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精英也成了“弱势群体”

2010-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6期
关键词:处境弱势群体失败者

生活之中自然地存在着竞争,正常的竞争会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只是当下,正常的竞争被人为地激化了,而且竞争也几乎完全物质化。金钱成为衡量人生成功的唯一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必然让大多数人产生紧张感和挫折感

最近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 (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

普遍被视为精英的人群,竟然把自己划入弱势群体范围,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惊讶。当然,媒体在报道这一调查结果的时候,没有说明调查机构是如何选取样本的,因而无法判断这些结果的代表性。不过,近几年来,已经有另一些调查显示,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白领自认为弱势群体。

至于官员们,也曾经透过多种渠道抱怨自己的处境。其实,从现代政治的基本原理看,官员觉得“弱势”,倒也应该。在前现代社会,官员通常享有广泛的特权,他们自居为“老爷”。现代政治的本质就是驯服权力,在法律面前,官员与平民是平等的,普通公务员不再享有特权,而成为一般白领。面对各种控制、监督,当官确实算不上多么让人羡慕的职业。不过,在中国,其实还没有出现如此有效地控制、监督官员的机制。因此,官员们的弱势意识另有根源。

略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官员的弱势意识主要来自对官场内部强大压力的恐惧。官员的权位来自上级,他必须对上级负责,上级则给官员们施加了种种考核指标。官员们围绕着这些指标,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大多数人是失败者,他们没有升迁的机会,自然会产生弱势意识。尤其是基层官员,其收入本就不高,面对巨大的官场压力,他们的弱势意识就更为强烈。

如果官员中相当数量的人都具有弱势意识,那么,其他属于精英群体的人也具有弱势意识,那就非常正常了。这样的弱势意识,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来说是负面的。一个社会要维持其秩序,依赖于人们接受现有秩序的意识。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自愿遵守社会规则。而要让人们接受现有秩序,就需要人们觉得,生活在这个秩序中,自己的处境还不错。最好,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对自己的处境比较满意。如果社会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好,尤其是如果社会的中上层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觉得自己的处境糟糕,那就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人对现有秩序并不尊敬,甚至不能接受。这样的心态必然让人们无视规则,藐视权威,社会秩序也就陷入麻烦之中了。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就可以发现,包括官员在内的中上群体的这种弱势意识,似乎形成于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针对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表明,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与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房产商、隐形贪官等相比,自己属于“弱势”。同时,同一个大学、科研机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成功者所得甚多,大多数人则是失败者,他们当然具有“弱势心理”。这种意识在那些基础、冷门学科的知识分子当中表现得尤其强烈。白领中同样如此。白领们不得不投入激烈而不能有任何松懈的竞争中。

如果进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也许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间竞争可能是最为激烈的。这样的竞争席卷所有领域,并蔓延到孩子中间。每个人都投入到类似于锦标赛的竞争中,去争夺某些奖品。不幸的是,在这样的竞争中,大多数必然是失败者。即便是成功者,也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说,他们完全可能成为失败者。而失败意识必然会催生出弱势意识,普遍的失败意识必然催生出普遍的弱势意识。

接下来需要追问,当代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激烈而无所不在的竞争?生活之中自然地存在着竞争,正常的竞争会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只是当下,正常的竞争被人为地激化了,而且竞争也几乎完全物质化。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各级官员围绕这个指标进行竞争。官员把竞争的压力转嫁给整个社会,所有群体都被卷入到经济性竞争过程中。金钱成为衡量人生成功的唯一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必然让大多数人产生紧张感和挫折感。

一个正常社会不应当是这种状态。《易经》提出过理想社会秩序的模型:“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所谓太和,就是社会中每个人各得其宜。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精神倾向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机会与环境更是大不相同。因此,人生的价值是多样的,人生的道路可以是多方向的。大家不必挤在同一个独木桥上,而完全可以“各正性命”。每个人完善自己,而不是相互争夺,而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相互合作。由此,大多数人将不会产生失败意识,而会以更为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处境。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首先不再对民众制造压力,不再制造紧张。需要政府放弃对单纯的经济目标的过分重视,让社会能够在多元的方向上伸展。★

猜你喜欢

处境弱势群体失败者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画与理
读失败者的传记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胜利者和失败者
胜利者与失败者
成功者对失败者
现代雕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