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10-05-14
新书推荐
《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年》
[加]卜正民若林正
黄山书社
定价:58元
学术界开始把鸦片问题看作是多线条的复杂事件,作者在书中,很少重述英国人甚或日本人和中国受害者的评论,而是探究鸦片贸易的代价和利益是如何在政治背景中产生和丧失的。
《设计的觉醒》
[日]田中一光
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58元
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作者是已故的日本设计大师,他是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者,他的文字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和嬗变。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英]汤姆·霍兰
新星出版社
定价:38元
2500年前,东西方间第一次兵戎相见。本书不仅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
江和平张海潮主编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69元
本书以体育、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缜密梳理,力求通过最翔实的数据为中国体育产业把脉。
《爱或不爱都是事儿》
叶倾城
文化艺术出版社
定价:28元
一位女作家的情感问答集,给现代都市中的痴男怨女指点迷津。
金融危机的罗生门
梁小民
一名武士在森林遇害身亡。审判时,各个证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对事件的描述全然不同。这就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芥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罗生门》。这部电影在60年代问世后成为世界电影的经典,以后人们也把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称为“罗生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7年又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两次金融危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沈联涛的新书《十年轮回》也是对金融危机的一种解释。
金融危机的“罗生门”是围绕两种观点展开的。
一种观点是自由主义的,或者说是古典经济学的学说。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实现完全的自由,让市场调节经济,政府不要干预。“华盛顿共识”反映了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两次金融危机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国家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用政府的力量促成经济泡沫的结果,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美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繁荣实行低利率的结果。总之,都是政府惹的祸。
另一种观点是国家干预的,或者说凯恩斯主义的学说。这种观点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应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在他们看来,两次危机都是让市场过分自由,政府无所作为的结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在自由放任之下,金融失去监督的结果,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也是放任自由的金融创新的结果。总之,都是市场惹的祸。
这两种观点对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和原因的描述各不相同,这就是金融危机的“罗生门”。
对任何一件事的描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罗生门”。沈联涛的《十年轮回》中是从主张国家干预的观点来描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的。也许由于沈联涛是亚洲人(马来西亚人),而且长期在香港和国内任职,所以,这本书的大部分篇章(全书十六章中的十二章)还是论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但他绝不是回顾历史,他是要说明“亚洲危机是如何预演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因为“我们是可以从亚洲危机中看出目前危机的端倪的”。这就是说,两次金融危机是相同的。这本书以《十年轮回》为题,正在于说明,这次金融危机其实在更大范围内重复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沈联涛认为“自由市场哲学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开辟了新的利润来源,据说还改善了风险管理”,但这种不受监管的自由却引起了灾难性后果。这就是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所说的“蒙昧资本主义是一条死胡同”。沈联涛说,他这本书就是要“研究金融监管在金融稳定和危机时的作用”。正是从这种立场出发,他描述了华盛顿共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作所为如何引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国香港和中国在那一次危机中的经历与对策,然后引导出导致当前金融危机的十一项因素,其核心是金融创新中的“去监管化”。
在电影《罗生门》中,不同人对事情的不同描述使事件扑朔迷离,难究其真相。但对金融危机的“罗生门”描述,则会使人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是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两次危机都是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的结果,但读过《十年轮回》仍然受益无穷,因为反对政府干预不等于不要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