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利与权力之间
2010-05-14
我这个年纪的小人物,在小时候大多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司机,一是当兵。当司机还要当大车司机,最酷的就是长途公交车的司机,看到他们稍微转动一下方向盘,就能让我们东倒西歪,一踩油门,就能带我们到想去的地方,真是羡慕死人了。当兵就更不用说了,不爱红装爱武装,手中紧握冲锋枪,杀敌卫国保家乡。这两种职业,都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这可能与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个人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助有关吧。
大概到了高中的时候,我渐渐喜欢上了鲁迅。鲁迅手里没有枪只有笔,然而他的笔,却是投向黑暗的标枪与匕首,比任何刀枪都锋利。鲁迅也不是开公共汽车的,然而,他的文章,却在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我想,虽然崇拜的对象从司机、士兵转移到鲁迅身上,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期盼一种相同的东西:一种批评的权力,一种对付黑恶势力的力量。
可是,在我人生的理想逐渐树立起来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尚处于不正常的年代,例如,鲁迅很伟大,是我的崇拜对象,可这伟大却不能被普通百姓分享,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鲁迅甚至被少数掌握了话语权的统治者作为伤害良知与敢言人士的武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并被深深伤害。鲁迅投向敌人的标枪,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投向了自己人,投向了那些想学习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有识之士……
一晃就是二十年,要当鲁迅的理想并没有像“当司机”与“当士兵”的理想一样烟消云散,由于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更因为信息科技的发达与互联网的出现,我终于在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开始悄悄踏上追寻少年理想之路——我成了一名网络写手,一名杂文作者,一位写博客的……
然而,这时的我,不知道是因为成熟了,还是因为棱角已被磨平,已经不再幻想自己的作品是投向黑暗的标枪,而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意见的工具与平台。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我就把写作当成了我的“权利”,而不是一种“权力”。
也许是沉浸了这么多年,也许是憋了太久,杂文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短短三年,我就写了上百万字的杂文。更让我自己也想不到的是,一开始的自娱自乐,只是为了享受自己的“权利”的写作,竟然一下子拥有了那么多读者。支持我的信件从全国各地飞来,弄得我有点糊涂,也有点感动,而最终,也改变了我。
批评权贵,监督政府,表达意见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杂文是“无权者的权力”,我们用杂文的形式对不公正呐喊,对当权者实行监督,对丑恶现象无情揭露……有那么几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飘飘然,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鲁迅梦”,已经是一位“以笔当枪”的战士,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好在这个时候,我猛然惊醒,因为我还没有忘记鲁迅。我想起了,曾几何时,一些人是如何利用鲁迅来伤害善良的人的,这个时候,我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可以投向敌人的标枪,同样可以伤害朋友,甚至我们自己。
我的个人经历形成了我自己的杂文风格,想改也改不掉,好在还有一些读者喜欢。我现在总结一下: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将近四十岁才开始写杂文,我一开始就避免把写作当成一种职业,用鄢烈山老师的话说,努力做到“我手写我心”,不追求发表,不介意稿费,更不会为了发表与稿费而迎合报纸杂志与读者的特殊胃口。这样坚持下来,虽然也有不小的经济损失并错过很多正规媒体发表带来的“名气”,但最大的安慰是读者所调侃的:你的文章即便不落作者名字,我们读一小段,也知道是你的……
第二,把杂文当成刺向黑幕与黑暗的投枪之时,避免伤害任何无辜与弱小。时刻意识到“无权者的权力”也毕竟是权力,只要是权力就应该受到限制,除了法律的限制,还有道德与写作者伦理的约束,都是我时刻记在心里的。即便在我们被激怒,在我们“出离愤怒”的时候,也要带着爱而不是仇恨去写作。
第三,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和一个特殊的国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会用自己的写作去争取我自己的权利,也去为大家的权利呼吁呐喊;同时,我也会使用好杂文带给我的权力,让这权力为公平公正服务,揭露腐败与黑暗。
希望今后我能一直拥有读者的支持,也希望他们在支持我的同时,对我的这点“权力”实行监督。
作者漫像 / 杨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