是草根出身,面对船业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周期性强的行业,思想上容易有顾虑,担心大笔投入出现风险,最后打水漂。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这种顾虑表现得比较显现。每当承接到新船型的订单,福安船企往往要高薪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但这种引进方式属于事后引进,订单结束后往往也没有措施让人才在企业扎根。福安船企如果能事前引进人才,着力于培养自己的管理研发团队,就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就资金实力而言,目前福安船企单家老板要想独立完成现代船厂的投资,都是比较吃力的,往往要联合几家船企才能启动。福安船老大们如果能放弃单打独斗的思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来抱团发展,福安船业产业升级之路就将走得更为顺当。
从行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福安船业遇到的诸多问题,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出面,与企业合作,出台具体措施,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有段时间,国家对于船舶工业的政策调整十分频繁,有时限制小船厂的发展,有时限制大船厂的发展,让船企手足无措。船舶工业全球转移是个长期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福建船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福建民营船舶企业的聚集地——福安更是大有所为,希望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