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
2010-05-18蒲瑞才
蒲瑞才
【摘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给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训的真实职业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本文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卖训基地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职业情境与学习情境一体化的建设思想,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工作过程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给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训的真实职业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2009年度,广西投入1.2多亿元,在全区40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40个专业实训基地,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保障。因此,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当前有利的职业教育形势下,应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专业实训基地,改善学校专业教学条件,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目前,职业学校已经普遍建立“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面向岗位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也广泛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按照项目或任务为引领”的新教学模式。然而,要使教学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完整地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职业的情境中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就对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有三层目标:其一是让学生具有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是形成处理信息、制订计划、小组协作、与人沟通等关键能力;其三是在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培养目标关键韵一个环节,就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符合建设标准的实训基地,至少要满足这三个层次的教学需要。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置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与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同步进行;不仅要设计好实训生产服务项目,而且要设计好实训过程,特别是要建设好实训环境,将学习过程参照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设计,突出针对典型产品制造和典型工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训练;实训装备要有先进性,工位要充足,要建成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一体化专业教室,要更多地还原生产服务的真实环境,但叉不是生产车间的搬家,而要源于生产高于生产,打造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的完整链条。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设计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是真实的职业情境与完整的学习情境的有效结合,既能够充分体现真实职业工作环境,便于现场教学,又可以将学习与工作、课堂与车间、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按市场运作,有很好的市场跟踪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一体化”的建设布局
所谓“一体化”的建设布局,指的是实际职业情境与学习情境的一体化,就是要求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环境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真实性,实训基地实训环境应该是专业岗位(群)职业活动情境的高度真实或高度仿真,是职业工作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高度集成,具备专业岗位(群)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要素.诸如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与器材、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产品,等等。实训基地在规划布局时,各实验实训室最好建在一座楼上,且最好建在一层楼上,各个实验实训室最好采用围绕一个组合实验区呈卫星式布局的格局。同时,各实验实训室应该建成集知识传授、小组工作、实验验证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一体化专业教室,以方便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订单教学。这样,在共性的基础知识解决后,“先行者”可捷足先登,去做实验或实训,“后来者”可通过分层次教学等,得到个性辅导,学生也将有更多机会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安排各种实验实训,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数量足够的实训工位
数量足够的实训工位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技能训练时间和集中训练的强度的必需条件。在设置实训工位时,应根据专业办学规模、教学班级数、教学班级学生人数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同时,还应考虑实验实训设备的合理配置,既要能够保证基础训练的需要,也要能够体现现代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三)高度仿真的现代企业文化
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仿真实际职业活动情境,有足够的工位、规模,而且要仿真现代工业生产车间的“精神软件”。这是因为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完成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因此,实训基地除要引进先进“硬件”外,还需要引进企业文化的“软件”环境,引进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要在空间分区、设备摆放、设备标识、安全标语、品质标语、“5s”管理标志等各方面也具备真实性。有条件的学校,实训学生还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打卡考勤等。此外,任教人员、车间师傅、管理人员还应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渗透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要求,等等。使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准员工进入实训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手段
教育现代化.除了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必须现代化。以真实设备进行实训能提供学生真刀真枪训练的机会,但缺点是容易损坏设备、器件,消耗大,成本高,特别昂贵的工程设备不适合用来实操。因此,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在硬件上要配备投影仪、声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在软件上也应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如各专业仿真技术体现生产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智能化考试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在仿真系统模拟操作中,可允许学生犯错误,根据出错信息,记录出错次数、帮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这可有效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效率。仿真教学、智能化考核和网络化管理还有利于远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五)拓展性的建设空间
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具备拓展性的建設空间,为实训基地的拓展预留发展空间。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劳动力市场变化多端,社会职业(岗位)消失、新生、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人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必须要主动地跟进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开拓发展,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职业人才。
三、实训基地的教学思想
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应该突破传统以理论学科体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模
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是“内容整合、计划修补”或者“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等简单的教学改革,而应是一个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实训内容、实训过程还是整体学习过程都要突破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传统的理论学科体系,建立以能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体系,让学生在真实或高度仿真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完成结构完整的工作任务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不仅是单一的操作知识,还包括工作经验、方法策略、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为此,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努力实施“实训任务就是工作任务、实训1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全过程考核评价”的整体思想。
(一)实训任务体现工作任务
实训基地的建设除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外,实训教材、实训项目的建设也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建设重点。实训基地应该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工作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把分析结果转化归纳为教学目标,按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形成实训任务。按照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任务开发方式,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系列实训任务,编制成实训任务书,并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及人的职业工作能力成长规律排序,汇编成实训教材。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任务开发方式开发出来的实训任务,直接体现了职业工作过程,包含了职业工作过程中所有的要素及其内在的联系,每一个实训任务就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工作任务。
(二)实训过程体现工作过程
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是以实训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是基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实训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包含了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劳动者、工作对象、工具与器材、工作方法和产品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实训基地一体化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成果,直至工作过程结束。
(三)考核评价体现全过程
对学生实训结果的考核评价,应该改变通常只关注成绩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代之以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模式。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经验的形成和策略的构建过程。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模式,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完整性原则,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职业岗位(群)知识、技能的生成性理解,创造性地运用,培养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的方法能力和参与性、批判性的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二是连续性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终点之间能力发展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三是互动性原则.不只是老師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强调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四是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必须遵循教育的普遍性与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性。科学的评价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基本素质、合作能力、实训任务完成质量、操作规范、创新工作能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