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审计》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2010-05-11张冬梅
张冬梅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据企业反映,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要理论知识没理论知识,要实践经验没实践经验,而且怕吃苦,挑肥捡瘦,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开发出一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让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现代生产中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与具体的生产岗位和工作情境(工作过程)紧密相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把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满足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成功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我对本校财会089班的《审计》课程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人的具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心得写出来,愿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需要的审计教学方式。
1 课改总体目标
审计这门课程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并不象其他学科,一切从零学起,由浅入深。学习审计的起点很高,在学习审计之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和企业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不仅需要以各门课程为基础,更需要广泛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然而,随着高考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普遍认为审计难学,审计理论和观念太抽象。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对审计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 课程总体设计及教学安排
我们从组织一个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如何承接审计业务、如何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如何评估审计风险、如何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如何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如何进行控制测试、如何进行实质性测试,如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制审计报告。
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审计小组(平均一组6-7人),选出一名组长任项目负责人。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这堂课的任务书(见图表1)、相关资料交给每一小组,教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交待这堂课的任务,并对该项任务进行分析,这样引出这堂课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际审计工作与审计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再觉得审计理论枯燥、抽象,小组成员接到任务书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就具体审计任务进行讨论,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先解决“技术难题”——一些审计理论问题及操作方法,若小组意见不统一,解决不了,则请教师进行解答。教师的身份是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兼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只是答疑解惑,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果遇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叫停,进行统一指导。
图表1
3 评价学习成果
每一堂课我们都布置一项具体的审计任务,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案情填写审计工作底稿。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可操作、教学成果可检测、教学质量可评价。每完成一项任务,各组组长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点评,由老师、学生共同给出成绩,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下次课任务。
通过这一学期的《审计》课程教学,本人感到我们以往的审计教学尽管一再强调要理论联系实践,但是却始终没有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没有摆脱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人为地将审计教学划分为审计理论、审计实训两门课程,这种课程设计本身就是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本人通过这一学期的审计课程改革,深深地感到这种“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职业岗位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不但体验到了审计职业岗位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审计理论及审计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陈凤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6.
[2]刘勇.审计学课程群教学改革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4-05.
[3]马春静.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