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忘了救生浮标

2010-05-14孙建勇

知识窗 2010年9期
关键词:舱门浮标氧气

孙建勇

20世纪50年代末,一次海上军演出现重大事故,一艘潜艇被撞沉在舟山群岛海域。艇长王法全和14个战士被困在第六舱里等待救援,氧气再生药板为他们提供着氧气。

然而,15个小时过去了,救援仍然未到。氧气再生药板已经耗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所有人都将缺氧而死。紧急关头,作为幸存的最高指挥官,王法全下达了离艇命令。于是,大家都穿上潜水服,挂上氧气瓶,做着离艇上浮的准备。一个新兵的潜水服出现裂缝,王法全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和他的互换。

一切就绪后,王法全问,现在的深度是多少?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舱内的一只深度计,数据为8米。这意味着出艇后,一蹬脚就能够浮出水面,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救生浮标就放在深度计的旁边,可是,此时此刻,没有人会想到使用它,因为大家一心只想早点穿过仅有8米深的死亡之水,去呼吸生存之氧。

然而,悲剧在大家钻出舱门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离艇上浮的结局是死亡14人,只有王法全生还,而他的生还也是一种侥幸。

原来,打开舱门大家鱼贯而出时,王法全负责押后。他想到浮出水面后,等待救援可能还需要时间,应该带上一些救急物品。于是,在出舱前,他摸出一些压缩饼干和罐头,用雨衣包好,又找到防水手电、防鲨刀、钳子等工具挂在腰间。然后,深吸一口气,钻出舱门。一出舱,他顿时感到了来自海水的巨大压力,耳膜生疼,四周漆黑。凭经验他深感情况不妙,那该死的深度计欺骗了所有的人,这个深度绝对不止8米。王法全不得不控制着上浮的速度,他知道,从深海上浮,如果过快,骤然减压,血液中的氮会产生大量气泡堵塞血管,导致人体瘫痪,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肺撕裂而死亡。

那14个战士就是因为上浮速度过快,出现血栓和肺撕裂而全部牺牲。

那只深度计是罪魁祸首,它其实早就被撞坏,指示的数据完全错误,实际深度应为40米。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实际上应该还有机会避免悲剧发生的。假如在出舱之前,他们先放出一只救生浮标,浮标的缆绳上有水深刻度,那么,他们就可知准确深度,然后使用正确上浮方式求生。可是,悲剧已经发生,事实不容假设。

幸运的是,王法全那件有裂缝的潜水服和他携带的救急物品,都极大地减缓了他的上浮速度,最终他得以幸存。王法全后来被安排到潜艇士兵学校,担任潜艇损害管制教研室主任。他曾无数次对学员们说,迷信一只深度计的教训是惨痛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让大脑懒惰。■

猜你喜欢

舱门浮标氧气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民用飞机舱门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民用飞机舱门传感器设计分析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