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2010-05-18叶江虹
叶江虹
【摘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审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审计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教学改革实践
当前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化、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新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体系开始实施,审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一、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校已修过审计课程的大三及大四220名会计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实践环节等方面,通过对收回的215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反映出目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较难理解和运用,学习兴趣不强调查发现,近20%的学生明确表示对审计课程不感兴趣,近80%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过于理论,难以理解。也有些学生表示虽然感觉理解了。但还是不知道在实践中到底如何运用。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第一,审计相对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来说,课程内容从表面上看逻辑性不强,难以系统把握;第二,审计课程内容设置本身就是先是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实践讲解会计报表审计实务,而在理论部分又涉及很多概念,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使得学生感觉比较混乱;第三,学生本身没有实务工作经验。而审计所用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其他学科知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审计课程中用到这些知识时,学生就更觉得难以理解了。第四,课程的学时有限。如果花太多时间讲解案例,甚至组织案例讨论,就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在讲课时多谈理论而少用案例。另外,某些审计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本身从未参与过审计活动,因此在上课时很难举出生动的审计案例。
(二)教学目标过于侧重应试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尤其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日益深人人心。大量会计、审计甚至其他专业学生涌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队伍,审计学课程教材也选用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甚至有些学校还会对通过考试的学生予以不同程度嘉奖。调查发现,近85%的学生是以通过各种考试为学习目的的,有些学生是为了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有些学生干脆就是为了通过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使得一些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干脆就以历年的一些试题作为辅助教学方式,以能否正确解答试题作为衡量知识掌握与否的标准。事实上,审计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多的是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甚至沟通能力等。而这些单纯靠做大量试题是无法解决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即便在毕业后马上从事审计工作,也大多存在动手能力差、对实际审计工作流程不熟悉、难以很快适应审计工作要求等问题。
(三)审计课程教材选用不当
教材本身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0%的学生认为课程教材使用频率较低,没有发挥其价值。目前审计教学中在教材选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教材内容滞后,很多内容与已实施的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存在不一致。再有。选用的教材不适用。现有的审计教材理论性内容很多,案例和实务内容很少,整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制度讲解,这对于没有实务经验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另外,由于缺少配套的案例教材,教师只能在讲课过程中自行寻找案例或自编案例,使得课程显得不够统一。
(四)课堂案例教学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撰写分析报告等,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调查,8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课中引用过案例,但在这些学生中,有75%的学生认为案例设计一般或者效果不好。可见,目前很多审计课程教师已意识到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但由于种种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却难于真正开展案例教学方式。一方面,审计工作主要依靠全面的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而在当前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单纯依靠会计资料是完不成审计工作的,还需要企业全面的信息。甚至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市场情况等资料。只有通过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资料,才能让学生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只能是提供某个方面的资料,甚至就是将被审计单位的部分会计处理情况列示出来,让学生判断是否存在错误。这种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审计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日前大部分院校的相关专业对审计课程都开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实践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际审计工作流程与具体方法不熟悉,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调查中也发现9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很重要,但近75%的学生认为在审计实验课程结束后仍然不知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和进行的。可见审计实践虽然开展了但效果不佳。目前各院校的审计实践环节采用的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手工模式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方式让学生学习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但由于学时、审计资料、实验室环境等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审计实验课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通过实践了解整个审计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教学质量最终的保障。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水平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许多老师是刚毕业走出校门又入校门从事教学,甚至从未接触过实际审计工作,审计实践水平有待提高。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一些实际的审计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审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弥补课堂理论
教学过多的不足,并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从事现代审计教育的教师应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就强调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如强调它是—项专业技能,可以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基础;或指出一些日常生活决策也会利用到审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采用一些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引入一些盡人皆知的审计案件,联系刚刚发生的一些财务舞弊案,提高学生对于审计行业的感性认识。或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有效利用审计案例教学法
审计课程实践性较强,可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学,通过富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但要让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组织好相关的各个环节。(1)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选案例,精心备课,精心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2)对学生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事先将完整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在课堂上选择代表发言。(3)案例的选择。选择案例时,可以考虑提供一个完整企业的案例资料,针对这一个企业的资料讲解会计报表审计各个循环、各个项目的审计方法。而且审计工作结束后,出具什么类型的审计报告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决策,依赖于整个审计过程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所有各章教学都围绕一个企业的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在审查完一个完整审计项目后综合考虑,作出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4)案例教学的步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展现案例资料,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定要归纳总结。并提炼出审计理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案例讨论,可以提高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对于通过案例得出的审计理论自然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会更深刻。
(四)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环节,可以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I)利用会计模拟实验资料。目前几乎所有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设有会计模拟实习环节,可以将会计模拟实习形成的资料作为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发给学生。对其进行审计。(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是最好的实践教学选择。预先预备好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账目资料、审计工作底稿等实验材料,配备相应实验设施。而且实验材料力求真实,尽量提供一个企业与事务所的仿真环境。模拟实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两个小组,被审计单位小组可以进行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出纳等的分工,会计师事务所小组可以进行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又可以按照业务循环或报表项目进行分工,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得出审计结论。小组成员对各自编制的工作底稿进行交叉复核。最终完成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归档等工作。根据时间安排还可以考虑进行小组之间角色的轮换。(3)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考虑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走人真实的审计工作,参与真实的审计项目。增加其感性认识,真正提高其审计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