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剧,也可以是财富

2010-05-14

杂文选刊 2010年11期
关键词:血色北爱尔兰维尔

刘 瑜

6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议会下院宣读了“塞维尔报告”的结果,并正式向三十八年前“血色星期日”的受害者家属道歉。

那是1972年1月30日发生在北爱尔兰德瑞市的一幕。开枪的是英国军人,中弹身亡的是成千上万个北爱尔兰游行示威者中的十三个,此外还有十八个人受枪伤。这一天后来被称为“血色星期日”。

“血色星期日”是北爱尔兰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悲剧时刻。在此之前,虽然北爱尔兰天主教徒已经和英国军队冲突不断,但此后矛盾急剧激化。北爱尔兰共和军的队伍空前壮大,士气大涨,1972年也成为双方冲突最激烈的一年,近五百人在冲突中丧生。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北爱尔兰问题才逐步缓解。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在英国不被提起,不被纪念,不被反思,鲜活的生命无声地消失在历史的记忆里,好像指纹被狡猾的罪犯巧妙抹去。那些生命好像从未存在过,亲友的痛苦仿佛只是历史前进的狂欢中扫兴的岔音。对于不愿意面对伤疤的人来说,这种遗忘也未必是坏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只是,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说,“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

这种在历史面前的警醒,大约也是塞维尔报告的由来。1998年,布莱尔政府在推动解决爱尔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血色星期日”这个疙瘩一天不解开,北爱尔兰的民心就仍在纠结。于是它推动了新一轮的调查,即塞维尔调查。十二年之后,也就是“血色星期日”的三十八年之后,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终于出台。

卡梅伦在演讲中说,虽然我很爱国,虽然我不愿意相信任何关于我们这个国家的负面信息,但这个调查报告显示,当年“血色星期日”的惨剧,是无可辩护的。

他指出,虽然开枪的士兵自称受到示威者手中武器的威胁,但塞维尔调查显示那些中弹者手中并没有任何武器,而且士兵开枪前也没有给出任何警告,而是直接开火。虽然开枪并不是来自上面的指使,而是某些士兵当场的自发行为,但“政府最终要为其部队的行为负责,我代表政府、代表国家向受害者家庭表达深切的歉意”。

卡梅伦的演讲让聚集在广场上听演讲的人群情雷动。对于那些受害者的家属来说,等了三十八年,终于等来了彻底洗清污点的一刻。一个死者的妹妹说:“三十八年前,他们说被杀死的都是武装分子,今天这个谎言终于被揭穿了。我哥哥威廉知道他是无辜的,我们也知道他是无辜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但这个报告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让那十几个死者安息,它更是一次整个社会重新确认政府行为边界、重申正义以及表达对生命敬意的机会。正是因此,虽然该报告耗时十二年、花费近两亿英镑、洋洋洒洒五千页,但英国社会愿意花费这个人力物力去确认这样一个道理:政府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去伤害手无寸铁的民众。

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悲剧其实也可以是它的财富,而拒绝挖掘这个财富则往往导致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死胡同里原地踏步。很多时候,拒绝反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导致的往往是苦难的死循环。

其实诚恳地反思过去,核心意义并不是“秋后算账”,而恰恰是在直面历史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和解与稳定。即使是塞维尔报告,也指出当时英国军队所面临的困境:在事发前三天,已有警察被北爱尔兰共和军打死,此前此后有上千个英国军人以及更多的平民被共和军袭击致死,正如军队滥杀无辜不可原谅一样,恐怖分子的行径同样可耻。

关于是非曲直的道理看不见摸不着,它不论斤卖,不以平米计,但正如交通规则也不论斤卖不以平米计一样,如果没有了它,都市里的我们可能寸步难行。

【原载2010年第9期《上海采风》】

题图 / 反思 / 比尔

猜你喜欢

血色北爱尔兰维尔
山坡羊·核酸检测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折出水中“玫瑰”蕊——试析小说《血色》中的“分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