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土地黑名单风波
2010-05-14杨正莲
杨正莲
在楼市调控的关键时期,国土资源部决心从根子上“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并重拳打击囤地。
8月19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表示,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达3070宗,其中2815宗为闲置用地,面积高达16.95万亩,占比超过九成。
“务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处任务。”廖永林说,“在各类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中,闲置土地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
早在廖永林作出上述表示的半个月前,一份由银行系统泄露出来的“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已然成为各方追责焦点。
这份据说是由国土资源部交予银监会的《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中,列出了截至2009年9月底,每一宗闲置土地及开发商的详细情况。
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掌握详细名单之后,国土资源部公开了问责时间表,并与银监会、证监会构建信息共享机制,试图对囤地炒地企业从银行融资、资本融资、资产重组以及土地交易等方面进行限制。
一切部署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但这次打击囤地的目标,能否如愿达成?
风波前后
早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就对地价成本进行摸底,并与银监会、证监会在联动审核的情况下,着手打击囤地。“我们帮助银监会审核土地抵押贷款的准入,帮助证监会审核土地资产融资的准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这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很大的一件事情。
这份截至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的囤地黑名单,就是上述思路的产物。其中详细列出了省市、项目名称、闲置土地的受让人、合同编号、合同签订时间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等内容,作为部委联动的内部资料供证监会和银监会参考。
在那之后,国土部频频出招,剑指囤地。12月23日,国土部在通报全国闲置房地产用地1万公顷的同时,重申各地必须将各类已供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包括已供土地的受让人、位置、面积、用途、成交时间、成交价格、出让金缴纳情况、合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等宗地信息上传。
今年3月22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小苏表示,国土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囤地、闲置土地房地产企业的认定标准,以配合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囤地房地产企业的处罚力度,配合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
针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商,银监会也在4月份制定了严厉的信贷监管政策。比如,对存在土地闲置超过一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随后,国土部联手银监会对闲置土地进行风险排查。
区别于官方对闲置土地的通报,今年8月初被公开的这份囤地黑名单,以其空前详尽的信息点燃了各方热情,并成为追责的重要依据。对此,国土资源部没有给出正面回应,并以“不属于该部正式文件”为由,未作表态。
在各方追讨囤地的热情持续了半个月之后,国土资源部在8月19日上午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当天公布了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闲置土地的数量,以及查处进展,“已开展查处的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占清理总数的七成以上”。
处置难题
怎么处置闲置用地,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务院在2009年发布的要求,闲置满两年的土地,将依法无偿收回、坚决无偿收回或者重新安排使用;对于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开发商需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缴纳土地闲置费;另外,国土资源部将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
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这个免责条款早被写入1999年4月28日国土部出台的《闲置土地处理办法》中。
如今,最让国土部门头疼的是,约60%的闲置土地都戴着“政府原因”的帽子。仅以北京为例,在前述囤地黑名单中,北京闲置土地共160宗,总面积703万平方米,其中125宗地块是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35宗是企业原因造成的。
卷入其中的企业,则包括泛海建设、华润置地和新世界等知名开发商。其中,泛海建设和新世界被曝光的闲置土地都是在2004年8月31日签约,而这一天在土地招拍挂中被称为“8.31大限”,那天之后所有经营性土地一律要公开竞价出让。在被曝光名列囤地黑名单之后,泛海建设和新世界先后回应,改规划以及拆迁等问题是导致土地闲置的原因。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在8月19日坦言,政府违规多,导致处理难,“现在主要是让地方政府尽快处理,尽快改变开工条件。”他说,让土地开发利用起来才是最终目的,“务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处任务”。
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查处结案的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826宗,面积约4万亩,共收回土地使用权面积1.2万亩,收取罚款或闲置费总计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