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方法述评

2010-05-18

统计与决策 2010年9期
关键词:计量法相关者计量

杨 旻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 100081)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的探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业绩的计量和评价方法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设计提出了各种企业社会业绩的计量评价方法,然而却没有单独的一种最好的企业社会活动计量方法(Wolfe,Aupperle,1991),需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创新发展社会业绩的计量方法。

1 企业社会责任计量的方法

是否应对企业社会业绩进行计量,Carroll(2000)[1]给予了肯定地回答,因为“它对企业和社会都是重要的问题,而计量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否找到一种有效的、可靠的计量方法。”虽然企业社会业绩计量和选择评价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直试图在寻找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计量方法,一些学者进行了归纳整理。Waddock和Graves(1997)[2]将企业社会业绩的计量方法归纳为调查工具选择法、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行为感知计量法、案例研究法等。Maignan和Ferrell(2000)[3]则将计量方法分为三大类:即专家评估法、单项和多重指标评价法和管理者分析法。Turker(2009)[4]综合他们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归纳为声誉指数法、单项和多重指标评价法、内容分析法、个体层次上的CSR计量法和组织层次上的CSR计量法。我国学者宋献中(1989)[5]和孟凡利(1994)[6]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效益法、成本支出法和文字表述法等;李正、向锐(2007)[7]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归纳为四种:社会责任会计方法、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和指数法,并认为指数法是比较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方法。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CSR的计量方法分类界线比较模糊,国外学者侧重于非货币计量的指数法和分析法等,国内学者基于会计计量角度偏重于货币计量方法。基于研究和实际操作的需要,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计量法,侧重CSR成本与收益的计量;另一类是非货币计量法,用来详细反映CSR单项因素的信息。

1.1 CSR非货币计量方法

1.1.1 声誉指数法

声誉指数法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运用较广的一种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学者即采用声誉指数法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进行衡量。从广义上看,KLD(The Kinder,Lydenberg and Domini)评价法、财富指数法和加拿大社会投资评价法(Canada Social Investment Databases,CSID)均是声誉指数法的实际运用。KLD评价法是KLD公司的分析师们设立的一种评价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评级标准,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精华,被认为是企业社会业绩研究中“研究设计得最好、也最容易被理解”的衡量方法(沈艺峰、沈洪涛,2003)[8],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运用比较普遍的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法。其思路是:先把公司社会责任分为大类,在确定大类中包括的小类,然后对每个小类分为定性和定量描述两种情况,并分别赋值;最后对各小类的赋值得分界线汇总,总分即社会责任的量化结果。财富指数法从管理者的角度为评价企业社会行为提供了系统化工具。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社会活动的分类,但“它们的项目分类缺乏理论基础”(Maignan,Ferrell,2000)[3], 而且赋值大小的主观性较强,影响评价的结果。

CSID评价法是为了分析在加拿大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计量方法。这种方法是选择公司的七个要素:社区、员工关系、环境、国际化经营、产品、多样性和企业实践,来计量每一个因素的净增加和弱化的平均值的总和,据以对企业进行社会业绩评估。虽然这七个要素反映了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但其要素的选择仅仅是评价在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公司而设计的,由于其狭隘的地域性特点,因而运用上具有很大局限性。

1.1.2 单项和多重指标评价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是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单个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EP)对企业环境污染控制报告即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业绩评级.Freeman和Jaggi(1982)[9]、Chen和Metcalf(1984)[10]等学者都采用该法对企业环境业绩进行了评价研究;而Davidson和Worrell(1990)[11]、Baucus(1997)[12]等学者则对企业的违法问题采用了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公司的社会责任业绩评价。由于采用单项指标法进行公司社会业绩评价存在明显的缺点,一些学者就将单项指标联系到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但即使采用多重指标法,依然也不能对企业社会业绩整体情况进行描述评价,而且这些指标并非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指标,因而其应用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1.3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依据由分析公司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特别是年度报告来确定社会责任特定项目的分值或数值。近年来,由于社会公众对企业有关环境、雇员、消费者权益和社区利益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来越重视,衡量企业社会业绩的信息更加容易获得,所以这种方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但如果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实际行动并不相符,就会误导社会公众而美化企业形象。之前一些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研究结果证明企业的报告内容与实际业绩之间没有太大的相关关系 (Ingram,Frazier,1980;Rockness,1985;Freeman,Wasley,1990),而且业绩差的企业反而披露了更多的环境信息(Ingram,Frazier,1980),因而内容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易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

1.1.4 个体水平上的CSR计量法

这种方法侧重于对社会责任个体价值进行衡量评价。Aupperle(1984)[13]根据Carroll的四维模型,按照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自愿责任四项内容及其计量权重4-3-2-1关系,设计出单项CSR价值计量法,但该法比较适用于度量管理者社会责任价值,不适用于单独对企业的社会活动业绩进行衡量。为衡量企业组织的社会活动业绩,Etheredge(1999)[14]提出了“道德与社会责任认知作用(PRESOR)”评价方法,旨在衡量管理者对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实现组织效率目标中作用的认知行为,但这种方法实质上也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计量,而非组织社会活动的计量。

1.1.5 组织水平上的CSR计量法

尽管众多文献对个体层次上的CSR计量法有异议,但已有文献中并没有提出组织层次上的CSR计量方法。应该说,Maignan和Ferrell(2000)[13]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Maignan和Ferrell基于Carroll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公民定义为由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要求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责任,按照企业公民理论设计了CSR的衡量标准并在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进行了实证检验。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独特性,但由于他们只选择了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和公众作为评价对象,没有体现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所以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和组织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方法更多是从评价社会业绩的角度出发,每一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而且都没能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上发现问题的实质。因此,均需要依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进行创新发展。

1.2 CSR货币计量方法

1.2.1 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是依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成本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方法。实际中,又可以分为历史成本法和复原(重置)成本法等。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与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一样,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方法简单易行,而且信息披露成本低。但历史成本法只能反映企业过去发生的成本,既不能反映现实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反映诸如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以及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所取得的超额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较低。

(2)复原或重置成本法。复原或重置成本法,如企业因耗用自然资源而需支付的资源再生成本或因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负外部性而被要求恢复原状或原有环境条件时,会发生复原成本;或者当企业新建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系统时,因原有的人力资源成本没有历史数据而难以确定其成本,或企业为确定在现有条件下取得符合特定岗位要求的员工所需的全部费用时,宜采用重置成本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CSR的复原(重置)成本 =∑物质材料耗用量×现行市价+∑耗用人工工时×现行工资薪酬标准 +其他相关的费用

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低的缺点,复原或重置成本法反映在当前物价水平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费用支出数,因而更能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便于企业管理层按照现实条件进行管理决策,其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较高。但重置成本的主观性较强,不同人员的重新估价往往有差异,所以其可靠性较弱,同时对顾客关系、供应链价值等无形资产价值亦没有反映出来。

1.2.2 价值模式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需要付出成本投资,但从长期看也有助于企业产生超额社会收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如企业所拥有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一样,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互益及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基于此,可以按照收益现值法来估计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社会收益。

思路是:将企业未来各期的净利折算成现值,再按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资成本占企业全部投资成本比重,将净利现值的一部分估算为社会责任价值。步骤如下:

(1)先预计未来各期的净利润,然后以适当的贴现率折为现值。

其中:V——未来净利的现值总额;

Rt——第t期的预计净利;

i——贴现率

n——期数

(2)计算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成本占全部投资成本的比例

B=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成本/企业全部投资成本*100%

(3)估算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价值)P

P=VB

以价值模式估算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比较符合价值的定义,但社会责任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相同,属于无形的非物质的,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成本占全部投资成本的比例估算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会混淆物质资源和无形资源的价值功能,易造成社会责任价值高估或低估的现象。

1.2.3 成本效益分析模式

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报告的形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方式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具体运用中其种类较多,如Seidder的“社会收益表”、Linowes的“社会—经济运营表”、艾伯特公司的“社会资产负债表法”及英国的“增值表”等。采用“社会资产负债表法”是将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价值(表现为社会资产的增加)与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造成的对社会的损害(表现为社会负债的增加)进行比较,计算社会净资产的增加;“社会收益表”等是通过计算承担社会责任取得的收益与实施成本收益。这种方法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形成的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及社会收益等信息,简单易于操作,但它反映的主要是基于环境管理会计、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及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成果,企业对员工、生态环境、对顾客、债权人和政府的社会责任价值或社会收益可以进行主观量化的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财务信息,但对污染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企业因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正外部性、消费者使用安全产品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及对社区和供应商的贡献的计量等无法实现,会造成一些不能量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排除在社会责任表中,而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2 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方法的发展

上述企业社会责任计量与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特点和适用性,但应该说没有一个单独的方法是最好的或最适用的。在货币计量方法中,以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履行社会的成本,其结果比较可靠,但决策的相关性较低,其他方法虽然提高了决策相关性,但计量过程中主观性较强,计量结果可信度低。而非货币计量方法虽然可以比较好的满足对企业社会业绩评价的管理要求,但由于各种方法使用的非财务指标形式多样,不具有可比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了解和监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无论货币计量方法还是非货币计量方法,都没有比较全面反映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货满意度,而利益相关者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益,所有又必要不断改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

改进的思路是以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概念框架,将现有货币和非货币计量方法进行整合和再创新,在提高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等货币性计量方法可靠性的同时,设计出与企业社会业绩高度相关、可比的非财务计量指标,如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等,两者方法相互融合,不断提高信息质量,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信息需要。

[1]A.B.Carroll.A Commentary and an Overview of Key Questions o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Business and Society,2000,39(4).

[2]Waddock,S.A.,S.B.Graves.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4).

[3]Maignan,I.,O.C.Ferrel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ing: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32(1).

[4]Duygu Turker.Measur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A Scale Development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5.

[5]李皎予,宋献中.美国社会责任会计广角透视[J].会计研究,1989,6.

[6]孟凡利.社会责任会计:由西方看中国[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0,10.

[7]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8]沈艺峰,沈洪涛.论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面结合趋势[J].中国经济问题,2003,2.

[9]Freeman,N.,B.Jaggi.Pollution Disclosures,Pollution Performanc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1982,10.

[10]Chen,K.H.,R.W.Metcal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Control Record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 Re visited[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4,55.

[11]Davidson,W.N.,D.L.Worrell.A Comparison and Test of the Use of Accounting and Stock Market Data in Rela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1990,21.

[12]Baucus,M.S.Paying the Piper:An EmpiricalExamination of Longer-term Financial Consequences of Illegal Corporate Behavior[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1).

[13]Aupperle,K.E.An Empirical Measure of Corporate Social Orien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4,28(2).

[14]Etheredge,J.M.The Perceived Rol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An Alternative Scale Structur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9,18.

猜你喜欢

计量法相关者计量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综述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名师工作室研究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