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潘家山铜矿特征浅析
2010-05-11罗锦杰孔令玲
罗锦杰 孔令玲
(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18 2、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
1 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内地层较发育,出露寒武系至下三叠系地层,除缺失奥陶、志留外,其它地层发育较齐全,尤以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较为发育,地层总厚为439-1300米。区域上有铜厂河铜矿点产于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中,容矿岩性为断层破碎带中的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断层泥及杏仁状玄武岩,蚀变特征为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原冶金局二队做了初步勘探,提交铜金属资源量(333)1642吨。
1.2 矿区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上统(D3)、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旧司段(C1dj)、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以上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页岩、砂岩、粘土岩,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为含矿地层
岩性为:以暗绿、暗灰色、油绿色细粒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为主,夹玄武质
熔岩、玄武质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角砾玄武岩。厚156米,以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1.3 构造与蚀变带
本矿区主体构造和控矿构造属华力西期晚期;构造位于杨子准台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玉龙断层的西南部。
矿区内构造为断裂,有北东向区域性逆断层F1和北东向区域性正断层F2(玉龙断层)、北东向次级性质不明断层F3、北西向次级正断层F4,北西向次级逆断层F5,北东向裂隙 LX1,见图 1。
F1走向北东,倾向南西,倾角45°,为逆断层,上盘岩性为泥盆系上统(D3)、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旧司段(C1dj),下盘岩性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2β4),断距大于2100米,在矿区内出露长2604米。
F2(玉龙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8°,为正断层,上盘岩性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下盘岩性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断距大于300米,在矿区内出露长3470米。
F3走向北东为性质不明断层,北西盘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南东盘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断距大于300米,在矿区内出露长1200米。
F4走向北西,倾向南东,倾角76°,为正断层,上盘岩性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二段(T1f2),下盘岩性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断层破碎带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断层泥,破碎带宽10-30米,断距大于280米,向北西延伸出矿区,向南东和F2(玉龙断层)相交,在矿区内出露长为2050米。沿F4断层的破碎带发育两个Ⅰ、Ⅱ蚀变带,Ⅰ蚀变带长约400米,宽约5-20米,蚀变特征为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Ⅱ蚀变带长约375米,宽约8-15米,蚀变特征为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Ⅱ蚀变带北西端与Ⅲ蚀变带相交。见图1。
F5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5°,为逆断层,上盘岩性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下盘岩性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断层破碎带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断层泥,破碎带宽10-35米,断距约65米,向南东和F2(玉龙断层)相交,在矿区内出露长为670米。F5断层与LX1的西南端相交,断层的破碎带和Ⅲ蚀变带西南端相交,相交宽度为约75米,蚀变特征为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见图1。
图1 贵州省威宁县潘家山钢矿构造框架图
LX1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约80°,长1250米。沿该裂隙发育Ⅲ蚀变带,蚀变带长1250米,宽50-80米,向东北与F4断层相交,向西南与F5相交,蚀变特征为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见图1。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特征
铜矿体产于玉龙断层(F2)的次级断裂F4、F5及LX1中,与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地层和断层破碎带中的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杏仁状玄武岩关系密切,矿体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见图2。
1号、2号矿体产于F4断层破碎带Ⅰ蚀变带中,容矿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围岩蚀变为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产状和F4的产状基本一致,为脉状产出。
图2 贵州省威宁县潘家山铜矿矿体剖面图
3号矿体产于LX1与F4断层交汇破碎带的Ⅱ蚀变带中,容矿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围岩蚀变为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产状和LX1的产状基本一致,为脉状产出。
4号矿体产于F5与LX1的交汇处破碎带的Ⅲ蚀变带中,容矿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围岩蚀变为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产状为:倾向和LX1的倾向基本一致,倾角为8°,走向和LX1基本一致。为透镜状产出,。
各矿体规模详见下表
?
2.2 矿石质量
根据矿石矿物组合和组构特征,分为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片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四种类型。
矿石化学成份:Cu平均品位为0.75-4.0%,目前未发现其它伴生矿石。
矿石矿物成份:主要有自然铜、孔雀石、铜蓝、辉铜矿、赤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沸石,方解石、赤铁矿、炭、沥青。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不等粒结构、片状结构、环状结构。构造有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蜂窝构造。
围岩蚀变:沥青化、碳化、沸石化、硅化、绿泥石化、方解石
3 找矿远景评价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初步认识:
3.1 铜矿体产于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四段(P3β4)的地层中。
3.2 铜矿体受F(2玉龙断层)控制,矿体产于F4、F5断层破碎带的蚀变带中及裂隙LX1蚀变带中。
3.3 矿石品位0.75-4.0%,矿体较富。
建议下一步在受F4、F5及裂隙LX1控制的Ⅰ蚀变带、Ⅱ蚀变带及Ⅲ蚀变带中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利用钻探和山地工程进一步揭露,有望找到一定规模的铜矿床,取得寻找铜矿的突破。
[1]贵州省地矿局编写的《贵州省区域地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