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智慧有多远
2010-05-14吴若增
吴若增
在我看来,人的智慧是有距离的。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圈儿,你的智慧总是要在某一个圈儿里。而这个圈儿,距处在圆心的你,其远近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其智慧距离圆心很近;有的人,稍远;而有的人,则很远……
这个圆心,我指的是人的切身的利益,也就是人的物质需要或生存需要。
比方说吧,报刊上曾有报道,说是某女研究生假日里乘车旅游,竟被一个同龄的目不识丁的村姑卖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给一个粗鲁、无知,且丑陋贫穷的男人为妻,受够了种种捆绑,强奸和监控之后,才侥幸得以逃脱……作者叹道:一个高智商的女子怎么竟会被一个低智商的女子欺骗,甚至竟会被卖掉?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在我看来,问题并不出在两个人的智商之高低上——两个人的智商,很可能并没有多少差异。问题其实是出在:那个村姑的智慧圈儿,也就是她平日里习惯于动脑子动心眼儿的地方,就是她身边的那些利益,以及获取那些利益的手段。至于远一点儿的地方,比方说文化呀知识呀理想呀信念呀什么的,她的那个脑子根本就不去触及。这样,你要是问她文化呀知识呀一类,她就像是个大傻瓜,然而,你要是问她怎么骗人,怎么骗起人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她可就是一把好手了。而那个女研究生呢?她的智慧圈儿显然就与那个村姑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她在文化呀知识呀一类的事情上堪称出类拔萃,但在对于社会险恶方面的了解上,则系茫然无知,或者说很傻很天真。
再比方说咱们中国人都知道的陈景润吧。在生活技能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陈景润实在是单纯到了幼稚的程度,甚至你说他傻傻的都行。但你能说他弱智么?陈景润的智商不是一般的高。显然,这种巨大反差的形成,就在于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完全不感兴趣,完全不注意。相反,他是把他全部的心思和心智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了,而在他的科学研究当中,没有虚情假意,没有阴谋诡计……有的,就只是数字和公式。拿了数字和公式去面对复杂的生活,他怎么能不“弱智”呢?
也许陈景润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我们不难看到,那些特立独行的真正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甚至包括哲学家,在对于社会生活常识的把握和处理方面,其能力往往甚至不如一个狡猾的庸人,或一个不怎么狡猾的庸人。
关于智慧圈儿,我把它概略地分成三个大圈儿:一,距离你的生活与生存最近的,是为着你的物质需要而活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物质活动圈儿”;二,虽然与你的生活和生存距离较远,是为着你的精神需要而活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精神活动圈儿”;三,距离你的生活与生存已经很远了,甚至已经发生了断裂,是为着你的信仰需要而活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信仰活动圈儿”。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概略的划分,因此,在每一个层次的智慧圈儿里,你都还可以再加细分。比方说对于物质的追求,在同一类人当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能够果腹,便已心满意足;而有的人,买了飞机、游艇和海岛,还觉得不知足。对于精神的追求,对于信仰的追求,亦属同类,在本层次的智慧圈儿内,都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好像是楼梯,虽然有着楼层的差别,但在本层之内,仍有着一级一级的差异。
最后,我要说本文所用的“智慧”以及“智慧圈儿”这样的概念,完全是“中性”的,完全不含褒贬之意。倘若用在社会生活中,某些“智慧”其实应该说是“狡猾”,而某些“智慧”也不过只是“聪明”而已。只有那种有益于国计民生,有益于科学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人类文明等等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当然,过日子也是需要走脑子的,只要不是去害人,也无妨看做智慧。
【选自《网易·博客》】
插图 / 按“盒”索“灯” / 罗伊·克
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