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没喜欢上,哪怕上海

2010-05-14

知识窗 2010年10期
关键词:小屁孩缅怀聊天

谢 嘉

过去·时光

我的高二在6月的月末终结,我的高三在盛夏的流光中如期登场。高二与高三没了暑假这条界线,似乎也就无所谓过去与现在了,但是,无论怎样,对于所谓的过去还是以一种凭吊的心态去缅怀着。

是的,缅怀,我所能做到的只能是缅怀了。很多的过去,都是过早的离去,还未来得及铭记,就已被现实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我就这样惶然无知地走在时光铺就的阡陌上,经历着世事的苦乐,感受着年华的易逝,探求飘渺的未来。我无数次提笔想把经历过的记下,却发现那时的美好转瞬即逝,无法回忆、无法重现。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却亦是如此的恍惚,仿佛生活将一切的风华、喜乐,用时间网缚,不能回顾,也无法丢弃。背着它,埋葬过去,沉重步伐,亦使徘徊替代前行……

过去的美好,相较于将来的未知似乎更能够吸引人去驻足,而此刻的踟蹰就是一种对时光以及过去的缅怀。对于过去,我一直试图在渺茫中抽象出一星半点的记忆,却又常想,记住了又能怎样呢?平添物是人非的慨叹罢了。然而,却渐渐发现,那些人的明眸皓齿、那些歌的情思幽怨以及那些事的跌宕悲喜,都以一种冥灵的力量与你的灵魂缔结着,无法磨灭,即使渺茫却依然让你不舍追念。

过去的终究会逝去,留下的未必会永恒,而那些悉数过往的时光该会在落寞的现实中温存些许的馨香,勾勒出依稀的轮廓吧……

八月·上海

上海站,人头攒动,白光泛滥。我背着包站在广场上,皱眉环顾着这座陌生的城市,高架桥、摩天楼、不息的车流,还有两旁高耸的行道树,很气派,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很多人向往着的上海,该会欣喜或是惊叹才对,而我却蓦然地生出一阵臲卼,一种油然的压抑感。呵,或许我就是所谓的乡巴佬,终究是见不了大世面的。

但来了总得去逛逛吧,银子不能白花,更不能辜负了我在火车上煎熬的那个晚上!于是,安顿好住处,我开始了8月的旅行。

逛南京路,赏外滩,去城隍庙,然后去世博,很普遍的路线呐。

在世博园,碰见了DSY同学和他的小外甥女。在异地相遇和平日里确实不一样,虽没有泪眼汪汪,却真的很亲切,至少他那一双小眼睛绝对是独一无二了。英国馆队伍很长,但边聊天边排队,倒也不觉得累了。他的小外甥女呢,一直在向我告他的黑状,他怎么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云云,生动形象,外带告诉我哪些馆好看。说多了,DSY就开始摆出舅舅的架势了,间接证明她刚才的说辞不是诬告,“你不就是看着同学都来了,你才来的,你个小屁孩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啊!你只知道形式,不懂得内涵!”俨然一副长辈的架子,让我看了着实无语,想想,在班上他应该是那个被训斥的吧。无奈啊,辈分,压死人!呵呵,听着他俩一大一小的争执,看着DSY同学略带歇斯底里的样子,其实也蛮好玩的。额,这算是幸灾乐祸吗?人群缓慢地挪动,我们的话题也变换了很多次,从仙剑到动漫,从female到爱情之类的。于是下午就在聊天看馆、看馆聊天中度过了。

世博园应该是上海给我留下最好印象的地方了吧,虽然短暂,但是很开心,很开心……

第二天晚上坐上了返程的火车,看着上海像快进的电影一样从眼前消失,蓦地又想起了小D同学的话。

是啊,“看同学都去了就也跟着去了”,如此,我又何尝不是那个小屁孩呢?走别人走的路,做别人做的事,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没了主见,没了真正的追求,一次次的随波逐流,却死在了自己的信仰中。承受着生命的重负,却还时常吼着空虚,为什么呢?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了信仰的囚徒,失去了自我,成了生活的奴隶。我们在永恒的轮回中一次次地重复趋同效应,无止境地出卖自己……

想着想着,开始佩服起DSY同学了,佩服起他所说的形式与内涵了。真的,莫名地觉得他是有追求的人,很奇怪。

闭上眼,离开了,终究没能喜欢上这座城市……

少年·兄弟

从很早开始,身边就一直有了一群少年,一群年少轻狂、不可一世的浪荡小子。有的没心没肺地虚度年华,有的没头没脑地追慕少女,有的没日没夜地拼杀网游,有的无忧无虑地浪迹天涯。这些都是或潇洒、或浪漫、或沉浸、或执著的少年们。

称兄道弟,少年的情节,很潇洒、很豪迈,颇有些剑啸天涯、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气呐。喊一句兄弟,似乎就有了无限的肝胆侠义,有了无尽的风发意气。只一句兄弟,就足够铭记一生。■

(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11班)

猜你喜欢

小屁孩缅怀聊天
缅怀历史,开创未来
迷失记忆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小屁孩日记(19)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缅怀谢晋导演
关于那些小屁孩儿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