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不同压砂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10-05-08胡景田马琨王占军何建龙
胡景田,马琨,王占军,何建龙
(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
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具有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类型,当地农民将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上冲刷下来的砂砾石拉到坡耕地、荒地、山地斜坡上,铺盖10—20 cm的砂层,形成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压砂地[1],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种植区域最为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无公害压砂西瓜甜瓜生产基地[2]。压砂作为特殊的耕作方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压砂地具有减少蒸发和径流,提高水分的入渗和土壤温度,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的作用[3-8],砂田能有效地协调水、肥、气、热的矛盾,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和早熟[6-7,9-11]。宁夏中卫环香山地区,对西瓜品种、栽培和高产等研究较多[12],而压砂对土壤的影响研究较少,许强等人对其砂田水热及减尘效应、肥力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13-14],未见压砂覆盖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研究报道。本文就不同压砂年限荒地压砂地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和理化性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压砂地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和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为压砂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地概况
荒地压砂样地(105°09′E,37°03′N)位于宁夏中卫市香山乡,海拔为1 760~1 772 m,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原始景观为干草原—荒漠草原;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平均降水量为247.4 mm,而且降水分布不均衡,集中于7—9月,多为阵雨或暴雨,年均蒸发量在2 100~2 400 mm之间,约是降水量的7~8倍,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年均温6.8℃,≥10℃的有效积温2 332.05℃,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567.09 kJ/cm2。昼夜温差在12℃~16℃,无霜期140~170 d。
1.2 样品采集
选取荒地阳坡不同压砂年限种植田块作为典型样地 :3 a(西瓜),8 a(西瓜),15 a(油葵),25 a(西瓜),砂地厚度为10—20 cm,并以邻近未压砂无种植作为荒地对照。
采用土钻法,按梅花型方式设点10个,采取砂下层土壤,按0—20,20—40 cm分层采集土样,样品自然风干后剔除杂质、磨细、过筛、装瓶后供化学性质测定和酶活性分析;同时采集0—20,20—40 cm新鲜土样0℃~4℃保存供微生物量测定,48 h内测定。取土后把10重复的土壤分层均匀混合;采集0—20,20—40 cm环刀样品供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测定。采样时间为2008年7月19日,是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样地无人工施肥,天然降水补给水分。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微生物区系。细菌、真菌及放线菌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分别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马铃薯—蔗糖琼脂(PDA)、改良高氏1号作为培养基[15]。将涂好平板的培养皿放入28℃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2~3 d,真菌培养3~5 d,放线菌培养5~7 d。每处理4个重复。
(2)土壤酶活性分析和理化性质:每处理3个重复,风干样测定。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比色使用UV759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6]。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采用环刀测定法,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机械组成采用比重计测定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采用K-370凯氏定氮仪,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全磷采用HClO4—H2SO4钼锑抗比色法,速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全盐采用电导法,pH 采用电位法[17]。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 Excel,SPSS15.0和SAS8.2软件进行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示为mean±sd。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布
对照是未压砂无种植地,3,8,15,25 a分别为3,8 ,15,25 a压砂地年限。
砂田耕作主要是耖砂,目的是疏松砂层,破除板结,消除杂草。一般说来,新砂田[18](20 a)(根据铺压年限)一年内耖l~2次;中砂田(20~40 a)砂层含土量增加,一年内耖3~5次;休闲的砂田耖5~7次[6]。15 a样地采用机械耖砂易使砂土混合,25 a采用牲畜耖砂不易搅动砂下土壤。
由表1分析得出,0—20 cm压砂地和未压砂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20—40 cm。0—20 cm对照细菌和真菌的数量高于压砂地;除15 a,0—20 cm和20—40 cm压砂地细菌和真菌数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减少,15 a机械耖砂促进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菌类数量与土壤含水量、pH值密切相关。除25 a,0—20 cm压砂地放线菌的数量高于对照,20—40 cm压砂地放线菌数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减少,放线菌生长条件比较复杂,原因待进一步研究。
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对照多于压砂地,压砂抑制了菌类的生长。0—20 cm压砂地微生物总数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减少。是因为在压砂初期,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但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砂田的蓄水保墒及增温效应的逐渐降低,土壤紧实,通气性较差,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土壤微生物总数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只占总数的极少一部分。0—20 cm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61.26%~85.23%,放线菌占总数的14.44%~38.61%,真菌占总数的0.12%~0.38%;20—40 cm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78.19%~93.24%,放线菌占总数的6.58%~21.57%,真菌占总数的0.18%~0.83%。0—20 cm 和20—40 cm放线菌/细菌的比例对照最低,为16.95%和7.05%,8 a最高为63.03%和27.59%;0—20 cm和20—40 cm真菌与细菌的比例15 a最高,为0.52%和0.93%,说明压砂种植改变了菌类比例。
表1 不同压砂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2.2 压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压砂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0—20 cm比20—40 cm高。脲酶是一种分解含氮有机物的水解酶,是植物氮素营养的直接来源。压砂地0—20 cm和20—40 cm脲酶活性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能氧化土壤有机物质,在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除15 a,压砂地0—20 cm过氧化氢酶亦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压砂地20—40 cm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
压砂种植特殊的耕作方式是尽量避免砂土混合保持地力,耖砂对20—40 cm扰动较少,西瓜须根系大部分留在地下,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分解产生过氧化氢物。磷酸酶是一种表征土壤磷素生物转化方向和强度的水解酶,使有机或无机磷酸盐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磷。
0—20 cm对照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压砂地,与土壤含磷量密切相关。压砂前8 a,0—20 cm压砂地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压砂初期,水热条件利于土壤潜在养分的转移,作物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提高了酶活性。
2.3 压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由表2分析得出,0—20 cm和20—40 cm压砂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说明压砂具有蓄水保墒作用;压砂各年限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与砂土层厚度、覆沙层砂土比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关;2008年60%的降雨集中在6月和8月,7月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远远少于田间持水量。0—20 cm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比20—40 cm高,0—20 cm土壤含水量和黏粒含量比20—40 cm 低。25 a样地 0—20 cm 和20—40 cm粉粒和黏粒含量高于15 a,但低于前8 a,与耖砂方式造成的砂土比、砂层厚度和休闲次数有关[7]。前15 a样地0—20 cm和20—40 cm粉粒含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压砂地土壤容重和粉粒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田间持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压砂初期,作物生长旺盛,随着压砂年限延长,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紧实。
表2 压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前8 a样地0—20 cm和20—40 cm砂粒含量低于对照,是研究区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荒地坡度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季节土壤水分较低,植被生长较少,干旱多风,吹走裸露疏松的地表土,导致土壤沙化;雨季降水多以阵雨或暴雨形式降落,雨水挟带冲走大量的表层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2.4 压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由表3分析得出,压砂地和未压砂地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0—20 cm含量高于20—40 cm。0—20 cm压砂地速效钾含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降低;0—20 cm和20—40 cm前15 a压砂地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年限的延长逐年降低,25 a含量普遍高于15 a;0—20 cm前15 a压砂地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降低,25 a全磷含量高于其它压砂年限。说明压砂连续种植,无人工施肥,休闲次数较少或没有的条件下,土壤肥力下降。0—20 cm和20—40 cm全磷和速效磷对照含量高于压砂地,压砂种植对土壤潜在养分磷肥释放迟缓。
表3 压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0—20 cm压砂3 a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原因是压砂种植初期,水热条件较好,砂田潜在养分释放较快,有效养分含量较对照略高,还有原因是研究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风蚀、水蚀严重,疏松裸露表层土壤流失。
25 a样地0—20 cm和20—40 cm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高于15 a,但低于3 a。土壤休闲期,没有作物吸收养分,降水冲刷覆沙层,覆沙层中土壤流失到耕作层,土壤养分增加。农彦称“吃砂要养砂,务砂如绣花”。砂土混合后,保墒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
0—20 cm和20—40 cm压砂地全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压砂保水减蒸,有效地控制了土壤下层的可溶盐类随水分蒸发而上升地表积聚。20—40 cm压砂地全盐含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压砂地和未压砂地全盐0—20 cm含量低于20—40 cm。压砂3 a样地0—20 cm和20—40 cm全盐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91.61%~90.86%。25 a样地0—20 cm和20—40 cm全盐、pH值高于其它压砂年限,应种植10~20 a后,改变种植方式,选择耐旱压碱植被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砂地长期免耕,不施肥料,连续种植10~15 a后肥力衰退,作物产量降低。经调查,荒地砂田一般采用休闲耕作制,一种情况是雨量很少的年份,无人工灌水,土壤墒情太差,播种不能出苗而被迫休闲;另一种情况是连种几年后,安排休闲1 a或2 a,以便恢复地力。
15 a在2008年种植油葵,改善种植西瓜作物单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延缓地力衰退;25 a砂地轮歇次数较多,在2008年种植前歇地2 a。
2.5 相关性分析
0—20 cm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与细菌,速效磷、全盐与真菌,田间持水量、全磷与放线菌,有机碳、碱解氮和pH与脲酶,全氮、全盐与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4)。同一样地0—20 cm土壤含水量和pH值比20—40 cm低,而0—20 cm菌类数量比20—40 cm多,相关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与自然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也与自然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是15 a细菌和真菌数量比8 a多的重要原因。细菌与速效磷、全盐呈显著正相关。酶活性0—20 cm比20—40 cm高,相关关系表明脲酶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自然含水量有显著正相关性;碱性磷酸酶与全磷、pH呈显著正相关。
表4 0—20 cm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系数
2.6 综合效应分析
0—20 cm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Prin1,Prin2,Prin3的贡献率分别为 37.25%,25.22%和22.01%,累积贡献率达84.48%。说明前3个主成分能基本反映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和理化性状信息。它们的表达式为:
第一主成分表达式中各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263,0.192,0.073,0.242,-0.082,0.135,0.099,-0.254,0.288 ,-0.145 ,-0.110 ,-0.119 ,0.317 ,0.326 ,0.354 ,0.065,0.332,0.329,0.197,-0.077;第二主成分相应的系数分别为 0.025,0.062,-0.390,-0.291,0.099,0.348,0.140,0.222,-0.199,-0.059,-0.326,0.003,0.027,0.123 ,0.027,0.423,0.142,-0.169 ,0.234,0.334;第三主成分相应的系数分别为-0.304,-0.400 ,-0.119,0.143,0.451,0.171 ,0.040,-0.216,0.204,0.021 ,0.069,0.450,0.235 ,0.171,0.121 ,0.049,-0.131 ,0.032,-0.204 ,0.148。
可看出,0—20 cm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信息,第二主成分则综合了放线菌、碱性磷酸酶、田间持水量、全磷和pH的变异信息,第三主成分则综合了细菌、真菌、过氧化氢酶和自然含水量的变异信息。第一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最大,因此压砂对土壤养分有很大的影响。
3 结论
(1)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用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质量,但不能用同一种酶活性表征土壤肥力水平[19]。
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减少,前15 a压砂地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年限的延长也逐年降低。土壤微生物承担着物质的转化功能,对土壤气候因子、物理和化学养分组成的变化很敏感,通过其种类、数量和分布来反映土壤质量,通过系统的土壤微生物调查,可为评估土壤质量提供量化指标[20]。
前15 a脲酶、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脲酶可用来表征有机氮的转化情况。0—20 cm对照碱性磷酸酶活性、全磷和速磷含量高于压砂地,相关性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含磷量和pH值密切相关。
(2)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真菌的数量占菌类总数小于1%。主要是由于细菌与放线菌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上生长,真菌适宜在酸性土壤生存[21]。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对照多于压砂地,压砂抑制了菌类的生长。
(3)压砂的生态效应迥异:压砂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未压砂地,压砂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沙化。压砂地全盐含量远远低于未压砂地,压砂抑制了盐分的上升,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压砂连续种植,长期不施肥,肥力逐年下降,与许强等研究结果一致[14]。
[1] 常军,高学红.中卫市发展压砂地种植硒砂瓜效益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9(8):48-49.
[2] 吕鸿钧,俞风娟,赵玮,等.宁夏压砂西瓜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瓜菜,2009(3):61-63.
[3] Lamb J,Chapman J E.Effect of surface stones on erosion,evaporation,soil temperature,and soil mois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43,35:567-578.
[4] Yamanaka T,Inoue M,and Kaihotsu I.Effects of gravel mulch on water vapor transfer above and below the soil surface[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4,67:145-155.
[5] 陈士辉,谢忠奎,王亚军,等.砂田西瓜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的水分效应研究[J].中国沙漠,2005,25(3):433-436.
[6] 杜延珍.砂田在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1993(4):36-38.
[7] 雒焕炘.白银地区砂田的防旱作用及其耕作[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17(1):37-45.
[8] Li X Y,Zhang R L,Gong J D,et al.Soil and water accumulation by gravel and sand mulches in western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 China[J].12th ISCO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2,3:192-197.
[9] 田媛,李晓玲,李凤民,等.砂田集雨补灌对西瓜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3,23(4):459-463.
[10] Li X Y,Gong J D and Wei X H.In-situ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gravel mulch combination for corn production in the dry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0,46:371-382.
[11] M erlre L Fairborn.Effect of gravel mulch on crop yields[J].Agronomy Journal,1973,65:925-928.
[12] 鲁长才.中卫香山压砂西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 许强,强力,吴宏亮,等.砂田水热及减尘效应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180-182.
[14] 许强,吴宏亮,康建宏,等.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37-41.
[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40-59 ,263-269.
[16]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274-325.
[17]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5-114.
[18] 高炳生.甘肃的砂田[J].中国水土保持,1984(1):10-12.
[19] 王鑫,刘建新,张希彪,等.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7 ,27(6):50-55.
[20] Zhang P.Effect of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on soil microbial and soil fertility[J].Chinese J.of Ecology,1996,15(3):64-67.
[21] 张文婷,来航线,王延平,等.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J].生态学报,2008,28(9):4228-4234.