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开学第一课”
2010-05-14庄礼伟
庄礼伟
自2008年起每年秋季新学年开始之际,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都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两亿两千万中小学生被要求集中组织收看这一节目。除了老师要陪同观看,甚至学生家长也被希望如有时间可一起观看。其收视率之高,连“电幕”的收视盛况和它相比也只能算小儿科。
2010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在长城上开讲。一位主持人对今年的课程主题“我的梦,中国梦”做了简要解释:“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她说完后,估计小同学们都不敢随便做梦和说出自己的梦了——要是和“中国梦”不符合该怎么办啊?
另一位主持人接着解释了为什么要在长城上课:“今天有一个同学告诉我,长城见证了我们几千年的梦想,我相信每一块长城的砖,都记录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所以在这里特别适合分享我们的中国梦。”这段话不知为何,听来竟有点诡异,寒气森森。按民间的说法,二千多年前秦朝建万里长城时,孟姜女哭倒长城,发现她丈夫的遗骸竟然就是被砌在长城的砖墙里。
这个史上最牛的“第一课”,就是在这样一个言不由衷的诡异氛围中开场。而令小同学们最不舒服的是,不仅必须把节目看完,还必须写一篇读后感。然后还要开主题班会,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并且要把那些明星们讲的故事和个人愿望、祖国发展联系起来。哇!两亿多篇心得体会,好大的一个梦想啊!而且,还要用掉至少两亿余张纸。
我看到有不少小同学在网上焦急地到处问有没有范文可抄,有一个小同学的留言是:“老师真缺德。”这个小同学这样讲当然是有些过分了。老师对学生哪会有什么恶意?他们只是在传达上意罢了。看来还是有不少小同学以抄袭范文这种很不规矩的态度来拒绝做梦,或者说,拒绝集体做梦。在他们这样涉世未深的年纪,谁会没有梦?但两亿多人在同一个电视节目指导下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集体赶做同一个梦……这,真的也够寒气森森的。
做梦是人的权利,圆梦是人生的目标。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都有许多简单、天真、自由的梦。罗大佑的《童年》写了孩子们许多的白日梦:“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玩游戏时间的到来……”但现在看来,这些梦想都是典型的“三俗”,并且可能已经在少年儿童中泛滥成灾了,所以必须对孩子们的梦想进行统一规训,让他们在“中国梦”的指导下来做“我的梦”。
至于这个“梦”该怎么做,恐怕老师们早已在中小学里常见的命题作文里指导过了——“我的梦”和“我的愿望”最后都应很规矩地升华到宏大叙事层面,语气铿锵地和“中国梦”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这些作文中,我没有看到有小同学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希望物价能够降下来,让打工的父母不那么辛苦——当然,可能是我浏览得太少了,许许多多有孝心的平民子弟一定会做这样的梦。平民子弟们的梦想很真实、很低微、很不宏大、很不“中国梦”:一个新书包,能在假期打工赚到几十元钱交给学校,希望某些老师不那么势利地对待富学生和穷学生,希望自己的教室能像电视节目里的教室那么好……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中学生的现实人生和他的梦想。据媒体报道,七年前,广东某中学高一学生陈森,秋季开学后向副校长太太送了一袋水晶梨和四百元钱(这钱是他的生活费),希望副校长帮忙解决在校住宿的问题。但不知为何,副校长太太居然忘了这回事,这个学生的住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送礼后的第二年这名学生去找副校长太太,追问收了礼为何不给办事,副校长太太说不知道有这回事,双方发生争执,学生杀死了副校长太太,七年后他被抓获时,是一名底层打工人员。他曾经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他希望能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更好地学习,以便考上大学。他卑微的梦想只不过是希望收了礼就应该办事。
这个卑微的甚至不合法的梦想,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能体会的。不同阶层的子弟,随着年岁的渐长和现实对他们的潜移默化,他们的梦想会越来越不相同。同一片国土上不同的梦想显映出我们社会一级级的层级落差。当财富、官位出现世袭现象时,平民子弟想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也许就真的只能做做梦了。
【原载2010年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题图 / 梦想 / 法里斯·约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