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

2010-05-09吕学斌何志平应三成龚建军陈晓辉李正确杨雪梅雷云峰

猪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耳病驱虫

曾 凯,吕学斌,何志平,应三成,龚建军,陈晓辉,李正确,梁 艳,杨雪梅,刘 锐,陶 旋,雷云峰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近年来四川省标准化猪场建设大规模展开,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养猪生产规范、标准等“软件建设”亟待跟上,我们根据四川省生猪生产实际状况,结合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先后制定了《种猪引种和选种技术规范》、《适度规模猪场建设规范》、《种猪繁殖配种技术规范》、《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猪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规范》、《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6个技术规范,涵盖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圈舍建设、引种、繁殖、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内容。这一系列养猪生产技术规范在实践中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使四川省标准化养猪在生产环境和设施设备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兽医卫生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成绩,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保证了母猪生产和育肥猪出栏,有力的促进了四川养猪业的平稳发展。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选取了地处我省平原、丘陵、山地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饲养规模的东坡、泸县、简阳、蓬溪县、通江、新都、什邡、仪陇、武胜、沿滩、五通桥、乐山市中区等12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区,对各地猪疫病的防治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观察,调查统计,现报告如下。

1 主要防制措施

1.1 引种检疫

养猪业不断向前发展,各种猪只的调进调出更加频繁,是近年来各地疾病泛滥、呈现高发态势的重要原因。针对猪只的进出,特别是种猪的引进,我们制定了《种猪引种和选种技术规范》,并在示范县区推广应用。在保证种猪质量的前提下,各县区重点抓好以下防控工作。

1.1.1 坚持引种申报制度

对引种报检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备案,同时开展产地查询,调查了解引种来源地的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坚决杜绝从疫区或者高度危险区引进种猪、商品猪及猪肉制品。

1.1.2 切实作好引种检验检疫工作

按照《种猪引种和选种技术规范》和《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6567)的要求,对所有入境的猪只都要进行隔离检疫,同时对重点猪群进行病原检测,对携带国家认定的携带重大的猪传染病病原的猪只,进行坚决淘汰销毁,并无害化处理;一般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清群处理。

1.1.3 设立隔离设施

在进行标准化猪场建设的同时,根据《适度规模猪场建设规范》的要求,在大中型猪场设立隔离区、隔离舍,小型猪场设立隔离舍、隔离圈,并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引进种猪进行隔离检疫,病猪进行隔离检查和治疗。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区重大疫病的发病率,保证了养猪生产的正常进行。

1.2 猪场消毒

1.2.1 制定消毒操作规程

猪场的消毒是防止猪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了《生猪养殖场消毒操作技术规程》,下发给各县区、猪场以及兽医技术人员参照执行。

1.2.2 完善消毒设施

在标准化猪场建设的同时,必须建设各种消毒设施,设立消毒通道、消毒间、消毒池、消毒坑等,同时装备高压清洗消毒机、喷雾器、紫外灯、消毒垫以及喷淋等设备。

1.2.3 规范消毒药品

按照绿色无公害猪肉食品生产的规定,在督促猪场做好日常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消毒药物的规范使用,特别是效果好、残留少的双氧水、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剂的使用。

1.2.4 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消毒

特别关注消毒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改变过去的错误做法,并通过不定期抽查、消毒登记制度、现场演示等手段进行监督检查。

1.3 猪场粪污处理

1.3.1 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改善猪场环境

猪场粪污的处理和养殖环境的改善,是减少猪场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各地在进行标准化猪场建设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所有大中型及新建猪场都要求必须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对原有的小型猪场、个体养猪户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增建粪污处理设施。我们及时制定了《适度规模猪场建设规范》和《猪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规范》与之配套实施,并进行了大量技术示范和推广,极大地改善了养猪场,特别是小型猪场的粪污处理条件和卫生状况。东坡、泸县、通江、简阳、蓬溪、五通桥、沿滩、乐山市中区、武胜等9个县区的沼气池建设情况见表1。

1.3.2 处理方式

1.3.2.1 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

是目前养猪场粪污处理的主要方式。据统计,项目区9个县区沼气池总数达到209 934口,沼气池池容达2 601 389 m3。

1.3.2.2 污水处理站

目前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的环保压力越来越重,建设污水处理站的大型猪场也越来越多,养猪大县武胜县已经有污水处理站3座。

1.3.2.3 干粪处理

目前各地主要还是使用堆肥发酵技术处理干粪,并作为有机肥用于蔬菜、果树和林木生产等。

表2 主要猪传染病抗体监测情况

1.4 猪场疫病监测检测

1.4.1 主要疫病抗体监测

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及示范区建设,各县区持续开展了抗体监测工作,除了国家规定的口蹄疫、猪瘟监测外,重点加强了蓝耳病、伪狂犬病的监测,为各地、各养猪场的猪病免疫预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县区主要猪传染病抗体监测情况见表2。

1.4.2 临床监测

除了主要猪传染病的抗体监测外,重点做好各猪场的疫病临床观察,并详细记录,认真分析,为猪病诊断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1.4.3 规范采样

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 541)的规定,重点进行了动物病料样品的采集、包装、运输、保管等技术规范要求的培训,使动物样品采集合格率大幅提高,有力地保证了猪疫病监测和检测的顺利开展。

1.4.4 疫病诊断流程

建立了一套临床观察、网上查询、实验室检验、专家会诊的猪疫病诊断机制和流程,并应用推广。

1.4.5 生产应用

根据猪疫病的监测结果,决定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时机的把握、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根据猪疫病的检测结果,决定猪场疫病的治疗、紧急免疫、预防保健等防控措施的实施。

1.5 猪病的免疫预防

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了标准化猪场主要猪传染病参考免疫程序,涵盖了国家强制性免疫和地区流行性疫病。在强化口蹄疫、猪瘟免疫的同时,特别突出了近年来呈流行趋势的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的免疫。同时,针对不同猪场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猪场个性化免疫程序。各县区主要猪传染病免疫情况见表3。

1.5.1 针对种猪场和自繁自养猪场

提出了以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为预防重点的猪场个性化免疫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

1.5.2 针对个别猪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严重的猪场

提出了以预防猪喘气病、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的个性化免疫程序。

1.6 猪病的药物预防保健

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猪只的集中饲养以及生猪贸易,造成目前生猪养殖场的细菌感染愈来愈严重,我们在进行主要细菌性疾病免疫预防的同时,主要通过对猪群的阶段性保健投药,达到提高猪群抵抗力的目的,清除一些常在性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以及支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衣原体等原虫感染。

1.6.1 制定预防保健方案

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了《生猪养殖场药物预防保健方案》,对生猪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药物预防保健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各猪场根据方案参考执行。

表3 主要猪传染病免疫情况                  万头

表4 抗体监测合格率                       %

表5 种猪繁殖性能                        头

1.6.2 保健方案

1.6.2.1  母猪分娩保健

母猪产前产后7 d,预防初生仔猪的腹泻、肺部感染;减少母猪生产应激;预防母猪产道感染、产后不食、产褥热等。

1.6.2.2  初生仔猪保健

仔猪产后1~7 d,提高猪只抵抗力,防止仔猪腹泻、肺部感染及微量元素缺乏。

1.6.2.3  断奶仔猪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7 d,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腹泻、呼吸道疾病,消除断奶应激;清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感染。

1.6.2.4  怀孕母猪、公猪保健

防止母猪与胎儿的垂直传播,增强胎儿体质;防止公猪与母猪的平行传播,增强公猪免疫力,提高公猪体力和精子活力。

1.6.2.5  商品育肥猪保健

13~18周龄,防止呼吸道疾病感染。

1.6.2.6  夏季保健

防止猪群、特别是种猪群的热应激。

1.6.3 保健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药效好、低残留、刺激性小、或对怀孕母猪无影响的药物预混剂,如泰妙菌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1.6.4 饲料防霉脱霉

针对四川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建议各地各养猪场在饲料中广泛添加高效防霉剂和脱霉剂等,消除由饲料霉变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和免疫抑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养猪生产成绩。

1.7 猪场驱虫

1.7.1 制定操作规程

根据《生猪养殖场兽医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了《生猪养殖场寄生虫驱除操作技术规程》,编入生猪饲养科技入户手册,提供给各县区管理部门、养猪场及养猪户实施,改变了中小猪场,特别基层养猪户长期存在的滥用驱虫药物、操作不规范、用药时机不当等现象。

1.7.2 驱虫药品的严格使用

针对绿色无公害猪肉食品生产的需要,重点推荐了芬苯哒咗、阿苯哒咗、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低残留、效果好的驱除生猪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同时要求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1.7.3 建立驱虫登记制度

包括驱虫时间、驱虫对象、驱虫药品、驱除效果等信息。

2 实施效果

2.1 抗体监测结果

12个项目县区猪主要疫病抗体监测结果见表4。

2.2 繁殖性能观察结果

12个项目县区种猪繁殖性能观察结果见表5。

2.3 驱虫效果

由于工作扎实、深入,近年各项目县区生猪的驱虫面不断提高(见表6),到2009年平均驱虫面达到98.76%,其中新都、沿滩、五通桥、乐山市中区4个县区连续3年达到驱虫面100%。

2.4 项目实施总体效果

猪病防治过程中对引种检疫、消毒、粪污处理、疫病监测、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保健、驱虫等各种技术、管理措施的贯彻实施和应用,12个县区的生猪发病率、死亡率项目实施后较实施前明显降低。项目区生猪发病情况见表7。

3 结论与讨论

3.1 生猪标准化养殖还要加强

生猪标准化不仅要注重标准化猪场猪舍的建设,更加重要的是“软件建设”,就是养猪生产中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定和配套。由于我省各地养猪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各种标准化养猪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采取措施加速推广应用。由表6项目区生猪发病情况可知,项目实施前后各县区生猪发病率、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肥育猪发病率下降0.96%,仔猪死亡率下降0.72%,肥育猪死亡率下降0.35%。特别是经历了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2008年“5.12”大地震后,这样的生产成绩,来之不易。例如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2007年生猪出栏56.0万头,2008年出栏33.65万头,经过灾后重建和标准化猪场建设,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45.2万头。

表6 项目县区生猪驱虫情况              %

表7 项目县区生猪发病情况              % 

3.2 粪污处理的技术手段有待完善

猪场粪污处理能力提高很快,但整体处理面还偏低,近年由于标准化猪场的建设,猪场沼气池建设不断加快,项目区9个县(见表1)2009年比2007年新增沼气池55 809口,新增池容86.36万m3,而同期养猪场户减少了122 105个,虽然呈现池增场减的局面,处理场的猪头数也在增加,但养猪场户平均仅拥有沼气池0.24口,池容3.01 m3,缺口依然较大。面对大量的小型猪场和养殖户,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加快解决。污水处理站是粪污处理的有益补充形式,值得大中型养猪场完善应用。同时现有处理方法离排放要求还有距离。所以生猪养殖场的排污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提高的技术难题。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尽快用于养猪生产。

3.3 猪病监测还有待加强

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的监测,对蓝耳病、伪狂犬病,应该实行强制性免疫,并纳入猪病重点监测范围。从表2和表4可知,项目实施前后口蹄疫、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提高 3.6、1.7、2.5、3.5 个百分点;猪口蹄疫、猪瘟的免疫监测情况开展的较好,猪瘟的免疫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猪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也在逐年提升,达到 87.6%,比 2007年提高 3.6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近年口蹄疫新型疫苗的普及使用,抗体水平整体提高有关。从蓝耳病、伪狂犬病的监测情况看,部分县区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说明各地对蓝耳病危害的认识有差距,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也不难理解其他各地不断出现的蓝耳病疫情。

3.4 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需要提高

影响种猪繁殖障碍的最主要因素是疾病,所以在搞好口蹄疫、猪瘟免疫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以及圆环病毒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预防。从表3看出,项目县区猪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免疫数量完成较好,而猪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数量虽然在逐年提高,2009年分别为61.55万头、47.36万头、20.7万头,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 15.59万头、15.54万头、6.3万头,但与12个县区79.99万头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相比差距较大。从表5可知,项目实施前后母猪窝平均产仔数、母猪年均提供断奶仔猪数均有提高,2项指标的生产成绩各猪种依次是外种猪(配套系)>内二杂猪>本地猪,而一般情况本地猪的繁殖性能都比较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外种猪往往是大中型规模化标准化猪场饲养,猪场的管理水平、营养水平都比较高,免疫预防措施比较全面,而本地猪、内二杂猪绝大多数为养猪户和小型猪场饲养,猪场管理水平、饲料营养水平比较低,猪病免疫相对单一,特别是对猪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等繁殖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免疫。所以搞好本地猪、内二杂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地猪、内二杂猪的繁殖性能还有提升空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标准化养猪技术,特别是疫病防控技术对养猪生产的重要性。

3.5 猪场消毒、药物预防保健、驱虫工作更加重要

猪场消毒、药物预防保健、驱虫工作已经成为猪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它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清除猪只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消除和减少重大疫病的继发感染,降低猪只的发病率、死亡率。从表7可知,即使在高致病性蓝耳病最严重的2007年,项目区猪只的发病率、死亡率也不高,这与各县区猪场的消毒、药物预防保健、驱虫工作做得好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耳病驱虫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犬寄生虫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