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字碑

2010-05-14周东坡

杂文选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告密者武则天

周东坡

谁是告密者?

一旦生出这种念头,我的后背立时沁出一层冷汗,仿佛某处正有一双眼在盯着我的一举一动。这种感觉让我毛骨悚然。

我警惕地扫视四周,游人们成群结队在乾陵里四处游走,并没有什么异常,一派和谐氛围。

我拍拍脑门,为自己的冒失哑然失笑了。

可我还是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勾出了我的阴暗想法呢?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排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是李治的“述圣碑”,东侧的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我对“述圣碑”不感兴趣,不外乎歌功颂德,既是做给死者看的,更是做给后人看的,难免在文字上矫情,却也因此背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我奇怪的是,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但是历史上惟一一位女皇帝的石碑上却没有刻上一个字,这里头有什么玄机呢?

眼前的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高七百五十三厘米,宽二百一十厘米,厚一百四十九厘米,重达近九十九吨,显得分外凝重、厚实。细看,碑额却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的八条螭龙、碑两侧腾空飞舞的巨龙以及碑座阳面线刻的狮马图还可依稀看到,但是无字碑之所以闻名遐迩,肯定不是因为这些石刻吧?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关于无字碑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表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述;第二种认为,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无从下笔;第三种则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表明自己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去评价。

此刻,我终于发现自己内心的压力是来自于这块无字碑了。

无字胜有字,面对无字碑,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况味,而我读到的与很多人大不一样——武则天开创了一个属于告密者的卑劣时代。

告密无疑是人类社会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为天下人所不齿,但武则天初掌朝政就一手建立起广泛的告密制度,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告密运动。她更传谕天下,只要有告密者,各级臣子不仅不能过问,还必须按照五品官员的待遇提供食宿,以驿马送抵皇宫;而且无论贵贱一律亲自接见,采纳了重加奖赏,即使错了也不予追究,这无疑为投机者大开了告密之门,极大地怂恿了告密者的投机狂热。一时间,魑魅魍魉横行,上至朝臣下至平民,人人自危,整个社会乌烟瘴气,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告密制度挖掘出人性中最阴险的部分,其中胡人索元礼、长安人周兴、万年人来俊臣、洛阳人万国俊是武朝四大恶人。他们靠告密起家,为了网罗罪名往往不择手段,更甚者让无罪的变有罪、一人犯罪牵连数十百人,导致官员们上朝都要给家里人留下遗书。《资治通鉴》对此评说:“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

想想看,当你身处一个互相猜忌、互相敌视、互相告密、互相报复的社会,那是何其险恶?

说来有趣,“请君入瓮”这个成语还与其中两人有关。有人检举周兴谋反,来俊臣奉武则天之命审理,他本与周兴熟识,若无其事邀其饮酒,席间向周兴请教:“如果囚犯态度顽抗,拒不认罪,你会用什么方法对付他?”周兴得意洋洋地回答:“这还不容易?取一个大瓮,用炭火炙烤,然后把他放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什么事不承认呢?”于是,来俊臣按照他的说法布置了一番,才对周兴说出他的真实目的:“有内状告兄台谋反,请兄入此瓮。”

在一个属于告密者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幸免,告密者自己也不能。

青天白日下,一块无字碑蕴藏着多少隐秘?也许,一片空白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公元705年11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死前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大周寿终正寝,武则天终于名正言顺地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就在我脚下的这片黄土地。

即便在武则天时代,告密制度也没能实现她的初衷。天道循环,武则天最终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命运。

忽然间我很气馁。

【原载2009年第9期《文学界》】

题图 / 互相拆台 / 苏凝

猜你喜欢

告密者武则天
特朗普公布“告密者”信息引不满
不要“围观”犯错的孩子
俄兴奋剂事件“告密者”移居美国
洪秀柱否认父亲是“告密者”
阅读理解Ⅲ
武则天的度量
悠悠千载无字碑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