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月亮女神一起吹蜡烛

2010-05-14林长华

知识窗 2010年10期
关键词:塘村蜡烛女神

林长华

蜡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照明之外,每逢喜庆、逢年过节屡屡要把它派上用场。即使在科技发达、电力资源丰富的今天,蜡烛依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在我国,使用蜡烛已有悠久历史。《西京杂记》中记载,在汉朝的时候,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就有200枚蜜烛。蜜烛可以说是蜡烛的前身,在当时是很昂贵的。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主要是在贵族人家。到了唐朝,晋州上贡的时候,贡品当中也有蜡烛,说明那个时候的蜡烛还是比较珍贵的。宋代时,人们在蜡烛上绘画龙凤花鸟之类的吉祥图案,描金绘彩,给家居环境烘托出一种喜庆气氛。

小小蜡烛还诞生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南史》中记载这样一段故事,南齐武帝有个弟弟叫萧子良,慕贤重才。有一次,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把一批文人雅士召集在一起赛诗,方法是在蜡烛上每一寸刻上一度,点燃蜡烛。蜡烛烧完一寸,每个人就必须完成八句四韵诗一首。谁作得快、作得好,谁就取胜。自那以后“刻烛为诗”成了诗才敏捷的一个典故。而在这个故事里,蜡烛充当了公正的“裁判员”。

在我国民俗活动中,经常使用蜡烛这一民俗道具:除夕之夜,要点红蜡烛,通宵守夜;洞房花烛夜,更离不开蜡烛来烘托婚喜气氛;男方到女方家提亲言婚的礼品中,必须有一对红蜡烛。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喜事节庆要点红蜡烛,祭典亡灵也要用白蜡烛;而在闽南和我国台湾,丧服之家给参加送葬的亲戚朋友的答谢礼品中,必须有一对红蜡烛,让他们回家后点燃。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丧事属“凶”礼,就得给吊唁者一对红蜡烛驱除不祥,图个吉利。

香烟袅袅,烛光摇曳,是全国各地大小庙宇共有的特征。在人们想来,蜡烛顶多几两重。其实,有的蜡烛竟重达千斤以上。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鱼圻塘村有个“平湖大蜡烛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錡将军而建立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每年重阳节期间以及春节,当地必用大蜡烛祭奠刘将军。为了提升大蜡烛的文化品位,鱼圻塘村组织能工巧匠,进行巨烛的制作。一对平均底部周长1.6米,上部周长2.1米,高2.6米,总重1259公斤,刚劲挺拔、精美绝伦的巨烛,于2004年10月18日摘取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桂冠。

蜡烛应用最广泛的,当推过生日吹蜡烛的习俗。这一习俗由来有段趣事:在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是爱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以示对月亮女神的崇拜之情。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孩子的生日时,总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进行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力量,如果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定能实现。以后,逐渐地发展到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会或宴会上,都有吹蜡烛这个富有情趣的内容。■

猜你喜欢

塘村蜡烛女神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肖家塘村的路(外一首)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女神就是不做花瓶才鲜活
神秘熄灭的蜡烛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